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09:42:46

形势政策课论文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 考核方式 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按、教育部联合下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文件要求,在各个高校所开设的,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是对学生进行关于国内外形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起着引导大学生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院校很重视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的建设,而对于该课程的考核却流于形式,过于简单,笔者认为,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本课程的教育主渠道作用,除了要重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推陈出新外,还应更加重视本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一、目前“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就“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方式,总结看,有如下几种。

1、采用以闭卷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

该考核方式就是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来综合评定成绩,且卷面成绩比重较大。卷面内容以选择、填空、简答等题型为主,要求学生闭卷完成。这种考核形式是以期末闭卷书面考核为主。在实际考核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平时听课并不认真,甚至有违反课堂纪律影响他人的表现,但在考试之前,临时突击,抄背别人笔记,掌握基本知识,结果卷面分数很高,但实际并不具备运用理论知识正确认识形势、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有的学生平时认真听讲,学习态度端正,但因理论知识没有背好而成绩很低。所以,这种考核模式无法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认识能力,很容易造成死记硬背得高分的现象。

2、采用开放式综合论述为主的方式

即采用命题论文成绩与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命题论文成绩比重较大。主要是根据教学范围,确定若干问题,布置论文写作要求,由学生任意选择一题撰写小论文。小论文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确实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甚至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所检验和促进。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且教师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杂务多,学生往往投机取巧,且这种方式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显得过于容易。从网上下载些资料拼接成一篇小论文,更有甚者连复制粘贴的工作也不愿做,直接打印完事。“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单一的小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理论掌握的程度。

3、采用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

主要针对通过课堂教学已经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的大学生,基于其对社会缺乏深入了解,只通过新闻媒体难以准确了解社会真实现状;而且许多大学生长期习惯背诵、记忆,但不会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习惯武断地下结论;此外,有的大学生长期不写信,也不写文章,致使部分大学生写作水平低下。基于上述原因而采取的一种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避免了教学的空洞,达到“教”“学”“用”的充分结合。二是这种方式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使学生有动力、有压力、有机会接触并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并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写作能力、社会调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三是这种考核方式既充满挑战,也富有乐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青年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调研报告周期较长,调研对象较难联系,经费问题等。同时,这种方式考核涉及面不广,容易造成偏重一个问题而忽略了其他问题的情况。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实际考查能力,但是,由于作业完成有时间规定,即在期末,难免会出现有的同学为完成作业而应付差事,调查不够深入,且只是由个体来进行的调查,得到的观点难免会出现片面性,不能真实反映社会现实,而与社会主流相背。

4、采用教与考是分离的考核方式

即“形势与政策”课的教与考是分离的。一些高职院校片面追求考核的所谓公正、公平和准确,大多建立了试题库,“形势与政策”课也不例外。这样“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考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分离状态。“形势与政策”课程传统考核模式在教学中很难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不能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这是一门多领域、多方位、变化性强的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教育部社科司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每学期规定新的专题,所以教学内容每学期都将不同。还有很多院校根据自己院校的所谓“客观情况”,计划授课课时少,且设置非常的分散。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都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要求平均每学期16个学时,考核通过本科记2个学分,专科记1个学分。较短的授课时间,造成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上仅限于表面化,很难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剖析,许多对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匆匆而过,由于学期间隔周期长,对以往的教学内容逐渐的遗忘,这就对最终的考核带来极大的困难,势必造成学生在考核中应付差事。

综上所述这些考核方式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单一性。即考核形式呆板固定,一般只是采用闭卷笔试或者开卷做作业的方式,在内容上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且偏重书本知识、记忆性知识和共性知识的再现。第二,终结性。即一次考试定成绩。目前不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成绩是一次考试的结果,即使有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者的综合,也是期末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很高,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课成绩实际上是由期末考试成绩所决定。第三,分离性。即“形势与政策”课的教与考是分离的。一些高校片面追求考核的所谓公正、公平和准确,大多建立了试题库,“形势与政策”课也不例外。这样“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考必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分离状态。

“形势与政策”课程传统考核模式在教学中很难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不能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合理的评价,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影响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创新

按照教育部社科司的相关规定,“形势与政策”课考核的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实际部分、理解部分、应用部分,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但是该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传统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大学生个体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所以要尝试有助于综合考查学生能力的方法,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传统考核模式进行创新。

1、考核的方式

1)《形势与政策》课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时效性的特点,因此其内容具有特殊性,这是一门多领域、多方位、变化性强的课程,不同于传统课程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体系,教育部社科司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每学期规定新的专题,所以教学内容每学期都将不同。

2)计划授课课时少,且设置非常的分散。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都开设《形势与政策》课,要求平均每学期16个学时,考核通过本科记2个学分,专科记1个学分。各高校部按这一要求展开教学,但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我院该课程的设置只有16个学时,且分布在四个学期,每学期4课时来进行,较短的授课时间,造成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上仅限于表面化,很难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剖析,许多对学生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匆匆而过,由于学期间隔周期长,对以往的教学内容逐渐的遗忘,这就对最终的考核带来极大的困难,势必造成学生在考核中应付差事。

鉴于该课程以上特点,所以不宜采取考教分离的考核方式,而采取开放式考核,以期末撰写论文,并结合平时成绩来确定最终成绩,成绩等级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等。

2、考核的组织

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期末撰写论文,由听课学生就听课内容自拟题目写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要求1000-1200字,独立完成。

3、成绩评定

1)成绩构成。

出勤+一年级期末作业+二年级期末论文。

2)论文成绩评价标准

(1)所有同学的作业都必须是手写稿,打印稿不予给分。

(2)字数为1000-1200字,作业字数未到达1000字的同学将不予及格。

(3)作业必须有标题,及摘要、关键词(注:摘要和关键词部分不计入1000字当中)、参考文献。

(4)作业上交时未写姓名、班级、学号而导致成绩无法上网登统的,由学生自己承担相应后果。

(5)论文上交时间为最后一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结课后一周内,统一交到授课教师处进行评阅。未上交作业或者未按规定时间上交作业视为缺考,有特殊情况无法及时上交作业需有正式的相关证明,否则超过规定时间教师将不再收取作业。

3)平时成绩评价标准

缺课、迟到影响平时成绩,缺课2次本门课不合格。平时成绩不合格者,判定本门课程不合格。

4、成绩登统注意事项

上课出勤、一年级期末作业、二年级期末论文都合格者,成绩记为:合格;其中之一未达要求者,成绩记为:不合格,成绩不合格者需继续进行补修。

这样的考核方式,一是能够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也能避免考试前的死记硬背;二是能够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的内容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能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

本文属院级重点资助课题: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研究与探索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2001

参考文献

[1]史明艳.对高职《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1,(20):35-37.

[2]石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与考核创新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49-51.

[3]陆锦冲.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55):45-48.

[4]郭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教学内容择取与讲授环节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2,2(74):172-173.

