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2-10-17 01:08:26

建筑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在我国也得到空前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功能、建筑造型、建筑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除了大量的新区建筑,许多老的建筑需要出新改造或扩建,这类建筑对其固有的文脉传承与创新要求极高。本文结合南京西康宾馆9号楼的改建,浅析在建筑设计的创新中如何传承建筑的历史文脉,使新建筑既与时俱进又延续历史。

关键词:建筑设计;改造出新;传承历史;创新思维

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从未离开过建筑,而建筑的发展也从未止步过,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建筑都反应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结晶,成为那个时代凝固的历史音符。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为建筑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建筑设计创新顺应了时展的需要,建筑创新不代表无视历史,对特定的建筑而言恰恰是需要将原有建筑的文脉同设计创新思维有机结合,从而创造一个具有时代感而又能传承历史文脉的新建筑。恰好在我主持设计的西康宾馆9号楼的改建设计中,业主及规划管理部门对其均有这样的要求,促使我去思考、去践行这样一个建筑设计理念。

1、项目背景与工程概况

南京西康宾馆原9号楼位于南京市西康宾馆内,其功能为小宴会厅,原有的9号楼矮小、使用面积不足、年久失修,已不能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需要改、扩建以适应当前的接待要求。本项目基地东南侧为现有礼堂,西南侧为现有的8号楼,毗邻原民国时期的南京美国大使馆旧址建筑,西北侧为公共绿化及生活居住区,东北侧为城市道路。本次改建要求将9号楼改建为大型宴会厅,满足大型宴会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小型宴会需求,改造设计包含有门厅、厨房、设备间、后勤配套等,希望尽可能少的触动现有环境,立面造型有新意同时与原有建筑相协调。

2、项目实际问题

该项目基地与周边道路、建筑毗邻很近且地方狭小,可施展的空间很小,周围是民国时期的建筑需要保护,当年的南京美国大使馆绿茵环抱,仍然完好如初,2002年此地已成为省文物重点保护对象,俨然成为这一区域建筑群的主导,本项目与之相邻且功能要求很高,改建的建筑既要有新意、符合时代要求又要传承一定的历史文脉。

3、对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1)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从环境入手,保持当年美国大使馆建筑群的完整性,尤其是其周边有许多近百岁的雪松、龙柏,它们见证了不平凡的岁月,彰显着这里古朴、悠久的历史氛围,总图布局绝不能动及其环境的氛围、脉络,保持其民国时历史的遗风是我针对这个项目展开的先决条件。

(2)尊重历史,保持民国建筑群风格的延续性

新改建的9号楼位于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不能喧宾夺主,但也要表达自己的时代性,同时要和整个民国时期的建筑群保持一致性。基于这样的思考联想到建筑大师贝律铭的卢浮宫广场改造,一个看似简单的玻璃金子塔既已解决很多问题,大师用简明的创新手法实现了现代的建筑元素和古典风格有机的结合,这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3)理论支撑

自从近代的包豪斯学派把现代设计的理念引入建筑业,把建筑技术和艺术有机结合,产生了当今数不胜数的现代建筑,几乎改变了世界的历史面貌,以密斯、柯布、莱特等为代表的一代建筑大师领导了世界建筑创新的潮流,改变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建筑艺术观,使现代建筑的形式功能统一理念根植于我们的大脑,并在当今演义为多学派的当代建筑。建筑大师密斯的著名的的“少就是多”理论,力求简约而富有内涵,内敛而有深度,这些理念正适合于我们这个项目的创新思维。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对西康宾馆9号楼的改建本真用尽可能少的建筑符号、元素来实现要表达的协调、创新理念。

(4)普世的美学原则运用

人类对美的认知和追求从远古既已开始,建筑的比例、尺度、韵律、几何造型、色彩、质感等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的感知,在西康宾馆9号楼的新楼立面设计中我们尊循了这些传统的、普世的美学准则,无需太多的奇思异想,在创新的思维模式中更多考虑的是深层的、整体的效果,而非某个建筑单体,最终形成实用、朴实、简洁、大方、的建筑造型。

4、实践与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思考,传承与创新设计思路既已浮现,我们要新设计的西康宾馆9号楼的形态既已浮现,它应该是一个融入环境的,具有一定历史文脉的、有创新思维的现代建筑,它不是要彰显自己,而是要“淡化”自己,找准自己在建筑群体中的位置,它虽然是新扩建的建筑但它应同整个建筑融为一体。

(1)功能上的创新思维和解决方案:大宴会厅可灵活分隔,垂直划分功能分区

平面布局采用长方形,完全融入地形环境,简单明了,首层仅设计一个大宴会厅,为有效提升宴会厅的使用效率,于大宴会厅两侧中部设置可藏屏风隔断的暗间,在其吊顶中部设有暗藏式屏风轨道,需要时可方便的利用活动屏风将大厅一分为二,从而形成二个中型宴会厅,在其构造设计上细致入微,分割后的两个宴会厅各自独立,完全看不出任何痕迹,这样的创新设计可以极大提高其功能的灵活性,保证其既可举行大型的宴会,也可满足中、小型宴会的需求。

