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16 05:48:47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自然少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价值取向明确、专业设置灵活、课程建设务实等特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理论与实践并重为特色,强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实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状后,就新形势下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方法进行探索

Abstract: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naturally,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evelope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ear vocational value orientation, professional setting and pract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e "work-study combin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ith the emphasis o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emphasizes the practical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and the basic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 the new situation.

P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卓越工程师;创新培养模式

Key words: work-study combination;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production-study-research;excellent engineer;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244-03

0 引言

2002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2006年,教育部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颁发了第16号令,即“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指出,工学结合实质上是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导向,联合企业开展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寻求企业、学校和学生的有效结合点,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赢。学校可以通过调整、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企业一线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增大“双师结构”教师比例,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提升实践技能、熟悉岗位,进一步提高职业素质与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企业则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定向培养,减少培养成本、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又可以实现优先选择所需的高技能人才[1,2]。

1 国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

德国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复兴,工业在国际上享有良好的信誉,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造就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培养宏大的科技队伍、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分不开的。德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具有过程持久性、高效性,强调目标的始终如一等特点,注重校企合作实效。其主要有产学研合作计划、联合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研究开发项目的合作、顾问合作制四种形式。德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推动了“顾问合作制”的发展,许多学校,尤其是工科学校,要求工科教师必须进入企业锻炼与实践,通过担任企业顾问,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提高动手能力,进而推动高职工科学校构建与培养目标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所选择的企业规模无特定要求,而企业为配合高等学校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也愿意将企业顾问授权给高等工科学校担任教授职务,随时将企业的信息向顾问们传输与开放[3]。

日本的科技战略随着其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演进,产学研合作的特征也相应地发生改变,主要有三个阶段的明显特征:第一阶段为企业自主低活跃度期,第二阶段为政策支持下的产学研合作积极期,第三阶段为产学研合作规范化期。总的来说,日本产学研合作经历了企业自主研发、消极抵触向积极的转变过程,政府不断通过立法等形式推进和规范校企合作体制与规范化建设后,逐步建立起了学校、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信赖关系,使产学研合作成为了日本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创新体制和企业创新机制的重要组成[4]。

此外,美国、英国对产学研合作也有自己的模式。美国则是采取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工业―大学合作研究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系和合作关系,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英国则是将课程与实际工作中所需的专业或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在学校学习期间分别插入实践应用与未来工作经验的学习,主要模式是通常包括一个12个月实习的厚三文治或两个6个月实习的薄三文治式。

上一篇:初探新型纸基复合材料的凹印生产工艺 下一篇:纪念石峻教授百年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