[5]杨萍.谈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的改革[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28(2):131-134.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厦门理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辅导员;规范化

中国分类号:C41

“形势与政策”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由于各高校师资力量和授课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的千差万别。

一、课程设置的实践与探索

(一)教学计划与安排

厦门理工学院将“形势与政策”课完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之中。具体做法包括:

1. 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总体教学计划,以必修课形式纳入学籍管理。

2. 每学期规划教学班级,安排时间,排入课表。

3. 选派优秀老师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授课老师。

4. 每学期下达正式教学任务书,无论是专任老师还是兼职老师,都有具体的教学任务书。

5. “形势与政策”课授课老师要求提供基本的教学文件(讲稿、教学课件等)。

6. 定期召开“形势与政策”课专题小组研讨会,对“形势与政策”课进行集体备课,并及时修正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开课形式

厦门理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根据“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的特点,确定了以专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基础,以专题式教育为教学形式的授课办法,具体做法包括:

1. 注重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和整体性:在每个学期的期末,由“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召集下学期任课的老师,紧紧围绕教育部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根据当前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重点要求,确定下学期上课的具体教学专题和教学计划。

2.专题负责人制度:每个专题指定一名负责人。由负责人管理与联系本专题小组成员。

3.集体备课制度:由“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出具大纲,各专题小组集体备课,并形成基础课件和授课讲义。

4.定期反馈制度:每次上完课后,教研室主任组织当天授课老师开会,了解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5.适时监控制度:每次统一上课期间,由教研室主任牵头,对各班级上课情况进行听课,并及时将情况反馈给任课老师。

(三)授课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这需要在短短的三个学时内,将一个专题讲深讲透,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考核方式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上,厦门理工学院采取平时听课考勤加最后的心得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做法包括:

1. 明确考勤纪律,规定凡旷课一次或请假两次及两次以上的学生,本课程即视为不合格,需要到下个学年再重新学习。

2. 第一轮授课教师在上课时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专题,由学生自选其中一个专题写一篇论文或体会。在最后一轮上课时,由最后一轮授课老师统一收取作业。

3. 学生所交论文必须现场完成,以杜绝网上下载和直接复制黏贴。心得论文只需要600字,不一定需要长篇大论,最主要的是看学生真实的体会。

(五)管理体制

1.“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任务由教务处下达;

2.“形势与政策”课日常管理由“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负责;

3.“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的辅导员老师由学生处协助“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选拔。

二、教学实践与探索的几点体会

“形势与政策”课课程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每次上课都必须有不同的内容,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很不容易,我校形势与政策课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严格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是根本

形势与政策课是两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一定要从学校层面规定落实好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制度,其内容包括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选拔教师、加强教研室建设、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反馈教学情况,以此做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基础工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广泛,实效性强,教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对承担“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需要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较为丰富的多学科知识,又要熟悉学生的思想情况,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

(三)正确的教学大纲是前提

教学大纲是指导“形势与政策”课授课进程与方向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教学开展的基本依据,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详细地表述当下的时事热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基本形势,理解当下的基本政策,因此,好的教学大纲是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前提。厦门理工学院“形势与政策课”大纲由专职思政教师确定,能掌控好基本的导向,设置合理的内容,梳理出清晰的脉络。

(四)合适的教学内容是重点:

大学生在校期间已接触了多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还和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复的话,必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

三、教学效果展示

(一)从学生的反映来看

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教学较为满意,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学生能及时了解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看待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家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世界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以及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立场。自2007年开设形式与政策课以来,我院形势与政策课学生出勤率高,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二)从任课教师的反映来看

授课老师普遍反映,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收获很大,首先,“形势与政策”课的专题是每个学期在变更的,也督促任课老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及时了解最新形势,最新动态,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能流畅的表达,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其次,任课老师大部分都是辅导员,辅导员在上完课后,可以利用备课中准备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三)从上级部门的检查来看

从学校教学督导团听课的反馈情况来看,老师备课认真,熟悉授课材料,学生上课秩序良好,自开课至今,没有一例教学事故,得到了学校和主管部门的认可。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

一、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认为,专业课才是他们学习的重点,《形势与政策》课不重要,因此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受到专业课程的挤占,反映了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尴尬处境。

2、缺少相对稳定的教材体系,教学难度大。《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要紧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事性强,变动频率高,要密切联系实际,并且需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但该门课程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固定的教材体系,教学大纲、教学资料和教学要点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和难点而定,增加了教学难度。另外,我们在进行课堂讲授和专题讲座时也没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蓝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3、考核方式存在缺陷。目前,我们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多采用撰写小论文的做法。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一篇已给定题目或自选相关题目的小论文即可。这篇小论文如果是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在加上自己认真的分析研究写出来的,确实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和实践创新能力。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了结果,忽视了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知识积累,而且它过高地估价了学生的诚信度。因为有相当多的学生是从网上查找资料,随意拼凑一篇小论文蒙混过关,有些论文连下载的痕迹都未清除干净,抄重的小论文也比比皆是。

4、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内容紧随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但目前该门课程的主要方式是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会,只注重了理论教学,缺少让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环节。

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建议

1、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意义。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水平、辨别分析能力。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修养;有助于大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时代特征和外部条件,以及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激发他们的时代紧迫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觉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能够引导大学生了解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及发展趋势,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以及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有助于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之客观、冷静地看待我国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支流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方向,能够让青年学生真正明自社会的进步和暂时的矛盾决不是对立的,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进。此外,还会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的信念和对政府的信任,从而增强大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意义重大。

2、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高校应鼓励教师努力提高理论水平,重点选拔一批有潜力的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努力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与此同时高校应鼓励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积极申报科研、教改项目并给予一定的经费配套支持,以项目建设带动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和研究团队的形成。教师自身ye 要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网络知识与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过去,学生的知识多数来自于任课老师的讲授,来自于课堂教学,教师是权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量不比教师少,渠道越来越宽泛,师生信息地位发生着颠覆性的变化。网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有调查显示,学生们70%的信息来自于网上,可以说大学生们每日必网、无网不在。社会舆论集散于此、敌对势力和反对势力也同样觊觎于此。网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提供了新手段、拓展了新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也一定要占领这一教育平台。教师要利用网络的无界性、便捷性和无时限性,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和深度,让形势与政策的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以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工作室的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网络平台上师生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可以获取课外阅读资料,进行信息和进行互动交流。

3、改进教学内容、模式及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可采用的办法是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以创新为基点的双向互动的教学思维模式。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中为学生设计科学探索问题的情境,针对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当今社会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突破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的思维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切实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技术,更新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课中的作用和效果。当今时代,年轻的大学生热衷于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生活。上网浏览获取信息,已成为他们了解社会、认识世界的一种主要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图文并茂,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声频、视频以及图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高深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大弥补传统教学的单一性缺陷,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从而使教学效果显着提高。”

4、加强教材建设,材,完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完善和规范的前提和基础,有了教材,才能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才能在教学的环节和过程中开展教学研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内容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教材适用时间很短,这就给教材编写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教材要与时俱进、实用,应该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特点,构建教材体系,成立由授课教师组成的中心备课组。中心备课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学习每个专题前编写出专题辅导材料,及时送到学生手中。

5、严格考核制度,提升教学效果。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具有知识性、时效性、现实性等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考核制度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角度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灵活运用考核方式,既不能对现有的考核方式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也不能用一种固定的万能的考核模式。应根据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特点,大胆探索其考核方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围绕《形势与政策》课的某个内容,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以闭卷形式写一篇小论文,这样可有效防止学生抄袭、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也可以让学生在上完《形势与政策》课后,亲身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真情实感,再开卷写小论文或心得体会,这种方法可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运用学过的信息技术,制作出以《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内容为主的“精彩一课”教学课件作为该课考核成绩,这样能推动学生主动地学习和查找资料,寓教于乐。