一层平面图 负一层平面图

为确保一层宴会厅的有效使用面积将设备间等附房设于地下室,通过垂直交通解决后勤配套同宴会厅的联系,功能分区为垂直式划分,使得在狭小的地块设计出足够大的、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宴会厅。

(2)建筑造型:简约、大气

因为不需要在建筑群中凸显自己,在满足其功能使用的同时,立面造型尽可能的简约,简洁的四根柱子撑起的廊架维系原有的08栋与此次设计的09栋建筑,在满足其交通联系的同时,在空间造型上实现新老建筑浑然一体。

右侧为建成后的9号楼 简洁的廊架联系9号楼与8号楼

(3)建筑细部的设计:建筑檐口及廊柱上部设计云纹雕花,外墙色彩和纹理同原有建筑一致

基于周边民国凤格的建筑,其细部有其自身的特色,我们在9号楼的细部设计中予以借鉴,以此与之相呼应。

联系廊的柱基采用古典线脚装饰的纹样,使现代的花岗岩柱子蕴含着古典韵味,其上部横梁细部及整个建筑的檐口部分装饰采用中国古建筑的云纹式样,延续了民国建筑细腻的纹饰和线条划分的风格。大面积外墙装饰并没有用现代常用的花岗岩,而是用传统的拉毛喷涂外墙涂料,其色彩及纹理同原民国时期的美国大使馆的外墙完全一致,同相邻的8号楼也完全一致,最终建成的9号楼同建筑群及环境浑然一体。

9号楼的西侧完全融入绿茵环境 9号楼的主立面

5、目标达成

最后也许觉得这个设计没有做什么,但这恰恰是本建筑设计的创新与传承所追求的最终效果。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融入绿茵怀抱,同周围历史建筑协调一致又独立鲜明、简洁大气的建筑外观。这样的创新思想是融入建筑的肌理而不是附在建筑表面的个性张扬,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会历久弥新。

6、未来创新思考:创新与传承的多元化道路

在西康宾馆9号楼的改建中只是在这方面做了些许思考和尝试,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以后这方面的业务和需求还会很多。

建筑的创新不可能脱离其发展的历史脉络,也不可能脱离具体的对象,如何面对千差万别的不同建筑去实现创新,并在创新的同时还能传承一点古建筑的遗风或某种文化是很多当代建造师孜孜不倦思考的问题。为实现建筑的传承与创新,针对纷繁复杂的不同项目要求,实现创新的路径也会是不同的,需要我们建筑工作者更多的去关注、去实践。事实上传承与创新的手法很多,不一而论,具体到不同的建筑、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建筑师都会有不同的考虑,这样方才呈现出多元化的、多视角的新建筑。

最终我们需要设计的建筑表达的思想和目标将是趋于理性的、完美的。也许这就是建筑的艺术所在。

7、建筑设计创新思维的一些特征

(1)建筑创新要符合建筑的环境、地域特色

任何一座建筑都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地域而独立存在,它的存在必须与周围其它建筑、环境相协调,才能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筑往往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代表,从它的建筑中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历来世界各国、各地的建筑都有自己特定的地域风格,某些特定的建筑凤格拟或成为那个地区的标志,建筑创新应该是在保证特定城市的人文精神得以体现,具有环境特色、地域性特色的基础上一种创新思维。

(2)建筑创新要保护好历史、也要符合时代潮流

时代在发展、人类文明的进程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建筑从古至今留下了其时代的印记,很多业已成为人类的文化遗产,得以物化的形式永久存在,可以说建筑的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这些建筑文化遗产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基础和源泉。应用当代科技发展成就,设计符合功能使用要求、符合审美学观念、符合城市发展、符合时展潮流的有创新思维的建筑是我们广大建筑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3)建筑创新要体现以人为本、生态环保的观念

人永远是世界的主体,建筑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建筑创新要体现对人的关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利国利民。当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很多:大气污染、土壤和水污染、能源浪费等等,其中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与建筑有关,因此作为建筑设计师,在建筑创新的同时有应当对此有所考虑和作为,例如建筑节能设计、太阳能利用、地下能源开发利用等,在建筑创新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参考文献:

[1]戴俭.“平行”于“交叉”-当代建筑的文化视野.建筑学报,2012.5

[2] 陈国欣.关于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

[3]张兴国.王及宏.技术视角的民族传统建筑演进关系研究-以四川嘉绒藏区碉房为例,建筑学报,2008.4

[4] 王韵.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思维[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2

上一篇:关于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分析 下一篇:电力营销供电服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