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探究课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6 03:56:5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探究课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探究课正在中职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多地实践。“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结合一堂中职数学探究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探究课中的教学模式、原则和作用。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职数学探究课;教学模式;原则;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探究课正在中职数学课堂越来越多地实践。“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中职数学探究课的学习。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是建立在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隐含在单个的任务中,而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来领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和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在中职数学探究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中职数学探究课要引导学生对某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探究,鼓励他们探索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方案。由于中职学生在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探究问题对于中职学生有比较大的困难度。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探究课中的应用,把一个比较困难的探究主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在任务的引领下在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亲身体验,而教师则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在中职数学探究课中,一般由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围绕探究主题确定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协作学习。同时,各环节之间是相互推进、相互融合的,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其主要环节如下:

1. 创设情境

教师要创设的情境要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保持吸引学习者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学生体验问题情境后以高度兴奋的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的学习,为任务的接受和完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 确定任务

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上,特别是那些推动所有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的最终表现或成果。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把教学目标可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目标,让学生一步步地最终达到使能目标的要求。

3. 自主学习或分组协作学习相结合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要根据学习内容和设置任务的特点来安排学习活动,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或分组协作学习,多种学习形式的组合中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良好的空间。学生分组交流,组织协作学习,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学生既体现其主体地位,又可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地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他们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

4. 评价总结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学生完成阶段性任务时,教师要及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评、小组互评,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在中职数学探究课中应遵循的原则

1. 教师辅导介入适度

中职数学探究课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学习者更注重方法的学习、过程的体验。教学活动以学生自行探究学习过程为主,教师主要是起组织、指点和评价的作用,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 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要恰当

情境的创设要和当前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要真实、直观、形象,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唤起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经验,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新任务的探究。

3. 明确清晰的任务驱动

在中职数学探究课中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为引导、维持学习兴趣和动机。任务驱动首选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务表达要清晰、易懂,难易程度要适宜,前后要有连贯性,达到恰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另外,任务的设计也不应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具有发散性和挑战性,让学习者有充分的施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4. 教师的适时引导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自主学习或分组协作学习,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把握任务的内容,探究的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师组织协作学习,学生分组交流,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行交流,教师要及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分组评价。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探究课中运用的教学案例

课题: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中职数学人教版基础模块下)

1. 创设情景铺垫导入

引出课题

向量是用有向线段表示的,而线段是由点组成的,点是可用坐标表示的,那么向量是否也可用坐标来表示呢?为什么?请同学们思考,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首先,让学生们思考向量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如何放便于研究向量的坐标?(引导学生:可将向量进行分解。

教法:采用平行四边形这一学生熟悉的图形,让学生乐于在教师的诱导问题走进课堂,提出教学目标,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求知欲。

2. 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向量的直角坐标表示

任务一:用基底■,■表示向量■,■,■,■

学生自习(教材P73-74页) 向量坐标表示的定义

探究一:(1)单位向量■,■和零向量的坐标怎么表示?

(2)图中相等的向量有哪些,它们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比较向量■的坐标与点C的坐标,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

以起点为原点的向量与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教法:任务一把平行四边形的各个边进行基底分解为新知的发现奠定基础,在探究一用坐标表示把几何图形和代数表示建立对应关系导出过程中渗透出数学思想:从具体到概括。

3. 分组讨论协作学习

用向量的坐标进行向量的运算(加、减、数乘)

任务二:用坐标表示向量■

探究二:(1)观察图象,向量■和■,■ 有什么关系?

(2)观察向量■和■,■的坐标,能得到什么结论?

(3)猜测向量■,■的坐标,说明理由?

(4)已知,求 ■=(x1,y1), ■=(x2,y2),求■+ ■, ■- ■,λ■

总结:

教法:任务二能够使学生清楚地从几何意义上认识向量加法运算坐标之间的联系,而且衔接自然,类比得出向量坐标减法运算规律和特点,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探究二推导时运用向量的运算律化简,让学生合作完成用向量的坐标进行向量的运算的推导。

任意向量的坐标表示

任务三:用坐标表示■,■

探究三:讨论向量■,■的坐标与点A点C的关系

方法:(1)从有向线段角度;(2)从向量坐标运算角度

总结:

教法:任务三把形的问题转化为数的问题,为解决繁锁的几何问题提供了非常好的方法――解析法,用计算来代替推证,给学习几何减轻了负担。探究三通过任务三让学生体会对任意向量的坐标表示的计算法则的掌握。

五、归纳小结

重点:

向量的坐标表示:以起点为原点的向量的坐标与终点坐标保持一致;起点为非原点的向量的坐标等于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用向量的坐标进行向量的运算记住两个法则:两个向量的和与差的坐标分别等于这两个向量相应坐标的和与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坐标等于用这个实数乘原来向量的相应的坐标。

难点:对向量的坐标表示的理解。

教法:通过对各个任务探究的小结,深化对知识理解,完善认识结构。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启发者、鼓励者和指导者。最后还要及时评价总结。

六、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探究课中的作用

1. 有助于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具体,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学习内容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围绕如何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上下衔接,顺理成章;学生目的明确,更加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授课顺序就是完成任务的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源于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由于我们所设计的任务来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经验。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过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模仿,缺乏独立的思考的机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蕴涵在任务之中,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学会完成任务的同时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方案,并自己探究出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其实也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一个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件任务,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从中我们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解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目前大多数中学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中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差异非常大,有面对如此大的差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设计的每一个任务中既包含有基本任务,又包含探究点作为任务的延伸和扩展点。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量力而行,在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从而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6.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样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学生彼此互为教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展现,学生之间的观点、方法得以交流,大家利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去完成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团队协作的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如何提高文科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下一篇:让学生更顺耳入心的惩戒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