参考文献

1.王国忠.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创新思考].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有效性;教学改革

形势与政策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198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对高等学校学生深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通知》。1987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设置《形势与政策》必修课,要求各高等院校将《形势与政策》列入教学计划,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思政课程设置“98方案”,2005年颁布了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均规定要在大学生中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同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有关文件进一步对《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做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截至到2012年5月,高职高专在校大学生已超过13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学生总数的50%左右,高职生已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目前高职院校都对高职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政治觉悟、掌握专业技能的应用性人才,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成绩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欠缺,自我约束力较弱,缺乏上进自觉性等,这些给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增加了难度。如何让《形势与政策》课程更加贴近高职学生实际,提高有效性,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对所在地区高职院校的调研并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一些做法,结合所在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领导重视、教材完善、内容科学、教师队伍、教学形式等多方面统一发力。

一、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学科定位不明确,重视程度不高,政策不到位

有些学校虽然也开设了该课程,但教学效果不容乐观。不少人认为,大学生只要具有一定的认识社会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就OK了,现在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空前普及,资讯那么发达,大学生完全能自我教育,没有必要开设专门课程;也有人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可分解在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进行,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中可以插入形势与政策。同时该课程备课量大,专业性不够突出,评聘职称受限制,导致一些教师不重视,缺乏积极性,不愿意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领导教师对课程建设的关注度不够,这些片面认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这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使得该课程教学的效果和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各校应该提高对该课程的认识,特别是领导层更要在思想上重视,落实国家有关政策。

(二)教学时效性强,内容难把握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课程,所讲内容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化,其政治性、实践性、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非常强,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然在动态中进行,其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然而,正是因其时效性太强,使得该课程始终没有统一的教材(即便有也显得有点滞后),其教学内容全靠教师本人把握,随意性大。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教学针对性明显不强。

(三)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滞后,吸引力不够

调查显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以下现象: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上课“满堂灌”、一味地讲授教学内容,入情入理的分析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参与;很多教师对于教学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不到位,其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学生实际,在多媒体教学中没有进行声、光、点、视频、动画、链接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学课件的信息量不够,教学内容时效性不强,没有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教学效果上,存在政策性强、生动性差,说教多,案例少,没有从理论切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缺乏对学生自我思考的引导,互动性差,课堂气氛不浓,没有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少教师自我价值认识的不足使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的教学还是在“形式教育的层面上”,其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定性而不是量化的层面上,使得形势与政策的“入脑率”不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达不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形势”教育也就成为了“形式”教育。

(四)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由以前的中专升格或合并而来,两课教师少,其师资水平相对有限,其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基本上是以兼职为主、以专职为辅的格局,部分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教师队伍也不稳定,该课程不少是由学校党群、行政处室领导及其他教师兼任,流动性大;课程所涉内容繁杂,包括政治、历史、经济、外交、军事、哲学、社会、法制等方面,又没有学标准且特别强调时事政策解读和分析,要求重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要及时纳入课程,并且分析客观科学,还要结合学生学情,而教师由于其专业限制使其备课很难深入,造成不少教师上课随意性较大,有些教师甚至照本宣科,把报纸、杂志上的资料堆砌一番就成了讲稿,授课效果可想而知。不少高职院校该课程教师队伍的准入条件也不明确,教育教学激励机制不健全,该课程教师的培训也未系统化,使整个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的思想不稳定,给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五)缺乏材,教学效果差

该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上课老师在每学期开课之前对当前一段时间的国内、国际的形势与政策的总结,其教学内容较滞后,时效性较差,“形势热点”已经“过时”。虽然这门课的性质决定其教育内容的政策性、权威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性,因此应该有统一、权威的教材,但事实并非如此。不少教师常用的参考资料就是教育部每年上下半年制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教育部组织编写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 等资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其还不能代替教材、还不能形成体系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显然,教材建设已成为了制约该课程发展的瓶颈。

(六)考核形式单一,评定欠科学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方式多以考查为主,一般是学生提交一篇学习论文或实践报告。这种方法操作简易,成本较低、时间安排也较灵活,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选一个给定的题目或自选相关题目上交一篇小论文即可。但从学生提交的作业来看,有相对不少学生从网上复制、粘贴资料,随意拼凑或找本书手抄一篇小论文来蒙混过关,雷同的小论文也较多。按照小论文的质量,由教师批阅给出成绩,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难以检测学生学习、掌握的程度,既不能将该课程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充分体现出来,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甚至使不少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因论文是自己所写,成绩好的反而没有抄袭的同学高。

二、多渠道入手,提高课程有效性

(一)健全机制,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

当前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对社会经济生活影响甚大。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了解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意,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辨别分析能力,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修养,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伟大中国梦。高职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合理架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建立和形成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扎实推进,方能实现育人育才的教育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形势与政策课实施方案,成立该课程的领导小组和教研室,在教研室组织下统一开展教研活动和课程建设。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是师资队伍的质量。形势与政策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要求教师注意时效,及时掌握相应资料。同时,该课程涉及内容广,要求教师的基础理论要扎实,知识结构要合理,业务水平要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师资比较缺乏,缺少专门的培训,授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调研发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建设一支专职师资队伍,应成立以专职为骨干,以兼职为辅助,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较强的教师团队并专门成立专门教研室。专职教师不要仅仅限于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职教师还应包括学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干部,要吸收相关领域的专业教师、社会各界的专家和学者,承担有关教学任务并参与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每学期召开形势政策课专题会议,根据各自专长和兴趣选择一两个专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实行集体备课,发挥“整体作战”优势,共同交流和探讨教学方法和内容,教案由老师分工合作再汇总。讲授时使用案,节约备课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也能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本上做到有的放矢。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发挥学院党政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举办专题讲座、形势与政策报告会;也可调动学生辅导员的积极性,在党课团课等活动中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活动,发挥学校合力,共同育人,使该课程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另外各校要注重师资培训,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利用校际交流、参观、座谈等方式多渠道提高教师素质。

(三)结合实际,精选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编写,建立动静结合的教学资源库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教师应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四部分:一是相当稳定的形势与政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二是变化较大的时事内容,包括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等;三是社会实践部分,主要是以“体验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形式,结合参观、暑期“三下乡”等,将课堂学习和校外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行统一;四是典型教育和校史校情部分,如结合每年的重大纪念日、或者是先进人物评选等,结合各高职院校的校史校情,在实际操作中形成典型教育的长效机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根据教育部每年下达的教学要点,结合社会与时俱进的形势确定教学内容外,还积极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色的教学内容。如每年对进校的新生进行校史校情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包括、恽代英、李求实、萧楚女等校友业绩等)。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虽时效性强,没有也不可能有较稳定的、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各高职院校可发挥集体优势,针对其四方面内容灵活编写教材,相当稳定部分可以少变不变,动态部分可以适时修改完善,建立动静结合的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这样能有效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备课效率,缓解单一教师专业知识限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拓展教育空间,提高教学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广泛性、纷繁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通过调查发现,单调、枯燥等往往是学生不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的原因。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开展专题教学模式。专题讲座教学能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完整地讲清问题,给学生清晰的思路。可以教育部每年下发的教学要点为主要依据,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将教学内容分成多个专题,细化教学内容,每个专题教师都要讲清“怎么来的”、“现在怎么样”、“将往哪里去”这三方面,可提升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2、运用启发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采取专题研讨、辩论、网络教学和模拟演示等形式,组织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讨论、辩论和综合,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倡导参与式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程要求学生主体参与性,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提问、讨论的频率也较高,因此有必要将参与式教学延伸、拓宽,在教学中广泛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表自己观点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多开展一些新闻评述、形势分析、信息论文交流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当今时代,以网络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发展快,资讯传媒发达,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搞好多媒体教学、电视教学、网络教育等,可以创建形势与政策教育主体网站和栏目,根据实际设置相关频道和栏目,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开通网上专家视频,设立专家邮箱,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适时组织学生收看收听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等时政类节目,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这样既既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感染力强,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又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

