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7 12:57:38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摘要】体验式教学的本质在于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自身的亲历、感悟和意会。它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的命题,并且在分析了其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运用的途径。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运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05方案”中所有高职生的必修课。它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学生对该课程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中心,被动学习,只知背诵相关的知识点,缺乏对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知识的体验和感悟,不会运用,知行脱节,一定程度地影响了该课程德育功能的实现。所以,寻找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是每个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其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种较新的教学尝试和不错的选择。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地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达到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从而使学生成为独立思考,知行统一,实践创新的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对于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不良状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如何来运用体验式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体验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的信息,我们能记住10%;听到的信息,我们能记住20%;但所经历过的事,我们却能记住80%。而体验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身的亲历、感悟和意会。它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然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的状况却不尽人意,教师满堂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共鸣,整个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所以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运用体验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律动的生命课堂,从而从根本上达到设置这一课程的根本目的,实现其德育功能。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是大学生品德素质形成的需要。

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的灵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保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专门课程,对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有重要作用。这些素质的养成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学生的践行。体验式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增加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体验和感悟,真正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行统一,从而真正达到设置这门课程的根本要求。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运用体验式教学的途径

1、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体验

(1)角色扮演体验

角色扮演是心理学中的常用名称,是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将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地位,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的社会角色和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这种方法有利于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是一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理论知识需要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能更快地化为学生的行为,形成自身的品德和素养。例如:在讲授社会公德这一内容时就选取了戴艳军、杨慧民主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中的案例《病房里的感动》。本案例描述了夜晚的病房,一位母亲为避免自己骨折的四五岁的女儿因为太疼痛、大声哭喊带给他人的搅扰,而演绎的一段感人故事。在本案例中我就运用了角色扮演法。请了一个女生扮演妈妈,一个女生扮演孩子,班上其他同学扮演病房中的病友。通过角色扮演再现了医院这一感人的一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到遵守公德的重要性,同时切实在实践中努力加强公德意识,自觉担负公德责任。

(2)游戏活动体验

游戏法是指教师按照学习目标和学习对象的特点,由两个或更多的参与者在遵守一定规则的前提下,相互竞争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游戏活动来理解知识,培养技能,体验情感,寓教于乐。在讲授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时,使用了“同舟共济”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五组,每组12人。用1张报纸铺在地上,作为大海中的一条小船,每组成员必须同时站在这张报纸上约30秒钟,身体任何部位不能触地,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协助,完成后再将报纸对折,重复上面的活动,以此类推,看哪个组能在最小的面积上站12位组员,哪个组即为胜者。通过游戏,学生们很容易地懂得了团结,学会了合作,增加了友谊,拉近了距离,增强了凝聚力,同时学生们的心理也得到了健康滋润。

(3)多媒体教学资源体验

多媒体教学资源是指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媒体形式储存在一定的载体上并可供教学利用的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体验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有着传统教学媒体所没有的优越性,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难得的教学资源,它带给观众不仅仅是感动,更是心灵的震撼和洗礼,是道德教育的活课堂。如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罗映珍。她是警察罗金勇的妻子。作为一名警嫂,她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家庭美德,不但热心本职工作,而且热爱公安事业、关心支持缉毒工作。她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的奉献之歌、正气之歌、爱心之歌。特别是在她的丈夫成了“植物人”期间,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700多个日日夜夜的付出,竟然奇迹般地把植物人丈夫从深度昏迷中唤醒了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你好”、“是”、“累了”等几个简单的字,并在特殊的下能喝水。通过这段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爱情的本质,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任何文字说教所不能起到的效果。

(4)阅读活动体验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一种主动的过程。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就会变成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还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所以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除了教材要认真学习之外,还有许多经典名著和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案例需要认真品读和体验。如《伦理学》、《道德情操论》、《大学修养观》、《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理想论》、《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宪法》、《法理学》、《23岁大学生洪战辉携妹求学12年》、《丛飞,与178个孩子的生死绝唱》等等。通过学习和体验,我们可以遨游在这些知识的海洋中,享受生活,品味人生,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和文中的主人公进行对照,无形中也得到了一种教育,一种心灵的洗礼和冲击,从而不断地发展自我,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法律素质。

2、丰富多彩的课外体验

(1)课外作业体验

作业是任何一门学科学习的载体。它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还是展示学生个性才华、见证学生成长的生命舞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传统习题(如选择题、判断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的运用,而且特别注意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特色的作业题型的开发与运用。

情感体验型的道德作业。情感是教育的生命,也是体验教育的核心和纽带。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就布置了两项特别作业。一是给爸妈打一次问候电话。问候爸妈的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生活情况。过去很多大学生一给家里打电话就是要钱,要物,让很多父母怕接孩子的电话,如今接到孩子的电话,父母感到一种温暖和浓浓的关爱情怀。二是节假日回家做一项感恩作业。为爸妈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倒一杯茶,搞一次家庭卫生的活动。这项作业看起来是很普通的小事,但确是大学生们容易忘记、不能体会的内容。通过这项活动,父母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大学生们也学会了感恩,懂得了孝敬父母,锻造了基本的家庭美德。

“模拟法庭”体验作业。模拟法庭是学习法律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缺乏一种亲身体验。模拟法庭就不一样了,全部活动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模拟法庭体验,学生能更深刻地懂得审判方面的程序法律知识,学会了撰写各种法律文书,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协作精神,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2)社会实践活动体验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造就品质的重要舞台。根据高职学院大学生的实际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根本要求就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观考察体验。参观考察就是组织大学生走出校园、迈进社会,亲身去体验和感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各种能力和德行的形成。在讲授“法制教育”部分内容时,就带领学生来到“南昌监狱”参观。同学们在狱警的带领下,参观了罪犯的改造场所和生活状况,同时听取了罪犯的现身说法教育。通过这次参观考察,同学们懂得了“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认识到大学生必须“常修为人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自觉服从党纪国法的约束,循规蹈矩做人,清清白白做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调查体验。社会调查是运用观察、询问等方法直接从社会生活中了解情况,收集事实和数据,帮助大学生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是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情,了解民情的重要渠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阐述的都是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基本原则规范,很多都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感性材料。通过社会调查,大学生可以针对某一选题,做深入细致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然后再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通过调研,大学生们可以了解社会,同时可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体验,增强感性认识,从而自觉践行优良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树斌.浅谈体验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尝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4).

[2]戴艳军、杨慧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3]包璐嘉.一张报纸叠又叠,如何还能站7人[N],《常州日报》2011年8月10日,

[4]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EB/OL],

[5]杨吉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作者简介】

徐艳兵(1971—),男,江西丰城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

王淑蓉(1975—),女,江西南昌人,南昌新时食品有限公司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账目处理与高校德育。

上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应... 下一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的构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