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创新管理 成果凸显

时间:2022-10-16 11:18:28

以人为本创新管理 成果凸显

在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问题上,管理智库课题组组长李树林教授说,事业单位创新模式不能照搬企业改革模式,而是探索机制的创新。其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内容创新,以及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效益的能力建设。解决这个复杂问题,必须把知识内容、知识转化、组织方式和方法、管理方式和方法、联盟与合作进行统一考虑、系统设计,用多元创新机制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近六年来,颐和园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及北京公园管理中心的领导下,主动求变,全面推进园林景观建设、服务体系建设、管理效能建设、安全防范建设、公园文化建设等,世界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持续深化“团结协作、改革开拓、令行禁止、敢争第一”的颐和园精神,强化“以人为本、游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形成颐和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颐和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打造行业典范、建设世界名园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和文明建设常抓不懈理念,使得公园的综合管理水平、文明和谐程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使公园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抓公园科学管理的进程中,颐和园始终把强化班子建设、增强宏观领导力和整体合力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持续拓展领导干部学习政治理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年均开展的集中学习达到20次,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和履职能力,使党政领导班子把握关键,带好队伍,提高了全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领导班子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严格履行“三重一大”制度、集体议事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度,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凡重大事项均广泛调研、上会讨论,做到团结协作、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同时,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教育工作做到制度化、经常化,通过建立廉政风险防范体系、查找廉政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撰写廉政风险承诺书、编撰廉政风险制度汇编以及廉政风险回头看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公园特色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和自律能力,使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稳步推进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建设为景区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过硬的干部职工素质是公园建设发展的基本要素和必备条件。全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使其真正融入到职工的日常管理服务、综合素质提高、塑造行业形象和履行社会责任工作当中。以培养、树立、宣传先进典型为具体措施,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文明创建工作的宣传示范和公民道德建设,定期对职工进行政治形势、法制、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围绕2008年奥运会、国庆60周年、建党90周年和迎接党的十胜利召开等契机,开展主题宣讲教育活动,职工的法制观念、荣誉意识和奉献意识不断增强,党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形成思想道德建设与公园行政管理工作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互动式工作格局,“团结协作、改革开拓、令行禁止、敢争第一”的颐和园精神深入人心,为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园行业典范打牢了思想基础,在全园范围内形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

大力开展宣传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宣传和社会宣教功能

颐和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文化遗产教育基地、古建园林科研示范基地、红十字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和北京奥运培训基地,极为重视文化宣传阵地的发展。借助公园深厚的文化内涵、服务展示平台和窗口作用,在挖掘和梳理园林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公园从“文化、文明、绿色”三方面入手,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现代文明、倡导文明风尚。进一步提升了首都皇家园林文化创意品牌的国际认知度与影响力。

同时,颐和园还大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拓展各类文明共建活动,积极与周边单位、部队、京郊乡村进行文明共建,无偿为延庆县东小河屯村提供果皮箱和路椅,选派技术人员深入到户进行绿化养护技能指导,用智力和技术支持、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此外,积极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注重发挥团组织和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注重将公园建设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组织建成集社会志愿者、学生志愿者、离退休老干部志愿者、自身职工志愿者四方力量为一体的多形式的社会志愿服务管理机制,使得公园服务从组织形式和人员力量上进一步多样化,有效推动了公园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

坚持“文化强园”,将发展文化、改革创新、打造品牌作为公园的重要发展战略

颐和园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主动权,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和外在资源,进一步激发全园的文化创造活力,坚持用文化塑造皇家园林特色,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的搭建,加强颐和园文化的国际交流展示,提升颐和园优秀文化的感召力和传播力,使颐和园逐步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

坚持做到加大文化挖掘和研究力度。加强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深入挖掘、整理颐和园历史典故、园林艺术、文物遗产等文化内涵,开拓思路推进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不断激发文创活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丰富公园文化活动,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持续组织开展颐和园历史文化系列讲座,加强文化典籍的研究整理和出版工作;注重文化宣传的形象化,积极主动或协助拍摄各种题材的文化宣传片,以影视形式宣传颐和园文化;积极发挥颐和园学会作用,借助社会力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开展颐和园历史、人文、地理等多项课题研究,深入挖掘颐和园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艺术价值,传承北京历史文化,实现遗产保护、管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不断丰富公园文化活动,坚持公园文化特色建设的原则,进一步挖掘颐和园多元文化,力争使颐和园的创意性文化活动衍生成为精品、成为品牌,持续产生并不断增加经济效益;做好颐和园文化展览的深度展示。立足颐和园的文化资源优势,全园积极挖掘文化潜能、深化研究,拓展园林文化,使得颐和园的文化建园事业得到突破性进展;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本着“本土化、品牌化、常态化”的原则,抓住特色、注重效果,努力实现科普工作的新突破。

培养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积极打造颐和园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突出、管理品牌的举措都旨在大力经营“颐和园”这一响亮的文化品牌,使游客从更高层次上接受颐和园、认同颐和园,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促进公园的发展。

上一篇:折翅后的新飞能否“新飞”? 下一篇:如何优化高中语文多媒体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