5、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性非常强,教师要在课堂上联系实际,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使课堂学习和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团委学生会等团体,利用各种纪念日,组织与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活动,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征文比赛、图片展览等比赛;可以与学生专业实习、课程实训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包括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社会调查研究和考察活动;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也可在革命纪念地、历史遗迹、工厂、农村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与学生服务社会、就业择业等相结合,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握形势与政策发展趋势。

(五)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完善学业考评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一般的小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和对理论掌握的程度,所以要尝试有助于综合考核评价学生能力的办法。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课程考核的内容包括实际部分、理解部分和应用部分三个方面,各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期末实行开卷考核,以心得体会、论文、调研报告为主,得分以70%计入,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表现等,以30%计入。这一评价标准,能较好体现形势与政策课程目的,避免学生为考试死记硬背,也能减轻学生期末考试压力,将主要精力放在平时学习的检验、检查和活动参与上,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六)针对高职学生,加强课程建设

掌握学情,有的放矢进行课程建设方能事半功倍。目前高职学生的一些特点使得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遇到许多困难,同时也存在机遇。高职学生有一定的自卑感,学习目标简单追求就业,继续深造积极性不高,基础抽象理论学习相对困难,思想行为上知行不一,易受不良思潮影响,但同时他们也更关心时事变化对自己的影响,有独立思考,期待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渴望了解新的知识等想法。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立足长远,积极科学地进行课程建设,为学生服好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Z].2004-08-26.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Z].2004-11-17.

[3]李彩丽,荀萍.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

[4]吴玲.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4).

[5]吕俊.浅议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2).

[6]龙安星.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新西部.2011(21).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资助项目《高职院校课教学开展方式及有效性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2012278。

作者简介: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国高校中,《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现在每所高校必须设置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现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以达到教学目的。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以来,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并积极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改革,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走上正常的教学轨道。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许多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要点不一致

《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的一个的特点是其时效性较强,教学要点教育部社政司定期印发,对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指导,但是目前既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又没有一个较好的教学目的、要求,所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随意性较大,形势与政策相关教材不统一、教辅资料不规范,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订阅不足,显现出教材体系不健全,使得教师上课的内容的设置的随意性增大,随意自主安排讲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课程内容,而不去理会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同时一些教师注重理论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和教师互动,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社会实践

在高校里,大多《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本质上仍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控制;但它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同时,由于许多高校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学主要停留在教室里,不能很好地适应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体系发展趋势,不能根据教育内容的需要,让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学习,学生深刻体会到周围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实际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接受教育。

(三)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升

在许多高校里,学生政治辅导员、学工处、宣传部、思政课教师都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讲教师,大部分都属于兼职教师,而教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时效性很强,任课教师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来备课,对于兼职教师来说,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随着国际国内的具体形势而变化,教师每学期得重新备课、制作课件,不少兼课老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很重,这就大大加重了他们的负担。因此一些教师就照本宣科,直接应付了事。这必然会影响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 考核形式单一,学生认识不足

形势与政策课虽然是必修课程,但由于没有材,考核方式多以考查为主,通常要求学生在结课后提交一篇论文,许多学生的论文都是到网上查找相关内容,抄了便提交上来,教师通过批阅论文给出课程学习成绩,缺乏科学的定量标准,难以衡量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而言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学生对该课程就不重视,认为随意抄下论文就可以通过考试,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二、以高质量形势政策课,积极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应该结合新形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精选教学内容,构建教材体系

教育部社科司每学期为形势与政策课制定教学要点,每个学校可以精心选择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心的问题作为教材内容,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社会、择业就业作为切入口来提炼素材,善于激发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以体验式的参与,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同伴教育和实践教育,做到有感悟有触动,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吸纳和共鸣式的感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高校还可根据自身学校发展的优势,精选一些地方经济、文化等作为专题,进行教学,增进学生对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认识、了解。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近两年在精选教学内容时,结合广西经济建设发展主题,积极推介广西东盟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发展等作为教学的专题内容。

(二)改善教学方法,加强社会实践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要突出特点,改革创新,富于时效性的教学内容使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专题讲座、形势报告、课外讨论、自学分析、辩论式以及多媒体教学等都可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其中最不能缺失的是应该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主要是很大部分需要进行理论教学,而学生容易对理论性的知识产生抗拒性。因此把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连接起来,使理论联系实践,用实践证实理论。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通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形势与政策理论寻找问题的社会根源和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国请民意,体会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把对形势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和正确决策上,从而把握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注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研究工作。专职教师可以从各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挑选出来,而对于兼职教师可以从学校党政领导、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中选,他们应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政治性,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拥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业务水平较高,实际教学经验丰富。积极有计划地开展师资培训,组织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行社会实践考察,高校要创造条件,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 。

(四)改善考核方式,加强教学督导

形势与政策课既然属于必修课程,那就应该重视其考核办法,不能随意从网上摘抄一篇论文就解决考试,考核方式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分组讨论等形式。为提高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程序,形势与政策课考核可以由任课教师命题,并组织学生参加统一考试,报教务管理部门记入学生成绩。同时,与其他课程一样要求,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工作纳入教学督导工作的范畴,可以制定了该课程的督导制度,定期组织人员,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计划落实情况、教师授课情况、学生参与情况等进行检查,并及时向学院教学部门反馈教学督导情况,由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领导小组对每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形势与政策课的任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一样参加学生评教,并进行教学情况评估。

参考文献:

[1]范逸萍.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进一步抓好大学生思想教育[J].南北桥, 2008,(1).

[2]张艾利.关于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几点探讨[J].新西部(教学改革),2009,(10):190.

