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10-16 01:09:07

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摘 要: 本文通过开辟基于网络资源和网络平台的《形势与政策》课课题探究式教学新途径,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式延伸到网络化教学,为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促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网络探究 教学模式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相关的形势和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作为新兴媒体,网络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如何运用互联网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将海量的网络资源整合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科学地运用网络资源,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开展探究,形成自己的认知,对强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与网络探究式教学

1.1《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强调时效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涉及国家政策、法规,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社会热点、国际热点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无单一、固定性的教材可循,因其以上的诸多特点和内容的广泛性,《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又不及专业科目高,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表现出热情不高、动力不足的情况非常严重。因此,如何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增强教学效果,是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所普遍关注的课题。

1.2网络探究式教学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大学生作为我国最为活跃的网络群体,对网络媒体的使用率明显高于普及率。网络对大学生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海量的网络资源;(2)即时的交互平台。探究式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从“做中学”的理论被认为是探究式学习理论的最初形式。国外学者David S.Jakes等人在Using the Internet to Promote Inquiry-based Learning一文中对探究式学习给出了一个简洁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我们将基于探究式的学习定义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获取事实信息,然后建构出最后反映他们对最初问题所给出回答的知识体系。”(David S.Jakes)探究式教学还被认为是一系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心。

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纸质教材的限制,当前的探究活动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探究已成为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手段。近年来,网络探究突破了学科的限制,成为教学改革过程中所普遍接受的教学模式。可见,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引入网络探究式教学,弥补传统课堂的缺陷和不足,是教学实践中非常必要也是极为有意义的尝试。

2.网络探究式教学实践

在网络探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引入了网络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自建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起了《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形势与政策课》课堂之外广泛的教学资源,同时,网络平台还将学生与教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起了充分互动的网络空间。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2.1建立教学网站

《形势与政策》课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是教学网站,也可以是附属于某个教育教学类网站的网络互动空间和论坛,无论是采取任何一种方式,《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网站都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2.1.1充足的网络存储空间。网络存储空间是开展网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探究式教学网站只有拥有了足够的网络存储空间,才能够实现探究活动过程中多项交互,实现多媒体资源快捷上传、下载和网络资源的共享。

2.1.2多媒体的网络交互平台。海量的网络多媒体资源(音频、视频、图片、课件)为《形势与政策》课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传统的课堂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一一引入,展示给学生,这就要求网络探究式教学网站必须具备多媒体交互平台,将网络中的多媒体资源整合在教学网站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例如:在教学中讲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这一专题时,我将网络中丰富的视频资料整合到网站中,供学生课外学习和探究。

2.1.3一体化的注册、认证、群组体系。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展网络探究式学习,需要对该教学网站进行有力的监督和管理,这就需要建立起网站注册、登录和认证系统。同时,为了以班级和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式学习,网站中还需要具有会员的分组和群组管理的功能。我在网络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加入了班级群组的功能,在群组中学生还可以自行创建相应的专题探究群组,并自行管理群组成员。

2.1.4便捷的网站监管后台。网站管理后台是对整个网站进行管理的总平台,在探究式教学网站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便捷的网站管理后台,使得教师和网站管理者可以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对学生网络探究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2.2形成探究课题

探究课题的形成有多种方式,按照网络探究的深入程度和提出问题的形式不同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途径。

2.2.1抛砖引玉。

网络探究课题的形成由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而精心准备的一个问题,教师作为网络探究作业的形式提出问题,留给学生课后上网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2.2头脑风暴。

网络探究课题的形式还可以通过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头脑风暴的形式产生。学生通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题,通过上网搜索相关专题中自己感兴趣的模块内容,提出问题,形成自己的探究课题,并将课题通过网络平台上报给任课教师,审核通过后,可以开展进一步的网络探究。

2.2.3小组研讨。

小组研讨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探究课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前两个过程的提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我思考,形成了自己感兴趣的探究课题,对同一专题感兴趣的学生组成探究小组,在头脑风暴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最终确定探究课题,并上报给课题相关的任课老师。

2.3过程简介

2.3.1确定课题。

在探究课题形成之后,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给相应的负责老师,经过审核后,确定探究课题。按照探究课题形成的三种不同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自主探究和小组探究的方式开展网络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参与自主探究和小组探究的成果提出相应的要求。针对自主探究,学生在学期末针对探究课题在网络中发帖子,并提交网络探究学习小结。除此之外,探究小组还需要附上详细的小组分工表和总结汇报PPT。同时,探究课题跟帖的数量和质量也是评价的重要因素。

2.3.2搜集资料。

在探究课题确定后,学生通过互联网多媒体资源获取课题相关资料,并组建探究课题资源库,以帖子附件的形式到网站上。教师和学生可以登录网站,下载探究课题资料,实现探究课题资源的共享。

2.3.3内化加工,形成观点。

在资料搜集和上传之后,学生根据各自搜集的资料和网络论坛中其他会员对所探究课题的评价和课题资料的补充,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和总结,对探究课题资料进行内化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以小结和课题论文的形式递交探究成果。

2.3.4总结交流。

学生递交了探究成果,并不代表整个网络探究活动的结束,为了通过网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课题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师需要对网络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相应的总结,并通过网络平台或“总结课”的形式对每位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相应的点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对网络探究活动进行自我总结和评价,评选出最佳探究个人和最佳探究小组。并将网络探究论坛中好的探究活动进行归类,做成展示平台,为接下来的网络探究活动提供借鉴。

整个探究活动过程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图1 《形式与政策》课网络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2.4注意事项

在《形势政策》课网络探究式教学中,网络探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足够的自由度,然而,网络资源犹如大海,学生在网络中畅游的同时,需要教师为之导航。在网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小组探究和班级群组探究的形式搜集网络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网络探究互动空间进行管理,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网络探究的积极性。当前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使得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到某一课题的论述观点,如若不加以引导,将与网络探究式教学的本意背道而驰。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地通过网站后台加强对学生网络探究进程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对学生发表的观点进行即时的审核、修正和评价,也正通过如此方式,使得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及时地纠正不良的观点,形成科学的认识,体现网络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3.网络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开展网络探究式教学,将课题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对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强化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通过网络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训练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提高信息素养,为同类思想政治科目和其他专业科目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2用网络进行《形势与政策》课探究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帮助学生认清形势,建构自己对思想政治方面相关热点问题的认识,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3.3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与时俱进和实时更新。

3.4借助于网络平台,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形势与政策》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兴趣,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3.5通过教学渠道的网络平台实施开放性的探究式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网络上的不同信息,构建科学的思想道德体系,有利于抵制网上不良信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结语

通过网络探究,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传统课堂延伸到虚拟现实的网络空间,调动起网络中一切的可用资源,引导学生构建自己对所关注课题的认识,对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问题和大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实时互动和共同探究,增强《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吸引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开展网络探究式教学实践的目标,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David S.Jakes,Mark E.Pennington,Howard A.Knodle.Using the Internet to Promote Inquiry-based Learning.,2007.3.18.

[2]胡成广.浅谈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导刊,2004,(2):68-71.

[3]宁曼荣,李晓衡.讨论时教学法及其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运用.理论界,2006,(8):268-269.

[4]童瑛.论政治课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6,VOL26,(2):195.

本篇论文的研究课题为上海2009年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课题。

上一篇: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误区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关于电子科技大学文化素质课教学效果的调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