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考政治备考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6 03:48:12

对中考政治备考的几点思考

摘 要: 中考政治复习应始终以课本为根本和依据,夯实基础,建构知识体系,同时还应积极联系时政,紧密关注生活,适当的巩固训练也是必要的。

关键词: 新课改 中考政治复习 备考

中考政治复习应关注时代性、探究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体现新课程、新理念,以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中考政治课总复习。笔者根据对中考政治复习备考的探索与思考,认为在中考政治学科复习过程当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以“本”为本,夯实基础

这里的“本”指“课标”和“课本”,中考政治复习应以课程标准为标准,以课本为根本和依据。在复习一开始,就应该教育学生认真研读教材,熟悉教材内容。

新课程标准是备战中考的依据和方向,要把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和复习紧密结合起来。回顾历年中考试题,绝大部分试题都依据课程标准,既源于教材,又拓展教材,从教材引申到检查学生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中考政治复习面临课时少而复习容量大的问题,进行“地毯式”复习是不切实际的,应该根据新课标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有针对性地编写单元复习提纲。

以课本为根本,离开课本的复习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性是中考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中考试题难易度基本维持“20”及“80”原则,即基础分占80%。因此在备考中要注重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做到熟悉、理解教材,锻炼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建立学习目录,整理成册,做好应考准备。从宏观上对整个内容有所把握,把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让学生在脑海中编织出一张学科知识的网络,在具体应考时能够迅速从自己的知识储备库里搜索并自如运用。

在复习中,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指导学生领会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课的知识具有关联性,所以单元复习可以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关联复习,理顺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但要让学生做到知道“是什么”,更要明白“为什么”、“怎么办”。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中做到弄懂每一单元、每一课的课题、框题、标题的提法,以及每个框题的主要观点、主要问题,形成知识网络。只有这样才能吃透教材,夯实基础知识,为运用知识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复习八年级在竞争中合作这个考点时,可联系七年级创建良好班集体;九年级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等。复习八年级的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考点时,可联系九年级的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谐社会、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三、把握时政,提高能力

政治学科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时政性。中考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热点,时代感强,这是政治学科的特色。中考政治试题是开放性的,以贴近国家重大时政热点、社会焦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为切入口,体现政治课的鲜明时代特征、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复习时,要注意把握热点、焦点与教材相关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找出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我们要广开教学门路,注意小课堂与大社会、大环境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收集、整理一些时政热点、社会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精心选取典型事例、选择典型例题,用心编辑热点专题,细心解答学生关心的问题,紧扣教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对时政热点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生活中的问题,力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能力。这样,考试中即使遇到没有刻意复习的题目,也能应付自如。例如:复习八年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相关知识点时,与“两会”相关精神联系;复习九年级国情、国策、战略等知识点时,联系十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

四、关注生活,联系实际

认为政治学科空洞无物、枯燥乏味是对该学科最大的误解,其实政治学科是最敌视抽象的,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最贴近的一门学科。中考命题形式日趋人文化、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青少年的行为,加大导行力度,每年中考的试题大都与学生的生活相关,新教材主体性、开放性、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在试题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我们在政治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体验,理解相关知识和解决有关问题。

例如:自信、自尊、自立、自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等知识的掌握,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看到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民生问题的材料时,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联系起来;看到环境方面的材料(如雾霾天气)时,要习惯性地用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相关知识点思考并回答问题。

五、回归教材,模拟演练

(一)进行开放化训练,规范化作答。

复习中,部分师生对开放性试题产生误解,以为谈感想、看法,就可以抛开教材,随心所欲,导致卷面回答问题脱离课本,口语化、大白话,不会用政治学科术语回答问题,表述不规范,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中考的很多试题都出自教材、源于教材,这就提醒我们在训练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充分发掘和利用好教材资源。回归教材,让学生知道每一个考点的要求:包括联系热点、设题角度、题型预测等,指导学生做好目录,让学生知道哪一个考点具体在教材的哪个位置,做到心中有数。

(二)加强题目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我们虽然反对题海战术,但仍主张精选一定数量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应试训练。题目选择力争体现新课标要求,符合考试说明,贴近中考命题方向,体现开放性、探究性,做到时政性、生活化、乡土化。特别要利用好近三到五年的中考真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历年中考真题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通过模拟训练,进而整合学生知识,扩大学生思维空间,强化学生能力。一是让学生在模拟演练中尽早适应并及时发现问题。二是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学会在短时间内找题眼、抓中心,学会联系课本知识读材料,并掌握各类题目的设问规律和答案组织规律,尤其是漫画类和图表类题目更应加强训练。三是通过训练帮助学生答题,尽量减少生活化的语言,学会用政治学科术语组织答案。四是要通过训练帮助学生提高答案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做到简洁精练、层次清晰,不唆不冗长,不东拉西扯。五是要通过开放试题训练,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维的习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六是要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规范答题、卷面整洁、符号书写规范等好习惯。这些对提高中考成绩至关重要。

总之,中考政治的复习与备考,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在师生的通力配合与共同努力下,围绕教材主线,夯实基本,把握重点,注重方法,建构知识网络,联系时政、关注生活,另加精讲精练、学练结合,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上一篇:加强英文旅游网站系统质量的对策研究 下一篇:从《古舟子咏》看柯勒律治的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