[3]舒湘珍.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 吉林教育(高教科研),2009,(8):9-10.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6篇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有困境

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决定了它的教学目标,即紧密结合国内外重要形势和大学生思想实际,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最新的重大路线、方针和政策,帮助大学生及时了解和正确认识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及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帮助他们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尤其是面对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的“三无”困境,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1.无足够的专职教师

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是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构成的。党政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专职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目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主要来源,其中专职辅导员居多且均为兼职。地方高校的辅导员本身就有很多事务性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很难保证投入到该课程备课、上课等环节上的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也必将影响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兼职教师又多基于岗位聘任或职称评聘的考虑来教课的,这使他们难以形成对教学的真正重视和全身心投入,加之自身又缺乏必要的形势与政策知识,教学热情无从激发,从而使这只教师队伍缺少专业性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教师队伍结构也不尽合理,教师的学历层次、学科背景和专业素养参差不齐,这就很难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结构合理的相对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这也是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2.无稳定的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顾名思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极强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很多都要求密切联系当前国内外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时政事件,它不是去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理论和系统地介绍各种政策,而是通过分析当前出现的国内外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来阐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主张,使学生形成对形势的正确认识,对政策的正确理解,并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这些课程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要顺应形势的变化,因而也就很难确定固定的课程教材、稳定的教学内容、完整的课程体系。没有了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相对固定的教材,不仅使教学内容缺少必要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而且使教材和课程建设难以科学合理地进行,增加了教学难度。加之由于每个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的变动性和随意性较大,会造成不同教师讲授同一专题内容千差万别的情况,影响教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3.无完善的评价体系

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由于该课程一般都不需要闭卷考试,大都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评价,而对课程论文的好坏优劣的评价,主观性较大。同时,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一般在大一大二年级都要开设,换言之,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至少上两年(一般两周一次课,每次两课时),而不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其它思政类课程只上一个学期。因此,跨度达到两个学年四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更应该注重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而不是由任课老师各自为政、全凭主观好恶判断。鉴于此,高校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可以指定统一的课程考试标准,将实践、教学、平时等环节全部纳入统一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量化,并提供参考样卷。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必修课,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要从该课程所特有的“三无”困境着手,综合分析,各个击破,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并为其他思政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在教师,因此,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前提。为此,一是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中选取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担任这门课程的专职教师,同时也可以从部分教学单位遴选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熟悉学生工作且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教学功底的兼职教师,尤其是注重从辅导员队伍中遴选,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业务熟练的教师队伍。二是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教研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事实上,由于该课程往往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其他学科,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经常化、制度化地举办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培训活动,对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特点就是时效性,这也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授课内容。

2.筛选一系列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

尽管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建设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对该课程加以最大可能地规范。具体而言,可以将形势与政策课的知识点大致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对事实、规则、结论等信息的表达;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具体就形势与政策课而言,可以将有相对固定答案的、主要讲解“是什么”的知识点,整理之后形成体系,甚至编写成教材,供学生上课使用;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学习内容是需要知识的迁移和发散性思维的,主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他们往往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分析、提炼甚至是实地调研,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整理成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形势与政策课空谈各种国内外形势和政策,而没有核心知识点的问题,而且能够切实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规定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

正如上文所说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并非全部都在变化,其中有一部分观点和提法是相对固定的,也就是所谓的陈述性知识,其答案往往是某一明确的知识点,例如“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等知识点,它们既是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熟悉掌握的基本内容,同时又有较为准确的内涵,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与此相对应,程序性知识则需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讨论、分析甚至是实践才能完成,这部分知识往往没有标准答案,需要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和运用来实现,而答案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与政策观的前提之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充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鉴于此,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陈述性知识部分可采用闭卷这一客观评价形式,而对于程序性知识可以采用课程论文、答辩讨论等主观评价形式。将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一方面避免了全部以课程论文形式进行评价而导致的主观随意性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逼学生切切实实的学到一些有关当前形势与政策的基本常识。

综上所述,面对地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际,我们应该主动寻找该课程的独有特点,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寻求突破,让形势与政策课能够真正让学生学习到一些知识、提高一些能力,体现出该课程独有的“存在感”。同时,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解决每一门高校思政类课程个性化问题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深化对不同思政类课程性质的认识,从而逐步构建起思政类课程有效教学、科学评价的完整体系。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网络运用;考核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一直是思政课教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难就难在作为思想意识形态学科的教学效果,它与自然科学类的学科相比,对学习成效的考查和检验难以找到衡量的参照标准。如果我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评价标准定位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使这样的标准可具体、可量化性,是十分困难的;同时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大一的学生,对学生在校表现的综合评价以及跟踪评价也是难以做到的。为此本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必修课程之一:形势与政策课为切入对象,探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在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特点:首先“ 形势”是国际和国内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态势, “政策”是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形势与政策的内容都是动态的, 与时俱进的,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性。其次形势与政策课程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再次,形势与政策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当前社会形势,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为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

一、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

从教学方式上,目前高职院校的授课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形势与政策课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 特别针对他们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反应最强烈的问题和普遍关注的国际国内形势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专题讲座要把“时事”与“生活”相结合,突出课程的导向性、生活性、时效性和教育性。选取内容以国内外时事大事和学生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关注的热点、焦点、重点和疑点问题为对象,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突出“形势与政策”课的性质和特点。特别是针对高职学生面临的发展实际,在课程的优化中,我们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当前国际局势变化中的“热点”问题,如伊朗、朝鲜核问题,中日关系、非洲国家局势发展等;对于国内形势,大学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精神,当前的就业形势等“热点”的敏感程度十分强烈。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在每学期开学初,可以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热点关注问题调查,再结合教育部社政司统一制定的教学指导来组织教学。只有敢于面对现实,突出热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被动接收信息的局面。通过教学达到帮助、引导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大势,全面准确地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和决心,及时增加了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以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大学生就业观、大学生职业观,端正就业、创业和择业的态度、策略和价值取向等问题,在积极贡献社会方面实现自我人生的价值。

二、建立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讲授的方法上要建立“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发挥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学生积极独立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高学生的接受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把启发与研讨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这种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自觉性,使整个教学活动充满生气。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具体而言有如下做法:

(一)讨论式教学

经教师讲解有关基本知识后,在学生对有关的时事政策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直接参与热点、难点以及互联网的政治信息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交流。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又使师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二)辩论式教学

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是注重实例教学。认真收集正反两方面的生动事例,进行实例教学,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例的比较和分析,通过对事例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在现实事例的比较中思考,在分析中选择,在综合中提高。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必须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实例进行讲解,实践证明,实例教学可以增加教师的教学魅力,增强学生的听课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二是强化师生互动。教学中坚持师生互动,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学生“一分钟演讲”让学生走上讲台,围绕该节课的热门话题,有感而发,即兴演讲,抒发自己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及当前形势的见解。这不仅引起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问题式教学模式

教师只提出问题,让学生动手去收集资料,解决问题,教师最后做总结。通过这种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成为 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激励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

鼓励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VCD、图片,组织全校各教学班学生每晚7: 00- 7: 30 在教室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适时组织学生收看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新闻,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形势、政策;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感染力强。在教学中制作精美的P阿课件.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手段运用既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以创新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营造一种人人关心时事、 学习时事的有利于形势与政策教育顺利开展的氛围。

三、加强实践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范畴,延伸教学领域。

要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更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还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踏人社会。使课堂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建立“活动型”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以班级集体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形式的活动,以及通过校园的广播、板报、辩论赛、校园网、共青团活动、主题班会,来延展“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范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得到彰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增强了他们对“形势与政策”的感性认识。具体可采取以下做法:

(一)利用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学生团体

组织与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活动,如现场采访、嘉宾访谈、小品表演、自制课件比赛、诗歌朗诵等。

(二)与学校各专业课教学实习工作结合

各专业都有自己的教学实习环节.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利用学生实习的机会.研究各专业课教学实习的特点,找到准确的切入点,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延伸到专业实习中去。

(三)与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

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大学生就业状况社会调研、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调整授课年级

该门课程可以尝试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讲授完成后再开设,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来参与讨论、分析世情国情党情,加强互动;另一方面,可以拉伸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时间长度,实现有效的教育贯穿。

