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学生家庭教育探析

时间:2022-10-16 06:43:17

中职校学生家庭教育探析

摘 要: 家庭教育在我国自古有之,随着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尤其是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家庭教育自然面临更多的新问题。中职校的学生群体都是15到18岁的青少年,如何让他们重新审视自我,进行恰如其分的自我定位,不仅需要学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那么,中职校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如何积极推进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更多的家长进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并进一步成为有文化有素质、对社会有用的一代新人,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中职校 教育对策

一、家庭教育的历史性意义

家庭教育不是新鲜话题,追溯其源头,可以找到西周时期的《姬旦家训》,这是中国第一本成文家训,首开中国古代家训之先河,家训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的文本化体现。后来又有“三迁其居”、“断机教子”、“曾子杀彘”等关于家庭教育的著名故事,至于三国时诸葛亮的《诫子书》,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时柳n的《柳氏家训》,以及清代朱柏庐的《朱子家训》,犹如家庭教育进程中的粒粒珍珠,时时发出璀璨的光芒。

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和子女,对子女实施有意义、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家长作为监护人的义务,责无旁贷。所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在朝夕相处中,家长对于子女的优长或不足了若指掌,可以随时改变教育方式和实践行为。家长与子女可以说是休戚与共的,家长爱护自己的子女,子女感受到家长的爱,这样家长在孩子面前自然就会有更高的威信,子女对于家长所说的一切就能顺理成章地接受。

我国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开创者陈鹤琴先生认为,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因此,成功的教育必然是家庭教育作为坚强的后盾与保障的。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表明,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一般是3岁~6岁,而一个人的性格、品德、兴趣及行为习惯等基本上也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这一阶段至关重要。但这并不是说错过了这个重要阶段,就无可救药。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毕竟一个人的人生道路漫长,每个个体的可塑性也非常大,在青少年这个还未完全定型的阶段,多一些弥补,将会对孩子的一生大有裨益。因此,中职校的家庭教育此时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中职校家庭教育状况分析

时间进入21世纪,尽管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这并不代表先前的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随之而来的是又产生了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正是亟待我们解决的。就中职学生家庭现状,我们做了如下的梳理:

一是离异或再婚家庭相对较多,一些家长没有直接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因为离异,孩子交由一方抚养,另一方就认为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不愿再承担该有的责任。更有甚者,即便是自己作为直接监护人,也因为自己的婚姻状况不够理想,而忽视对子女应有的教育和管理。由于家长疏于管理,缺少沟通或一旦遇到事情就简单打骂,增加了孩子违纪厌学和懒散的概率。

二是家L文化水平相对不够高,教育理念和方法缺乏。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和言语,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无法正确形成。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不仅不尽力解决,甚至主动包庇、隐瞒和撒谎,对孩子的品质造成负面影响。有的孩子照搬父母或周围亲人待人接物的模式,父母不做正确的引导或适时的告诫,导致不良后果。还有些孩子,物质极大丰富,父母只关心身体健康和物质满足,而忽视15到18岁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精神需求,因而更容易造成孩子对成人强烈的逆反心理。

三是隔代培养的规则缺失。祖辈的教育方式中更多的是纵容溺爱,重物质轻教育。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行为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造成孩子心理健康方面往往存在相当的问题,如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情感冷漠、内心封闭等。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心灵的交流,容易导致“亲情饥渴”,心理健康和性格及品性等方面都会出现偏差,家庭教育在隔代培养的孩子中有更多的缺失。

四是随迁子女家庭和经济状况的不稳定性。20世纪90年代后,流动人口外出打工出现“家庭化”趋势,他们将子女带入城市上学、生活,流动人口的子女日益成为城市的新一代移民。但是打工的父母因为辛劳和工作的随意性较大,精力无法放在子女身上。于是有意无意地放任子女,或者把教育子女的任务全推到学校、推给老师。一些随迁子女在家庭各方面的不稳定状态中艰难度日,焦虑紧张和缺乏安全感则是必然的。他们渴望关爱和亲情,但父母无法顾及,问题由此产生。

三、中职校对于家庭教育的积极推进措施

中职生家庭的各种特殊性显而易见,要帮助家庭教育走出盲点和误区,实现使学生成人成才的共同目标,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职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经之路。为此,我们可以尝试做以下努力:

一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和召开定期会议。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成就动机、成绩和行为、心理健康、自我意识等均有重要影响,因而家长委员会的组成非常关键。我们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就不可以流于形式,因此家长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应该有三类:家庭氛围良好者、一般者和有偏差者。前两者容易产生,第三种即便在家委会成立后,参与的程度也难保证,但正是这样的家庭,更需要学校的帮助,哪怕有一点点成效,也是对社会的贡献。父母要为孩子做好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打造良好的环境。定期召开家委会会议的关键在于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阶段发展和未来方向,以及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对于上述各类家庭有告知和提醒的作用,更是在家庭教育上缺乏经验的家长向其他家长学习的好时机。

二是成立家长论坛或家长沙龙。家长必须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处于15~18岁期间的青少年,人格、思想、行为习惯等正处于向定型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出现反复很正常,也允许反复,家长必须反复抓,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中职生不仅需要学习成绩的弥补,更多的是行为习惯和健康品格的养成。通过家长论坛或家长沙龙,对家长进行观察,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发现家庭教育中的问题症结,然后邀请专家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家长论坛或沙龙更可以借助家长资源,进行家长间的沟通,同龄孩子毕竟有许多问题是共同的。大家在共同探讨中清晰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并共同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是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通过论坛与沙龙,创造一个相互影响、共同进步的家庭教育的和谐环境,这将有助于家庭良好氛围的养成,有助于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上一篇:办公室最扰人 下一篇:险资翻云覆雨被套上“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