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时间:2022-10-16 08:43:35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一、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思想情感与个性发展为核心,如何营造丰富、和谐、民主、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呢?

1.优化学校的物质环境

在学校已有的体育物质环境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的发展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

2.优化心理环境

通过集体活动优化课堂中的人际关系,发挥教师在课堂人际关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心理权益,和每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与后进学生建立朋友关系,通过平时的沟通、帮助,使每一个后进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3.优化评优机制

在各类体育优秀评选中,应积极渗透德育因素,特别强调在评选中不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而以平时德育行为作为重要内容。并且应增加各种激励进步的品种,如“希望之星”、“礼仪之星”、“智慧之星”、“投掷能手”、“短跑之星”、“跳跃之王”……让每一个学生均可在某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专长,进步的学生均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条希望之路。

二、探索教材内涵的德育性,优化场地、器材布置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基本离不开田径、体操、球类、韵律活动和舞蹈、武术、游戏、民间体育活动等七种教材,不同的教材内涵有不同的德育因素。为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体育教师应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并根据教材的德育性,做到场地、器材设计的德育化,同时对教材内涵的德育性进行归纳整理。如田径教材内涵顽强、坚忍不拔、战胜困难的精神,机智、果断、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的良好品质等;球类教材内涵团结友爱、共同作战、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体操教材内涵审美观、责任感的培养,自尊、自信、积极进取,追求完美的良好品质等。根据它的德育性,可以把场地和器材设计成奥运五环形、五角星形、国旗形等,给学生以文明、有序的环境,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同时,结合德育渗透的原则,充分运用外因和内因,借助电教手段,把这些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素质。

三、利用群体活动和竞赛,拓宽渗透的力度和社会化

学校群体活动有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教师应从出操的秩序、队形、要求等出发,并对这些群体活动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实行量化管理,成为评选三好生、文明班集体的条件之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思想认识。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体育节、广播操、冬季三项、队列队形、拔河等比赛,在运动竞赛中,教育学生诚实可信、恪守体育道德、坚持公正公开、发挥运动技能、决不弄虚作假。如田径运动会,比赛前要求学生艰苦训练、吃苦耐劳、团结合作、彼此鼓励;比赛中为胜利者鼓掌、喝彩、欣喜,为落后者加油、呐喊、鼓励;比赛后自己去总结,调整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这些活动尽量体现出互助的竞争、友谊的竞争,使学生受到明礼诚信、团结友爱的教育。同时,邀请家长参与,安排家长竞赛项目、家长与子女合助项目,促使德育渗透社会化,让家长与学生一起感受到体育的魅力,领略到奥林匹克精神,提高思想境界。

四、优化课堂教学,强化德育教学

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应强化思想教育,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1.优化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相应的思想发展教育目标,即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有知识、技能教学的目标,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过程、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思想教育目标,而且把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思想态度置于教学目标的核心地位,从而使知识、技能、情感、个性协调发展。

2.优化教态和教学语言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教育态度,注意和学生建立真诚合作的教学关系,充分运用自己的人格、语言、表情、体态等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情感氛围,发挥自己的积极情绪、情感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

3.优化教学内容

(1)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2)根据学生学习动机、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教学秩序,使思想认识和情感相互协同、同步发展。(3)根据小学生情感教育的规律和需要,合理补充教学内容。

4.优化教学进程

根据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形式,使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想因素,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能。例如:运用小组讨论、竞答、角色表演、游戏、创新操作实验、现场观摩等形式,既能满足学生求知、交往、自主、自我表现、丰富体验的需要,丰富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思想经验和情感品质,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5.优化教学评价

(1)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满足和激发学生积极需要的评价方式,即不仅对其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重视对其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加以评价。(2)评价时考虑学生学练起点,根据其进步程度评价。动作不正确、不合乎要求时,不打低分数,应鼓励启发学生自觉努力改正后,再给予评价,使学生能获得努力学习的成功感。

五、构建课外教育活动体系,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满足了学生的各种需要,丰富了学生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个体健康发展。

1.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

2.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功能,教师均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戒性谈话,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上一篇:上海浦东新区青少年运动员营养知识饮食习惯调... 下一篇:“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