四、充分利用网络促进教学效果的延伸

网络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以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也是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还是当下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传播媒介。形势与政策课的网络信息化就是要创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网络信息化平台,可以在校园学生思想教育主题网站上创建“形势与政策”栏目,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设置动静结合的频道,开通由任课教师主持的网上论坛,适时引导学生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建立网络教学考核和评估系统等,满足学生对知识广延性、开放型的需求,利用声音、画面、文字的形象性增强吸引力,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效。

五、加强和改进考核方法

形势与政策课考核方式多以考查为主.通常学生提交一篇学习论文,由教师批阅给出课程学习成绩,缺乏科学的定量标准,难以衡量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程度 这样既不能将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形式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充分体现出来.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容易造成学生敷衍的效果。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书面考核和口试相结合,知识答卷和论文写作相结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

(一)检查课堂笔记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国内国际实事政治,重在学生听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作笔记,理解领会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这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必要和有效的学习督促方法。

(二)论文撰写

由学生在教师指定的选题范围内选作一题.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和说明问题。教师通过论文的撰写情况来给予评分。

(三)面试答辩

一是在写论文的基础上,确定交口问答题目,由论文优秀者代表答辩;二是教师拟定答辩题.由学生选定或教师指定发言者,要求发言者事先准备提纲,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可以即兴发言。作补充或进行辩论,通过学生积极思考、探讨问题来给予评分。

(四)调查报告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的实际中进行学习、参观考察和调研活动。考察前应对学生提出要求,讲清目的和意义,布置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考察后,对考察所得的收获进行总结,写出调查报告或学习体会,并且在此基础上召开讨论会、交流会。教师通过调查报告的撰写讨论交流情况来给予评分。

“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战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探索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实效性,帮助青年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战胜各种思潮对青年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网络化 网络教学平台

一.何谓高校“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教学平台

为了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从而以互联网技术作为新型学习生态坏境的构成要素,即所谓的网络化教学。“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教学平台,是将网络化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形式,以期达到课程教育网络化、自主化的目的,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实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径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特点

1.内容的多元化

内容丰富、形式多元化,恰恰是网络化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从内容源头上看,既有电子版的传统教材,教职人员通过对网上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后选取的学习材料,抑或是从那些专门从事网络教材开发的机构购得的教材,还有一些是思政课教师制作和编辑的的数字化教案或PPT,上传至专门的学习网站并加以管理;从内容形式上来看,既有一般性的、以文字为主体的word文件,更多的是以图片、音频、视频、文字、动画等融为一体的多媒体形态的教学软件,它们将艺术性、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融于一体;从适应性来看,网络化平台更加灵活、丰富、鲜活,既能够突破传统教材的滞后性和贫乏性,能够保持基本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稳定性,还能够将传统的理论知识与最新、最热门的前沿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真正地做到了跟上时代的步伐。

2.教学的个性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学生通常都是把课堂、教材和老师作为主要知识接受管道,相对来说更加注重教师的教,教师往往面对一整个群体,采取单一的传播途径,以统一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很少或很难把握学生的个性――诸如其学习基础、思想状态、情感状况,从而表现出来的是:师生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一刀切”的特征明显,个性化教学无从谈起,学生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也成为天方夜谭。而互联网凭借其良好的交互性特征,真正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基础。通过互联网,教师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学生进行咨询、答疑和和解惑;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进行在线学习并获得在线帮助,因此,学生的学习选择余地显得更为充足。正因为如此,网络化教学彻底地改变了过去“一对多”、“大一统”式的缺陷,而真正成为“多对一”或“一对一”的互动学习过程,实现了个性化教学。

3.师生关系平等化

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是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标志。而师生关系在以网络为基础而建立的平等沟通平台――即网络教学平台中,发生了改变,由“主一客”关系模式变为“主一客一主”关系模式。在互联网这样一个世界中,教师和学生同时处于自由而平等的地位,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存在。不仅仅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而且更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与各自的潜能,以达到网络化教学的目的。

三.构建”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可行性

1.数字网络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网络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方面,数字网络科技能够为教学改革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从互联网技术诞生至今,网络安全、网络存储、视频音频、网页制作、人机对话、远程控制等各方面的技术和水平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这些都为搭建“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后盾。

2.互联网为网络化教学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

毫无疑问,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信息库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拥有海量的数字资源。如果“形势与政策”课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工具,不仅仅能够充实教学内容,克服形势与政策课教材的滞后性缺点,还能够丰富教学手段,强化教学效果。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丰富、快捷、广阔的互联网信息,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教师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水平不断增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上互联网终端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绝大多数都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互联网的基本操作能力,学会并精通各种最流行的软件,并能熟练制作美观实用的PPT和内容丰富的讲稿。他们还能充分利用网络的特性与功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互联网再去获得新的知识、并传递他们想要传递的信息。

4.校园网的普及以及快速发展,为学生上网学习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当下中国绝大多数的高校都建立了校园网,并允许学生们在自己的学生公寓中宽带上网,而且网速很快,效果也很不错。通常来说,每间学生宿舍大概有1―3台电脑,有的宿舍甚至人手一台。这也为我们构建“形势与政策”网络平台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四.“形势与政策”全程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措施

1.高校网络化教学体制的制订、落实是保障

高校领导们的认同、重视和真抓实干,是决定形势与政策教育成功的关键。要真正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作用,需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加强建设,将其作为考核评估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等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此外,应确立并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分工负责的运行机制,即宣传部负责组织相关的资料、确定专题内容,思政课教师负责建设本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网站,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应为网站添加内容以丰富网站的知识点,同时应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视频讲解以及网上舆情引导等。如此一来,不仅职责分明、目标明确、有章可循,而且学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加深了,最终使得各部门间的工作能够协调起来。

2.“形势与政策”课网站建设是载体

高校应建立自己的“形势与政策课”网站,现在每个大学都有自己专门的网站,每个高校可根据自身特点在教学页面或思政部页面建立“形势与政策”网页链接,便于学生查找,也便于教师登录。网站后台包括文字、图片、视频文件的上传、在线对话等。而教学体系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版块:一是专题学习版块,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变动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安排不必刻意追求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以专题研究,动态化展现,滚动推进的方式,其实更加符合本课程的特点。同时将相应专题的教学案例、课件、电子教材、阅读延伸、参考资料、影视资料等整合进去,扩充内容。校宣传部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计划并深入钻研每个学期的教学专题。二是成绩管理版块,通过建立网络系统成绩管理平台,优化成绩管理形式,学生的作业、论文、日常考核、考试等都可以在网上进行。这就需要学校引进先进合理的网上学生成绩统计软件,此功能应能够实现结果提交和成绩评定,如果学生卷面答案雷同,系统能自动将雷同部分用醒目颜色标示出来;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参与考试的时间能够自动生成记录;系统能够自动合成成绩,并按照学生的学号、班级形式呈现。这样既方便了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也方便了学生自己适时查看学习状况,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强相应版块的学习。

3.正确处理好“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关系

如今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化教学所包含的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教学以及前两者的实践延伸――实践教学三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基础性教学”,也是“主导性”教学,我们要持之以恒地抓牢。

