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时间:2022-10-16 07:40:39

浅谈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要]伴随着人们对教师这一岗位的不同看法,作为新形势下的教师应重新反思自身的角色,适时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本文就将谈一下如何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师自身的角色。

[关键词]新形势 教师角色 转变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1-0070-01

在新形势下,首先要求教师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作为教师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客观地、科学地、合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

一、改变教师在课堂上“惟我独尊”的教育方式

新形势下,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过去“填鸭式”的讲课方法已完全不适应现代的教学,现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提高民主法律意识和崇高的道德观念、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如果教师忽视政治思想和法律意识,体罚学生会压抑学生的聪明才智。因此,教师在改变过去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提高政治觉悟、民主的法律意识和具有崇高的伦理道德观念。

二、教师扮演好各种角色

(一)扮演好建构者、组织者

课堂上要充分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在给学生上Merry christmas一课时,针对本课生词量大、知识点多等问题,我改变了过去领读,背诵,讲解的做法,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编排节目,不会的问题可以去查各种工具书。这一下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学生们是各显神通,居然把圣诞老人的家乡都讲得头头是道,各个小组俨然就是几个小剧组,把课文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学生们对课文的内容掌握得深刻而生动。学生既满足了好奇心,又掌握了知识。

现在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有着很大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动,而这种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而积累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比如在讲解planting trees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准备好方盒、沙土、硬纸片做的小铲、小水杯、绿纸做的小树,在课堂上模拟种树的过程,不仅要会做还要会用口语表达出来。对于农村学生这种活动并不陌生,但用口语表达就有些困难,若想在课堂上表现得出色就需要在课下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所以我并没有规定哪些东西必须背诵,但在课堂上很多同学都表现出色,看他们洋洋洒洒地说着流利的外语,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因此,可以说为学生提供好的活动场景,教师当好设计者和实践者的角色是很重要的。

(二)扮演好合作者、交流者、指导者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而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并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这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三)扮演好“家长”

爱是教育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个师者,更应扮好家长的角色。“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因为智力原因经常受到别人的嘲笑,成绩更是一塌糊涂,我依然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他、爱护他,当他拿了同学的东西时,我会说服他把东西还给同学,有时我甚至会再买一个给他;当他觉得受委屈时,我会慢慢地安抚他直到他平静下来……久而久之,他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的一些缺点也有了改进。看到他的进步我才发现,原来爱学生虽然很难但它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对于一个弱智的孩子。

尊重孩子,哪怕再不对的地方,也要尽力找到他的闪光点去肯定他,赏识他。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个三岁的孩子放在人群里,这个孩子大哭起来,大人蹲下身子,放到孩子的高度,大家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会哭闹不止,原来这个孩子看到的都是人的腿,而不是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们就会明白,每个孩子都是天使,而不是大人眼中的“笨蛋”。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只有改变自己的角色,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具有培养出创新能力、有素质的人才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美)麦金太尔(McIntyre,D.J.),(美)奥黑尔(O’Hair,M.J.)(著),丁怡(译).教师角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素质教育观念提要.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7.

[4]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内部资料),2002.12.

上一篇: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远程教育Agent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