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176例临床探讨

时间:2022-10-16 12:49:49

子宫腺肌病176例临床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及漏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5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176例子宫腺肌病资料。结果 176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病例,术前有剖宫产史26例,人工流产及刮宫史152例,宫腔节育环72例。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151例,术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19例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术后病理诊断子宫腺肌病并子宫腺肌瘤。术前漏诊子宫腺肌病19例,误诊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结论 详细询问有无痛经史,结合体征,阴道彩超可提高术前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关键词】子宫腺肌病;腺肌瘤;漏诊;误诊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子宫腺肌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因其术前临床误诊、漏诊率高,部分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而适当的治疗。现将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176例子宫腺肌病临床回顾分析,以探讨子宫腺肌病的相关发病因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准确率、误诊、漏诊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在我院行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腺肌瘤剔除术,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者176例。年龄28~56岁,平均42.1岁,其中小于30岁1例,占0.6%;30~40岁,42例,占23.9%;40~50岁112例,占63.6%;50岁以上21例,占11.9%;经产妇174例,占98.9%;未产妇2例,占1.1%;继发性不孕症(人工流产后)6例,占3.4%;有剖宫产史26例,占14.8%;人工流产及刮宫史152例,占83.4%;宫腔节育环72例,占40.9%。

1.2 临床表现

1.2.1 症状和体征 136例有痛经症状(77.2%),121例为继发性痛经(688%),15例为原发性痛经并逐渐加重,其中43例以单纯进行性痛经来就诊,镇痛药物效果不佳。月经量多124例(70%),经期延长(7~12 d)93例(52.8%),合并贫血(中重度)45例(25.6%),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变52例(29.5%)。

1.2.2 体征 子宫质硬、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子宫≥2个半月妊娠子宫者92例(52.3%),均匀性增大143例(81%),有异常突起者33例(19%),无症状18例(10.2%)并发附件囊肿29例(16.4%)。宫体有压痛者51例(30%)。

1.3 B超 176例均行经腹/阴道B超检查,声像学改变表现子宫均匀性增大,动态观察可有周期性变化,经期子宫增大,肌肉回声增强,光点粗大分布不均匀,偶见散在小暗区,肌层增厚明显。其中子宫肌层回声杂乱、不均匀73例(41.4%),见散在小暗区112例(63.6%),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腺肌瘤156例(88.6%),其中经腹部B超诊断92例(52.3%),配合阴道B超诊断92例(52.3%)。

1.4 手术及病理 176例术中见子宫均匀增大、饱满,尤以宫体后壁为主部分病例宫体有异常突起,宫体色泽暗红、充血,与正常子宫红润色泽差别明显。17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实行全子宫切除术127例(72.2%),次全子宫切除术47例(26.7%)(年龄

1.5 术后诊断符合率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B超检查151例在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或子宫腺肌瘤,6例术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19例术前诊断子宫肌瘤,术后病理诊断子宫腺肌病并腺肌瘤。术前诊断率85.8%,漏诊率10.8%,

误诊率3.4%。

2 讨论

2.1 发病因素 子宫腺肌病是异位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位于子宫肌层深部伴随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良性疾病,其发病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①因多发生在月经初潮以后的育龄期妇女,并有绝经后减轻或消失的特点,且存在高雌激素和高催乳素水平,故可称为激素依赖性疾病。从本文资料看,发病年龄多在育龄期妇女,162例(92%)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殖过长等雌激素相关疾病及哺乳期高催乳素水平;②98.9%的患者有多次妊娠、分娩史。在分娩过程中,当胎儿、胎盘娩出后,子宫肌层迅速收缩,在损伤部位将子宫内膜挤压。如子宫肌层逐渐生长而发病。多数学者认为妊娠分娩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有关;③本文有人工流产、刮宫史和放置宫内节育器者分别为84.3%、40.9%,大多数患者曾有宫腔手术操作史,说明宫腔操作与子宫腺肌病发病有密切关系,因宫腔操作可以造成子宫内膜及浅肌层损伤,引起炎症性疾病,导致基底层子宫内膜增殖并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发病。

2.2 诊断 ①本病好发于30~50岁妇女(87.5%)。多有宫腔操作史、多次妊娠分娩史;②临床表现为两大症状,周期性渐进性痛经(79.2%)、月经过多(70%)和/或经期延长(52.8%);③子宫均匀性增大、质硬(52.3%),宫体有异常突起(19%);④B超声像学改变,子宫增大,肌层内回声增强,光点粗大回声杂乱,部分可见散在小暗区(63.6%)。通过详细的病史、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尤其是经阴道超声检查,大多不难作出诊断。

2.3 漏诊与误诊 ①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表现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临床医生对病史询问不仔细,对以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而就诊者,忽视痛经症状的陈述与鉴别,常因子宫增大不明显而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②当合并子宫肌瘤时因忽视子宫腺肌病的表现而漏诊;③B超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不足,尤其是采用经阴道超声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子宫腺肌病的典型声像学表现为子宫增大呈球形;子宫内回声杂乱,光点粗大,可见散在小暗区;子宫内膜回声前移(因发病多在子宫后壁),子宫腺肌瘤显示子宫壁包块与子宫肌层界限不清,肌层内可见散在小暗区,多见于子宫后壁。

2.4 对子宫腺肌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若渐进性痛经症状较重或月经量多,经期延长,尤其是合并贫血难以纠正者应及时行子宫全切术,对年龄大于50岁者,常规切除双侧附件。而痛经症状不重者,且年龄小于45岁,可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并保留双侧附件。这样一方面残留的宫颈仍可作为卵巢的靶器官而延缓因切除子宫导致卵巢功能的早衰;另一方面阴道不缩短可避免手术对性生活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未生育的子宫腺肌瘤患者可行腺肌瘤剔除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对保留卵巢及宫颈或子宫的患者术后常规用孕三烯酮治疗6个月,预防复发。

参 考 文 献

[1] 周应芳,麦永娟,等.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原因诊治新近展.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502-505.

[2] 蒋国庆,周应芳,等.子宫腺肌病的诊治新近展.中华妇产科临床, 2002,3(2):125-127.

[3] 魏芳,等.子宫腺肌病345例临床分析.山西医药杂志 , 2003,12(6):555-556.

上一篇:三联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7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出血、膀胱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