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喜闻乐见的声乐艺术

时间:2022-10-16 11:34:34

群众喜闻乐见的声乐艺术

摘 要:“民通”唱法作为声乐艺术中一个新的形式,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可是对于它的含义和唱法却不是很清楚,“民通”唱法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特点,对于歌手的要求也很高,本文中将深入分析“民通”唱法的特点及在群众文化中的发展前景,让声乐爱好者进一步了解“民通”唱法。

关键词:“民通”唱法;声乐艺术;群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一、“民通”唱法基本概念

“民通”唱法作为声乐艺术的一个新概念术语已在从事和喜爱歌唱艺术的人群中较频繁地使用,但“民通”唱法的内涵定义仍较为模糊。有人认为“民通”唱法是一种模糊民族与通俗唱法界限的演唱方式;也有人认为所谓“民通”唱法就是以民歌的发声方法为主的通俗化演唱等。实际上,“民通”唱法并非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简单融合,它是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声乐表演艺术风格,具有混融杂交的性质。“民通”唱法吸收了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优点,既有艺术内涵深度,又有群众基础,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创新型声乐艺术

二、“民通”唱法的特点

传统上,民族唱法在声音上多注重音质、音色,讲究声腔和民族风格,对歌手的嗓音条件要求也较高;在演唱中呼吸一般吸气较深,歌曲力度的变化、声音的控制都需要成熟的气息控制技巧;在演唱中咬字一般讲究字正腔圆、吐字归音,要求演唱者吐字清楚,字音准确、完整;在共鸣方面,民族唱法的共鸣应是头腔和胸腔的结合;在歌曲的表现形式方面,民歌多表现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内容较朴实、自然、大方,且有丰富的地方语言特色,传统的伴奏多使用民族乐队,除外现还有西洋管弦乐队及混合式乐队;在服饰方面也较端庄、美丽,具有地方与民族特色。

而通俗唱法在演唱时多表现为轻松自然、随意、个性化的风格;呼吸并没有明确的要求,它可借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艺术技巧,也可借鉴戏曲曲艺的一些方法,主要由歌曲的风格和内容所决定;在演唱中咬字吐字接近于生活语言,讲究亲切、自然,试图直接的表达歌唱者的内心世界;在共鸣方面,通俗唱法常运用口腔共鸣,有时也会用到鼻咽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在歌曲的表现形式方面,通俗唱法追求个性化的风格,它可根据歌曲的歌词、自己的理解,尽可能的发挥,没有一定的格式和规范,在歌曲演唱时也可自己随意的穿插舞蹈动作或跟观众互动交流,伴奏多用电声乐队或MIDI(数字音响技术)制作的伴奏带,音响强烈,有震撼力和刺激性;在服饰方面也五花八门,讲究标新立异、娇艳醒目,吸引人们眼球。

“民通”唱法则是吸收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的优点,融合提炼后创新出全新的唱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发声方法上,“民通”唱法并不要求演唱者的声音像民族唱法那样细窄、高亢、明亮,而是结合通俗唱法声音较民族唱法要稍轻柔,气息较民族唱法要较浅。“民通”唱法的声音更为柔美,更易受群众喜爱。

其次在咬字技巧上,“民通”唱法介于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之间。“民通”唱法的咬字以民族唱法的咬字为基础,但又不像民族唱法那样讲究字头、字腹、字尾。“民通”唱法的咬字同时借鉴了通俗唱法的咬字亲切、自然、随意的风格,使得整体咬字既具有规范性,又不过度死板。

再次在共鸣方面,“民通”唱法不像民族唱法那样需要很高的位置,但为了让声音听起来更有质感也需要通过一些音响设备来进一步的扩大音量、美化音色,并且它的声音位置稍靠前,有“聚焦点”,形成聚而不散的音质特点。

最后在歌曲的表现形式方面,“民通”唱法比民族唱法较通俗,比通俗唱法又较规范,没有民族唱法那么单一,也不像通俗唱法那样太过随意。为烘托现场的气氛,有时也会借鉴一些现代舞的动作,使演唱更加的生动、动感,伴奏也较丰富、多元化。在着装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限制,只要符合歌曲的风格内容即可。

总而言之,民通唱法可以说是既保持了民族唱法最基本的演唱风格,又拉近了歌手与听众的距离,是一种比民族唱法更自然,比通俗唱法更艺术的声乐形式。

三、“民通”唱法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变化,对音乐的需求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单一的欣赏取向,而是转向更加多元化、开放性。“民通”唱法是顺应音乐传媒迅速变革和中国市场经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也是大众审美心理需求与自身文化修养发展的必然结果。“民通”唱法的典型代表歌手是谭晶,她在很多歌曲的演绎上,都采用了“民通”唱法。

我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也大力探索尝试,对“民通”唱法进行演唱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我馆的“花儿”组合由五至六个女孩子组成,其中有擅长通俗唱法的,也有擅长民族唱法的。在演唱中我们结合了两种唱法,尽力去诠释“民通”唱法。例如我们在演唱创作歌曲《心中的水乡》时,声音没有那么明亮,但较通俗唱法又稍规范些;气息没有民族唱法深,但却富有流动感,像说话一样,又比说话还要给人深情的感觉。前面几句歌词“石桥挽着石桥,深巷绕着深巷,湖荡挽着湖荡,长廊接着长廊,呜……水乡江南,江南水乡,你是我心中的天堂”就是运用了典型的气息带动声音,前4句又有通俗唱法中的念说感觉,像说话一样,但又富有流动感、跳跃感,非常的新颖,立刻就能抓住听众的心。在后面部分“画一样的家园令人神往,酒一般的风情回味久长,啊……水乡江南伊呀呀,江南水乡伊呀呀,你是我心中的天堂”,演唱时就接近民族唱法了,声音通透有力,发声位置也稍靠头腔,且呼吸较之前也深厚一些。整首歌曲在气息上收放自如,是我们演唱表演的保留曲目。

通过这一系列群众文化实践,我们发现“民通”唱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的喜爱,是一种非常好的演唱形式。我馆后续将进一步探索研究“民通”唱法,将“民通”唱法应用到群众文化实践中,使群众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上一篇:如何发挥乡镇图书室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下一篇:解析群众舞蹈艺术与创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