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16 06:50:43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

摘 要: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面临着老师缺乏积极性,学生不愿意学音乐,学校和家长不重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 音乐教育 课堂教学 困境

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有重要的作用。”

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有明确的目标:强调增进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鉴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但是在实际音乐教学中,中学老师和学生却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

一、音乐教育面临的困境

1.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在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的热情不断遭遇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的冲击,许多教师没有信心去进行音乐教学。因此,音乐教师把音乐课程的教学当作“任务”来完成,在每个星期一两节课的情况下“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认为音乐课程在学校教学中是多余的,缺乏自信心和学科自尊,似乎音乐教师比其他主课教师矮一截,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

2.学生不愿意学习音乐课程。

由于学校追求升学率,学生愿意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其他主课的学习,即使是音乐课,他们仍然我行我素。我深有体会,在一些音乐课上,任凭音乐教师如何讲在音乐课堂上不要做与本课堂有关的事情,但是学生是多态势的,有些学生在睡觉,有些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有些学生在看作文书,有些学生在记英语单词,教师站在那里不起作用,即使班主任来了,也不起作用,所以一节音乐课当中,半数以上的学生没有上音乐课,更不要奢谈积极参与了。

3.学校和其他学科教师不重视。

在音乐课程实施过程中,部分学校和其他学科教师都不重视音乐课程。学校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从课程表的安排就能看出来,如某学校初中一年纪10个班,一天7节课,第七节一般都是班会或学生自习,只有一个班的音乐课是排在第三节,只有一个班的音乐课是排在第五节,其他的班级的音乐课都排在了每天的第四节或第六节,况且以排在星期四或星期五居多,由此可见,音乐课确实不受重视。其他学科教师如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教师可以随意地与音乐课调换,甚至还经常把音乐课冲掉或改作学生自习课。

二、引导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教学

面对这些情况,音乐老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专业涵养外,更要从学生入手,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音乐课堂。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中学生学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自己感兴趣事物时,就会孜孜不倦;学习缺乏兴趣的事物时,就会变得毫无热情。为此,教师应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一是环节的设计体现一个“趣”字,力求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以达到情境交融的教学境界;二是语言的运用突出一个“情”字,借助语言创设情境,充分启动学生的激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三是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结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学习经验来学习新知识;四是问题的设计与实施,应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把握提问时机,掌握随机应变、换位提问、答案开放、问语精当等提问技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与探索学习;五是课堂评价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通过评价激起学生的参与愿望,让他们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分享合作的和谐,获得进取力量。

2.运用学科综合,稳定中学生学音乐的兴趣。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使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教师在教学时应找出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使音乐教学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势,以稳定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一是将音乐学科的不同内容综合。在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及基本乐理教学中,可将音乐的不同知识点相互融合、融会贯通。如歌唱与欣赏结合、音乐理论与欣赏结合,还可以将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与音乐的表现要素(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调试、和声等)相互综合、互相渗透,加深理解。二是将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音乐的姊妹艺术大都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的语义性,这些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相互补充,将其综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满足了人的多方面的审美需求。三是将音乐与其他非艺术学科相综合。音乐与广泛的文化领域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如音乐与语文中的诗词;音值、节奏与数学中的数量概念;节奏与自然现象、人的生理现象;节奏与体育的广播操、韵律操;音乐的风格特点与其产生的民族、地理、环境、历史条件、语言特点、生活习俗等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将音乐与它们综合起来,不仅突出了音乐文化这条主线,而且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文化素质。

3.拓展教学内容,促进中学生学音乐。

音乐教材是组织音乐教学的基础,正确把握和深入挖掘教材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以前的教材只要求教师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掌握课堂传授的知识,对于教材和教学任务来说,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一种被动地位。新课改后,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以更多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自己拟定教学目标,到教材和教辅书以外去查阅资料,拓展教学内容,从而呈现地方乡土特色,使教学过程富有弹性。一是有效利用民族传统音乐课程资源。在音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地发掘民族的传统课程资源,实现“古为今用”。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地理解我国音乐历史和音乐传统,了解不同背景下的音乐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充分利用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传统资源,将传统的、民族的音乐为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创作服务。二是开拓社区音乐课程资源。不同社区具有不同的音乐文化资源,音乐教师需要进行不断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在校本音乐课程开发时,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三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课程资源。今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触角已经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甚至有人戏称当今世界已经是个“地球村”了,无独有偶,教育领域也逐步在实现教育信息化。校园信息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网络在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成为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重要环节,网络以较快的速度传递着各种音乐资源信息,音乐教师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强化师生互动,调动中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交互影响的过程,良性互动关系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与情感交流,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重视强化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演唱,把课堂的主要音乐活动归还“主体”,以发挥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一是让师生在优化的情境中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交互氛围,形成交流合作的良好气氛,实现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二是让师生彼此位置互换、权利互调、角色互变,教师更多地扮演“合作伙伴”、“设计师”的角色,使每个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力;三是创设多种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形式和通道,让学生在多种体验形式中互进;四是合理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的纵向发展,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由此可见,要想改善中学音乐教学这个薄弱环节,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奠定他们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更好地完善素质教育,就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激发、培养、发展音乐兴趣入手,使得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从而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柳斌总主编.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下).人民日报出版社.

[3]张淑珍.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58.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下一篇: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