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影视真实美的双向思考

时间:2022-10-16 11:31:03

对影视真实美的双向思考

当前的影视艺术,尤其是电视艺术,其中最甚的是电视剧,出现了生活、艺术两失真的普遍现象,造成了“电视剧太假”的受众舆论,十分有损影视艺术的真实美。

人们在评论评价一个艺术作品时,通常用真、善、美来作为标准和尺度,这是因为艺术作品原本就是表现人的真、善、美的缘故。

真、善、美这三者的排列顺序,是有科学根据与美学依据的,有真才有善、美,无真便无善、美。所有的艺术均如此,影视艺术概莫能助。可以将这视为艺术的一个永恒原理。

然而,当前我国的影视艺术,在真实性上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部分坚持以真实性为基础和前提的影视艺术,备受观众欢迎,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骄人业绩;另一方面,某些影视艺术对艺术真实性的明显缺失甚至抛弃,导致作品粗制滥造乃至胡编乱造,自然被受众所冷落。因此,有必要对影视艺术的真实美问题重新讨论,以期引起编剧、导演和制作人足够的重视。

一、对影视艺术真实美的理性思辨

古今中外的马列主义经典作家,都对艺术的真实美予以足够的理论观照,在相关著述里也都十分强调真实美的美学价值与美学地位。

恩格斯说:“如果一部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小说通过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来打破关于这些关系的流行的传统幻想,动摇资产阶级世界的乐观主义,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于现存事物的永世长存的怀疑,那末,即使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任何解决办法,甚至作者有时并没有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我认为这部小说也完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致敏・考茨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54页)。

这里,恩格斯把“真实”二字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

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了科学精辟的论述。这使我们注意到:“真实”是艺术的神髓。

同志也强调:“作家要有自己的水平,作家要很好地掌握,要能把时代特点抓到,历史的真实抓到,艺术的真实抓到。”(《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论文艺》第12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现在的问题是:在理论上没有谁反对艺术的真实美,但在实践中却有人以所谓的“艺术真实”作障眼法,把一切弄虚作假的艺术作品统统打上“艺术真实”的标签,造成了真实美的“假冒伪劣”。这是需要我们去认真辨析的。

鲁迅先生曾说过,他宁愿看《红楼梦》,也不愿看新出的《林黛玉日记》,因为《红楼梦》是“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鲁迅全集》第8卷第350页)而《林黛玉日记》,是以“日记”的形式故弄玄虚制造的“泡沫真实”,一捅即破。衡量艺术真实高低优劣的标准,是看它距离生活真实的程度,距离愈近,就愈高超优秀,距离愈远,就愈低俗恶劣。所以,生活真实永远是艺术真实的根基。我们这里所要强调的,仍然是生活真实,而不是离开生活真实的虚假片面的所谓“艺术真实”。

二、对影视艺术真实美的实践考察

重视真实美的影视艺术作品的优秀范例不胜枚举。电影导演艺术家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红高粱》、《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等,都堪称电影艺术精品,其成功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真实美。

赵本山导演、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也在观众中引起了轰动效应,受到全国电视观众的喜爱,其中的原因同样也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真实美。

受到广大观众批评的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根据曲波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主要问题也出在艺术的真实性上,例如给主人公杨子荣硬安上了一个年轻时的情人,后来该女子又成了座山雕的小妾,让杨子荣搅在“三角恋爱”之中,这是否远离了生活真实?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有些编剧、导演为了市场效益,不顾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只为了好看而胡编乱造,假到了连小孩都一看便知剧情虚假。影视艺术到了全面追求真实美的时候了!

上一篇:浅谈心理能力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作用 下一篇:对福雷《船歌》作品的演奏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