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成本与效益探究

时间:2022-10-16 11:47:19

企业内部控制成本与效益探究

摘要:内部控制会产生成本,内控成本与内控效益息息相关,本文诠释了内部控制成本的内涵及计量,探讨了内控成本与内控效益的关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成本 内部控制效益 探究

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评价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有效的内部控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水平。研究和探讨内部控制成本效益、及其之间的关系,将促进企业设计出合理的内部控制,以合理的控制成本实现预期的控制效益。

一、内部控制成本的定义及其构成

内部控制成本,是在建设、运行以及维护内部控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失去的资源。例如管理成本的增加、工作效率的降低、暂时的信息失真、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员工抵触情绪的产生和生产质量问题等。

笔者认为,内部控制成本(C)主要可以分解为五个部分:设计成本(C1),包括设计内部控制所发生的人工费用、调研费用、咨询费及其他管理费用;实施成本(C2),包括确立控制环境而改变组织结构、分离职责、调整和培训员工、企业文化建设等成本,评估风险所发生的费用,实施控制活动所发生的设施、人工和管理费用,收集、加工、传递和储存信息所发生的费用,持续监督和个别评估内部控制所发生的费用;评价成本(C3),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价和报告所发生的费用;机会成本(C4),实施内部控制投入资源而丧失的相应资源的投资效益;其他资源损失(C5),包括控制手续增加、审批周期延长而导致的效率降低,采取信用控制导致的客户、潜在客户的流失,员工因感到不被信任而产生的负面影响等。

二、内部控制成本的计量

设计成本、实施成本、评价成本经过细致的核算分析可以得到,而机会成本则需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做出相应判断和计算,其他资源损失则多为难以计量的因素,如要量化需要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来进行估算。

(一)设计成本

这部分成本具有数额明确,单据齐全的特点,只需按其实际发生金额进行计量。该部分成本主要发生在内部控制设计期、重大调整期,在期后几乎不再发生,属于一次性投入成本。

(二)实施成本

该部分成本有些属于新增项目,比如增设机构、增加人员、增加内控设施、内控培训等,这类成本也只需按照实际发生金额计量;另外有些成本属于调整项目,比如拆分机构、调整员工职责、调整企业信息系统、改变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调整风险评估政策等,该类成本是在企业原有成本基础上发生的增量成本,应细致分辨出增加因素,以减除原成本因素得到的增加金额为计量依据。

(三)评价成本

该部分成本实际与实施成本接近,甚至有些成本已包含在实施成本中,比如增设的相关机构、人员日常成本,该部分成本只需计量专门为评价而发生的外聘专家费用、评价工作组费用等,以其实际发生金额计量。

(四)机会成本

该部分成本以企业投入内部控制的可量化资源,进行投资可获得的收益为计量标准。

在实际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情况,选择下列指标作为投资收益率:1、企业经营利润率,当企业处于经营扩张期,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可选择该比率。2、企业投资利润率,当企业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可选择该比率。3、国资委规定的平均资金成本率,属于国资委绩效评价系列的企业,可以选择该比率,其他企业也可参考此比率。4、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如果企业实在无合适比率选择,最低以此比率进行计算。

可量化资源包括设计成本、实施成本、评价成本、其他可量化资源损失,但是要注意设计成本与其他成本、投资收益率的期限可比性,可以对设计成本使用长期投资收益率单独计算其投资收益。

(五)其他资源损失

该部分成本为实行内部控制造成的效率降低、客户流失、职工情感负面影响带来的损失,这部分损失难以直接量化,应通过比较历史数据,预测未来数据,针对不同损失建立合理的经济模型,估算出该部分可量化的资源损失。

比如针对实行内控带来的职工情感负面影响,可以委托第三方设计、进行统计调查,调查职工的情感变化以及对其个人工作的影响面,计算相关的影响指标,分析出对企业整体经营的影响方面及其影响程度,针对该影响方面建立损失估算模型。例如,针对离职率上升这一影响,其估算的损失=人均新员工招聘培训费用×离职率上升百分比×职工基数。

同时要注意的是,为建立损失估算模型特别支出的成本,比如问卷调查费用,如为设计阶段发生应计入设计成本,否则应计入实施成本。

三、内部控制效益与成本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直接贡献就是企业财务报表的可靠、经营行为的合法以及资产的安全,减少舞弊造成的损失。内部控制更重要的贡献在于提升企业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企业治理,能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并且可以提高股票溢价;提高企业对风险的管理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的价值;增强合规经营能力,既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可以直接减少违规经营处罚支出。

内部控制效益应包含实施内部控制减少的损失以及企业价值增加额,其中包括潜在的风险损失。减少的损失,可以按照历史损失、预计未来损失差额来确定;增加的企业价值可以借助企业价值经济模型进行估计。

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手段。一方面,企业的内部控制越全面严密,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会越强。另一方面,随着内部控制严密性的增加,企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会相应增加,控制成本不断增加。

在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中,必须进行有效的效益—成本分析,找出控制与不控制的适当平衡点。否则控制过多,不仅成本昂贵,而且会伤及生产力;反之,控制不足,控制效益则会太差。

内部控制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内部控制效益随着内部控制成本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内部控制成本增加的幅度是先减少后增加,内部控制效益增加的幅度是先增加后减少。在内部控制不超过一定限度之前,控制效益和成本一般呈现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控制成本的增加,控制效益也逐渐增加;而当内部控制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继续加强内部控制,控制效益则不再增加,但控制成本则继续增加。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成本的上限,不能超出所避免的潜在风险损失和形成的控制效益之和。这就要在成本与收益之间找到一个区间,此区间内,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而增加的成本与其增加的收益相等,超过这个区间,企业再提高内控水平就没有经济上的意义了。

更加要注意的是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内部控制成本与效益的平衡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不断进行分析和调整,才能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四、结论和启示

综上所述,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状况,全面分析计量内部控制成本,结合内部控制所能取得的效益,选择合适的成本效益平衡点,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焦跃华.现代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翟茜.企业内部控制成本与收益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 2011, 4

[4]陈关亭.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风险和成本分析[J].求实,2005,2

上一篇:保险公司财务分析与财务风险浅谈 下一篇:石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