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时间:2022-05-24 06:10:40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摘要: 认真落实十七大确立的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使高校校园自身得以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对于做好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和谐校园 建设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体到高等学校,科学发展观则赋予了高校以新的意义,为高校建设和谐校园指明了新的方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各环节,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1],全面推进高校校园的和谐建设。

一、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性

和谐校园是指校园建设中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表现为教育环境、组织机构、师生关系等的和谐。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协调发展。学校要通过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激情,让教师愉快地努力工作,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要把和谐校园真正建设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温馨家园、学生成长成才的健康乐园。

目前,随着大众教育模式的不断扩大,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性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首先,建设和谐校园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事业。高校领导班子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学校发展的实际成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真正赢得广大师生员工的信任[2]。因为高校的发展进步依赖于每位教师员工形成合力,需要凝聚广大教师员工的智慧和力量,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以广大教师员工的全面发展为前提的,没有广大教师员工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广大教师员工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归宿,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二者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只有以人为本,把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广大教师员工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校园。

其次,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跨越式发展速度太快,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向前发展。这样的现实恰恰与高等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为了保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党建为龙头的思想政治工作能使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健康向上,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员工的积极作用,使教师员工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工作能力,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随着高校毛入学率的不断提高,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行业对各类人才的渴求,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问题却变得日益严峻,家长在高等教育上的高投入达不到预期的回报,消解了教育投入应有的效应。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是现代化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更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不断加强基层领导职能

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第一要务,在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学校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增强班子成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学校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领导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努力构建民主团结、公平正义、安定和谐的局面,这正是高校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强化校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工作,真正使公开工作取得实效,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和谐发展。

其次,基层领导应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建设和谐校园至关重要。基层领导要坚持以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教职工的利益,高度重视和落实广大教职工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同时,要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及有关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始终把教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实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教职工的思想和利益要求,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构建和谐校园的积极性,使校园内部不同利益群体的需要通过合理的渠道得到满足。

再次,切实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自身管理水平,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作用。高校基层领导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增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基层领导干部要增强服务意识,深入到教职工群众中,关心教职工群众的生活等,努力为教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贡献。

三、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必要途径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主导作用,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建设和谐校园的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始终是教育系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教师的工作是面向学生、影响学生的工作,教师既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职业精神,自觉担负起人才培养的责任。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深远,学生正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为自己的成人成才夯实基础。因此,要以加强师德建设和专业技术水平为重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推动创新、追求和谐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理想信念、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团队精神教育,把人格力量与学术力量有机结合,把治学与育人有机结合,学为人师,为大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现实基础。

2.和谐的人文自然环境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高等学校作为人才荟萃之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了高等学校的和谐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功能齐全的教学区、方便舒适的生活区、设施完备的运动区,它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基本条件。而人文环境对广大师生的思想稳定、心灵熏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生活、学习及择业困难的现象日益突出,如何帮助其走出困境,培养积极健全人格,融入校园,融入社会,是大学所面临的课题。学校要坚持尊重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切实解决大学生的生活难、学习难、就业难问题,给予大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让大学生在和谐环境中健康成长。

3.和谐的管理服务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成功保证。教育管理服务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责之一,有效教育、人性管理、优质服务,是广大师生和谐生活学习的基本保证。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高等教育服务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处理不当可以诱发不和谐的后果,影响高等教育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因此,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稳定和发展要求的管理服务,必须做到建立高效精干的管理服务队伍,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要坚持把困难群体学生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重点,完善一系列“奖、贷、减、免、补”政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动员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谋发展的思路,把高等学校党建工作有机地渗透到高等学校业务工作中,充分发挥服务职能;要把先进性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党的组织工作的主题常抓不懈,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学习、交流、实践锻炼等多种途径,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要推进高等学校的廉政建设,致力于营造构建和谐校园的党风政风环境,坚决纠正损害广大师生员工利益的行为;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坚决杜绝各类损害学生利益的行为;要把危机管理引入高等教育管理和服务,建立高效快速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掌握各种信息,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确保师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高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系统协调的过程,发挥领导作用,整合有效资源,开拓创新,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解决学校协调发展问题,长抓不懈,必将推进高校和谐校园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岳怀仁,张明清,吉庆华.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3).

[2]刘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百年学校跨越式发展[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上一篇:如何实现大学校园中的“三育人”目标 下一篇:上海浦东新区青少年运动员营养知识饮食习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