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方略浅谈

时间:2022-10-16 12:42:14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方略浅谈

摘要: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现象,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对小学语文多年教学的摸索,总结出了一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语文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方略。

关键词:课堂 教学 现状 方略

当前,小学语文在实际课堂中“讲授——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要地位.,虽然“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早就被广大教师认同,但实际教学中还远未做到。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和“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单向的刻板教学方式成为师生之间唯一的交流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生看作一个容器,从而使教学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

一、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

1.教师与学生脱离

教师的“讲”。在班级授课制下,由于课堂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致使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心偏向了教师的讲。首先从字、词、句、段到篇,从认识生字,解释词语,理解句子,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都一一分别进行详细讲述;再从标题、作者、背景、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讲解。这样教师便成为教学的主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我说你听”“我讲你记”,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学习主动性丧失殆尽。

教师的“问”。教师为了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会设置一些提问,但课堂提问也是简单的“是不是”或“对不对”等选择性问题,使学生的思想跟着教师转。有时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来回答,当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越“雷池”的动机行为时,教师便在一旁循循善诱、左右开导、步步启发,一再补充说明,一再纠正见解,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这还是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

2.学生与文本脱离

由于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为追求步调一致,教师包得过多,统得太死。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做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对教师的讲授,对文本中谈到的观点,总是一味接受,从不质疑。最终形成教师用讲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学生用笔记作为阅读的心得体会。这样不仅压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且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和创造性。

二、方略和步骤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笔者通过对小学语文多年教学的摸索,总结出了一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语文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方略,提出来供同仁探讨,以便改进、提高。

1.小组合作预习课文

为了让学生能熟悉阅读文本,我把学生每4人分成一个小组(按学习互补性原则),每个小组坐序前后相连,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并选一名组长(组长日后可轮换),由组长负责小组内合作学习事宜。在上课前一天的晚自习,由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预习课文。教师并提出预习目标(目标不宜过高,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默读,也可以朗读、诵读);2、把自己有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查阅相关的工具书,自行解决;3、在预习过程中遇到通过独立思考仍不能得到解决的问题,应做好笔记,准备提交小组讨论。

小组解决问题记录:

问题:…… 提问者:×××

讨论记录:

内容:…… 发言者:×××

讨论结果:提问者是否认同发言者的回答。

小组疑难问题记录:

问题 …… 提问者:×××

最后,由组长把记录定期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记入学生个人档案。

2.班级合作感知课文

各小组组长将本组疑难问题带到班级进行讨论,(所涉及问题不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讨,有价值的问题将在第三环节进行。),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初步感知全文内容。教师巡回参与,认真观察各小组的学习活动情况,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识。可用抢答、竞赛方式完成,并对各组答题情况予以奖惩,惩罚可用唱歌、跳舞和讲故事等方式进行。

(1)各组读问题;(2)发言者发言;(3)补充发言;(4)讨论、统一认识。

3.师生合作,深入理解课文

在各小组的疑难问题中,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并设计一些问题,以启发、引导、精讲和学生练习为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设置的问题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1)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揣摩、理解;(2)课文精彩语段赏析。

在实施以上方略步骤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不能因为课堂时间的限制,给学生一二分钟的思考、讨论、交流时间,然后汇报情况,草草收场,致使课堂讨论交流成为一种形式,作为一种课堂和点缀,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其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二,多一分鼓励,少一分批评。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太简单,甚至荒谬,学生的发言或许答非所问,但教师切忌用简单粗暴的语言否定学生,嘲讽学生,打击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适宜的鼓励、赞许,使其增加敢于提问勇于发言和乐于参与学习的信心。

以上方如有不足、不妥之处,希广大同仁指正。只有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摸索,才能总结出一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语文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方略。

(责编 张敬亚)

上一篇:中学初任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让初中生爱上英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