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和实践

时间:2022-08-29 08:33:36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和实践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这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其核心是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我校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构建能力课程体系,制定职业教学标准,优化理实教学方法,实现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教学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就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下面结合赣州卫生学校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阐述:

一、课程体系建设

1.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1)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与新教学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方向。(2)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制定教学标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技术的培养和提高。(3)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符合校情、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以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的岗位变化适应能力。(4)创新课程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学生多样化发展、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5)完善学校信息化装备,加快学校数字化进程建设,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广泛应用。

2.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步骤

(1)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确定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之初深入企业、医院和社区进行广泛的调查论证,确定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专家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认真分析各专业人才的岗位素质要求和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课程,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确定各项目工作的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类型、课程模块及课程内容,形成课程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以调研报告为依据,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2)构建职业课程体系。①“以岗定位”;②“学岗融通”;③“课岗对接”;④“课证连接”;⑤“中高衔接”。

(3)修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准则和纲要,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在行业、企业(医院)、院校专家的指导下,要根据企业用人标准和就业岗位群的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完善。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牢牢紧扣“岗位需求、就业需求、人文需求”,按照“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的思路进行教学模式改革。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思想

(1)以校企合作为契机,以增强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两者的统一性为目的,引入或聘用企业、医院专家担任学校专业教师,在校内或企业、医院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训教学。(2)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手段,改革传统教学场所和教学方法,推行在校内实训基地或在企业实训基地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室,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考”,即“教、学、做、考”合一。(3)以完成职业岗位任务为准则,实行以任务为引领的项目教学法。根据技能岗位特点,实现教学要求与实际岗位要求相对接,以生产服务过程为项目,分解项目任务,组织多种形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或模拟教学等。(4)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的,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彻底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跟随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做到教师主动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引导、要求学生围绕学习或实践内容大胆、主动地思索、学习或实践,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果。(5)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计算机专业仿真软件教学,开展技能模拟操作训练;通过多媒体教学,开展形象化、直观化教学,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感观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以掌握企业职业技能为目的,实行学生不同阶段顶岗实习。在此期间,实施“产教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医院)老师及兼职教师根据学生在企业(医院)的实训教学计划,共同实施技能现场教学和企业文化教育。

2.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实践

(1)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根据职业岗位任务的要求,推行以任务为引领的项目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教学要求与实际岗位要求相对接,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驱动的项目为中心、以老师讲授为中心转变为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为中心。

(2)“教、学、做、考”合一的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场所,将课堂搬到实训室,打破了传统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划分。教学中以岗位和职业素质为要求,以实践应用为主线,采用“任务引导,以工促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全程教学均在具有学习情境的实训室完成,进行“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考”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任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3)案例引导的实践教学。根据课程内容的规划,以企业岗位群的应用为背景,设立以案例形式的项目引导学生预查相关资料提出初步解决方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形成最终的解决方案。类似的案例可作为学生的作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角色扮演教学。模拟企业的结构,学生和教师分别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过程中扮演企业的负责人和多个岗位职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每个学生小组中,根据项目情况由技术能力好、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项目经理,其他同学为技术人员和支持人员,协同完成各个项目的流程,达到分工合作、共同提高的实战目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或实践内容,大胆、主动地思索、学习或实践,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通过模拟实践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岗位的经验和职业素质的锻炼。

(5)仿真情境教学。通过企业情境设计和计算机专业仿真软件,开展技能模拟实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真实的企业场景和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感观性和实效性。整个教学过程,既能体现教学工具的全仿真,又能体现实际工作中的全仿真,从而实现在教学过程中与实际工作的全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并为未来的顶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6)双证制教学。双证制的教学是指职业院校按照岗位要求进行教学和实训,使学校教育和岗位实际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学生完成学历课程的同时,经学校和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的考试鉴定,成绩合格者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从事卫生职业的准入门槛,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李雄杰 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石伟平 徐国庆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潘建萍,女,江西赣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

钟禹霖,男,江西赣州人,武汉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学。

上一篇:关于初中体育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