在教学中,我们要成立一个专家组,定期召开论证会,确定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要点;认真落实专题教学负责制;针对有争议的部分运用集体智慧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尤其在课堂教学上,教师更要“授之以渔”,给学生传授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让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热点焦点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自学和思考的空间,即通过布置课后讨论题、小论文等,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材料,形成讨论主题、论文主题的相关认识。这样就把“课堂教学”延伸到了“网络教学”中。网络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课堂教学”的“第二次生命”。这个环节主要是教师在了解学生已经搜集了相关资料并形成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开展的“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对所要讨论的问题向正确方向发展而实现的。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在线交流、专家论坛、专题学习等网络板块巩固、加深、扩展“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登录成绩管理版块提交自己的论文、作业等,系统自动生成相应学生的成绩,方便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

形势与政策本身具有很强的变动性、时效性,因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延伸就成为必不可少。高校应建立自己的社会实践“实训基地”,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甚至通过社会实践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积极有效和建设性的建议。同时,要将“形势与政策”教学与学生党团组织活动、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等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加深对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认识和领悟。如有的高校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每学期都会定期开展相应的党的政策、理论学习研讨会以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形势与政策的理解与感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国奋进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严莹、陆向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多维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3.李晓衡等.《形势与政策》课网络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4)

4.徐仲伟,陈志军.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5.赵为粮,游敏惠.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创新技法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研究现状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课程进行的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等教育,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政策的教育,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重大改革措施,坚定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中去。

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开设时间并不是很长,讲课重点每年由国家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出通知,学分不多,仅仅1到2学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对于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及改革。目前在网上所能查到的与“形势与政策”相关的论文有39141篇,最早是1988年由李建一发表的《形势与政策课特点刍议》,而明确将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作为研究对象的仅有6篇 。与之相关的专著也很少,主要是部分专家学者选择一些与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紧密联系的专题编写而成的教材。当前研究我国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相关制度的调查研究

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及管理等进行了分析,有的按专业进行分类,包括公安院校、艺术院校、外语院校、农业类高校、电大、体育院校、理工科高校等;有的按地区进行分类,如南疆地区高校、广东高校、厦门市高校、云南省独立学院、云南省高职院校、安徽高职院校、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民族地区高校等等;有的则按层次进行分类,既有重点高校也有高职高专院校。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1)长期以来对“形势与政策”课不够重视。相对于其它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形势与政策”课被大多数学校、老师、学生认为是不重要的课程,学分少,学时少,不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这直接导致了“形势与政策”课在许多方面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投入,在教学与管理上呈现被边缘化的现象。(2)教学过程过于随意,缺乏规范有效的管理。有的并没有达到每个学期都开设;在学时上也部分地存在精简克扣的情况;上课时间大多是晚上或周末,学生积极性不高;大部分是合班上课,学生人数相对较多,课堂教学秩序难以维护,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课堂交流。(3)缺乏相对稳定规范的教材体系,教学内容千差万别、良莠不齐。(4)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课堂往往气氛沉闷,缺乏激情,这也导致了学生越来越不重视“形势与政策”课,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极大的打击。(5)“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队伍存在不健全、不规范的现象,专职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教师往往被忽视,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影响;兼职教师占全体教师的绝大多数,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投入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精力不足,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也是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还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等方面对许多高校的诸多改革措施、有益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有:(1)河北科技大学,通过栏目化教学设计和周期化教学运行,将“学术讲座”这种形式加以创新,创办了“热点问题半月谈”模式。(2)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三贴近”、“四化”、“二三四五”实践体系。“三贴近”即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贴近学生、挖掘社会教学资源贴近实际、开展学生专题研讨贴近生活;“四化”即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师资配置立体化、教材编写滚动化;“二三四五”实践体系即实践教学分为必修与选修“两个环节”、分为感受型实践、体验型实践和践行型实践“三种类型”、实行学生自选实践教学项目和指导教师、自组实践小组、自行设计方案和完成实践准备、自我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的“四自方针”、实现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假期实践和学期内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和分散进行相结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五个结合”。(3)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六点”式新模式:以完善教材体系为突破点,以美化制度环境为连接点,以注重教学研究为着力点,以精化师资队伍为关键点,以弘扬校本特色为闪光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点,形成立体式可持续发展模式。

(以上观点参见刘丽、牛玉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俞宁、黄君录:《“形势与政策”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第3期;钟佩君:《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创新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形势与政策》“六点”式模式为例》,《学理论》,2009年第29期;李彦峰、许照红、郭京振、解占彩、丁晨明、宋燕鹏:《“热点问题半月谈”――“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形式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第5期)

二、关于加强教学管理、建立规范制度在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作用的研究

对于这一问题,很少有文章或专著专门论及,一般只会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是把它作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来,从反面论证了加强教学管理、建立规范制度对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刘丽和牛玉萍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谭书敏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张明平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若干问题探析》等论文。另一方面则主要是在对策、解决办法部分把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等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强调。这一点在刚刚提到的前两篇论文中也有很详尽的阐述。

三、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

教师队伍不健全、不规范,教学团队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是当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势与政策课程总体上的“边缘化”位置,使得这门课程的师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缺乏统筹,没人愿意上但又“谁都能上”,专职教师少、兼职教师多,特别是过多地由参加工作不久的学工线上的年轻辅导员兼任课程教学工作,一些教师欠缺大班教学纪律掌控能力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往往难以保证。

至于改进的方法,有很多学者都论述过这一问题。如张明平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若干问题探析》一文中明确提出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知识体系全面、教学基本功(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扎实、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基本原则是专兼结合、以兼职教师为主体、专职教师为骨干。采用“讲师团”式的教学“队型”,备课,根据各自的专长和兴趣选择一个专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谭书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中指出要建好三支教师队伍―――专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专家和领导队伍。郭瑞燕、闫海玉在《课“2+1”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提出了由专职教师每周1学时的系统讲授和每月聘请一位校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作一次电视直播的“形势与政策”专题讲座等形式。钟佩君在《精品课程建设模式创新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六点”式模式为例》中把精化师资队伍作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点、把团队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四、关于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知特点和内在需求的研究

大学生求知欲望强,渴望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的急剧变革,当前在校大学生的需求不可避免地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但在众多需求之中,求知与成才一直占据主流。许多积极上进的学生出于对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极力想摆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困境,十分渴望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的现状和趋势,因而对时政要闻、社会热点问题有一定兴趣,对课程教学也有较高期望。他们关注的“热点”往往表现为:①国内外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及党和国家新的方针政策出台②对一些重大事件有兴趣,但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若明若暗,想知全貌的欲望非常强烈③与自己成长或将来就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疑点”即“上面”(主管部门布置的形势与政策的教育重点)进行宣传教育的一些内容,学生不能全部接受,对所讲的一些问题持保留态度;学生思想上的“难点”和教师所讲的观点相左或相去甚远。大学生希望“形势与政策”课能给自己成长、成才带来“实惠”,但其身心特点又决定了其看问题有时难免偏颇。并且现在的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主要是通过网络、报纸、“形势与政策”课、电视等途径,关注方式包括自看、和同学交流、和老师交流,特点是不够全面和持续、易盲目从众。

因此,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必须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需要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实践手段等方面入手。

在教育内容安排上,既要重视“上面”的要求,又要联系“下面”的希望(学生所关心和迫切想了解的问题),寻找二者的“共同点”和“结合点”。“下面”的希望要把握三点――“热点”、“疑点”和“难点”,做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讲课时,则要讲透“四点”――教学安排上的重点、理论上的难点、思想上的疑点、政治上的很敏感的热点。

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王廷权提出的运用“激励理论”、唐良平的“快乐政治”课堂教学法、张学立的“诱思式五步课堂教学法”、顾晓英的“问题解析式”教学等等。这些方法侧重点不同,但是其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将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提高教学实效。

关于实践途径,更是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特点,不断创新,使大学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以上观点参见陈士福、任冲:《“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功能定位和教学原则》,《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6月;谭书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创新性改革与探索》,《思想教育研究》,2010 年第1期;宋钊、方传玺:《“形势与政策”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分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顾晓英:《“问题意识”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创新》,《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27期;刘泽雨:《关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的两个问题》,《上海海运学院学报》,1993年第3期)

五、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研究

“形势与政策”课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任,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应有的作用,对“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改革是有必要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从宏观方面指教学理念、教学框架、教学步骤如何把握,包括教学原则的改革、教学思路的改革、教学过程的改革,应大力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不规范,教学内容千差万别,缺乏相对稳定规范的教材体系以及教学方法、手段比较单一等状况,将“形势与政策”课分成相对稳定和相对变动两大部分,保证教学学时,小班上课与大报告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卷考试与课程论文考核相结合,严格教学管理。在微观方面,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主要包括课内教学方法改革和课外实践方法改革,应调查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运用参与式教学和网络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运用阅读法、提问法、讨论法、辩论法、演讲法、撰写论文法等教学方法;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或者课外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考察、调查、访问、社会服务、科技法律咨询、“三下乡”、“四进社区”等。

(以上观点参见王继辉:《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刘世平:《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研究与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年第11期;刘丽、牛玉萍:《“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两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非同寻常的意义。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政策性、动态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使它成为“两课”教学中授课难度相对较大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有认识上的偏颇

《形势与政策》课程虽然高校每学期都开设,但与其他“两课”课程相比,所占学分相对较少,所以学生普遍从思想上不重视这门课程,甚至对此还存在错误的认识。错误认识之一:认为该课程没什么实用性,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对以后的就业没什么大的帮助。错误认识之二:认为该课程占学分很少,是国家和学校不重视,自己便也不重视,学习就像“走形式”。错误认识之三:认为该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都能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听到,只要平时多关注时政,用不着专门学习就能了解。由于学生对该门课程认识上的偏差,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上课迟到,找理由请假,缺课,学习不认真等一系列情况。

(二)教师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

当前不少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满堂灌输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忽略学生主动性发挥的课堂,只是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器,一味地灌输和硬塞,缺少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探讨,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造成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昏昏欲睡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实践教学严重滞后,形同虚设

《形势与政策》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教”的层面,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精准认识,使学生对事物本质有深刻的把握。因此,把《形势与政策》教学向社会延展,借助实践达到“用事实说话”的效果,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体验到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感悟到党的决策的英明正确,从而达到深化教学效果,延伸教育影响的“双赢”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滞后于课堂教学,过程简单,形式单一,实践教学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局面,让学生觉得《形势与政策》可有可无,形同虚设,这样的实践教学质量自然毫无保障。

(四)教学队伍构成不稳定,师资力量有待强化

《形势与政策》教学由“两课”教师和外聘教师担任。外聘教师大多由学校党、团、宣传部门领导干部、辅导员以及校外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他们都是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该课程的讲授,所以外聘教师存在“这学期你上课,下学期他上课” “这学期工作忙,顾不上上课;下学期闲了再上课”等不固定局面,不利于外聘教师授课能力的提高,自然也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紧紧围绕时政热点,结合学生学情确定教学内容

1.从学生成长需求出发,确定不同年级的教学重点,增强针对性。不同年级学生成长需求的关注重点是不同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应在围绕时政热点的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内容。针对新入学的大一新生,教师在分析时政问题时应多从人生规划、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奉献和服务社会的自觉性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

2.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增强教学的吸引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百态,大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半径和关注焦点。所以,教师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大学生所想,所思,力争在有效的课堂上重点分析大学生积极关注的事件与问题,及时化解大学生心中的困惑与疑虑,正确引导树立他们分析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二)丰富教学形式,重视实践教学

1.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有人说:“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索真理的地方。”[1]在课堂这个神圣的殿堂上,教师通过什么来实现和学生的心灵相遇,共话真理?我想,除了要改变以往把学生看作被动学习对象的错误理念,还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可采用辩论式教学法。教师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辩证思考的能力。比如针对中央出台的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措施,组织学生对它的利弊进行辩论。

教师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任课教师要事先设计好讨论话题并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自行分组,并在课下进行初步讨论;之后在课堂上由每组选派的代表上台发言,表达本组的精彩观点。分组讨论式教学法,通过开放、兼容并包的分组讨论,既让学生交流了思想,又使问题在讨论中越看越透,越讲越明,越谈越清,还锻炼了学生沟通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还可以配合使用时事评论法、案例分析法、图文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总之,只有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主动参c进来,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提高素质,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程让大学生“认清形势,了解政策,关注时势”的教学改革的目的。

2.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2]实践教学是巩固加深课堂知识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的有效途径。《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结合“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等活动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加入青年志愿者,参加公益活动,外出调研,教育实习,毕业实训等。

3.构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网络课堂。在今天的“互联网很忙”的时代,我们要跟上形势,有效利用网络阵地,构建网络课堂,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助力发威。网络课堂是指采用音视频传输以及数据协同等网络传输技术构建课堂,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3]建设专门的教学网站是占领网络教学阵地的一个环节,教学网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设置,吸引学生关注,让《形势与政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起来,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拓宽《形势与政策》的教育空间和载体。在新媒体时代,博客、微博等作为师生交流的一种新生媒介,也可以辅助《形势与政策》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好网络平台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监控和引导,防止反动和不健康言论在网络上出现,净化网络教学环境。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组合

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坚持专兼职相结合的原则,以专职教师队伍为主体,同时选聘有教学意向,关注教学规律研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教学方法灵活,能胜任课堂教学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巩固兼职教师队伍,以便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教学质量过硬的师资队伍。

2.强化教师学习培训。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分批次出去进修学习以提高理论水平,自觉主动参加社会考察以提高实践能力等,从不同层面提高教师能力,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另一方面,作为高校教师,自身要有主动学习,不断进取的意识。只有不断学习,自觉“充电”,才能跟上形势发展,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完善任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听课制度,也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好k法。

(四)改革课程考试形式,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水平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以撰写论文为主。学生提交的论文大部分是从网络上复制、粘贴、拼凑的,有的甚至是全文抄袭,没有任何个人的思考和见解。学生敷衍了事,教师也根本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很难给出客观、公正的成绩。鉴于此,建议改革《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形式,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统一的原则,把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参与实践教学的情况、课堂考勤的情况、撰写论文质量等综合起来考核。考核满分为100分,可细分为四部分:参与课堂讨论30%,社会实践30%,论文30%,课堂考勤10%。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公共课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都应该积极投身其中。开展公共课的教学改革为提高《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实效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要针对《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使它更好地担负起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赵蓉.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吸引力的途径探讨[J].新西部旬刊,2011(10):168.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上一篇:宏观经济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