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时间:2022-10-16 12:01:38

国有企业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十之后,上海对深化新一轮企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由于环境的变化,职工就必须为适应这变化而付出努力,心理承受力超过限度时,就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国企;职工;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063-01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实现自身稳步发展,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职责的同时,更肩负有为社会安全稳定和谐提供保障的重要社会责任。因此,如何减轻职工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增加幸福感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文化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如何善待职工,关注职工身心健康,强化心理疏导的工作,应与企业持续健康有效发展同等重要的程度,进行统筹思考和规划。

一、心理疏导概念

企业的心理疏导工作可以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的心理疏导是指心理疾病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以心理学为依据,通过科学方法来改变人的认知、情绪、行为和意志,达到消除病症,治愈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目的。

从广义上说,心理疏导是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通过各种方式减轻员工的心理压力,引导干部职工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表达利益诉求,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增加员工的幸福感。因此心理疏导不仅包括了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也包括了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二、国有企业心理疏导工作的基本对策

(一)提高管理层对于心理疏导工作的认识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制度的保证,在新形势下,企业的领导干部首先要转变观念和工作方法,倡导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爱员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在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同时更要重视构建企业的和谐发展。领导干部要树立全局观念和长远意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针对职工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多样形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妥善解决好员工们正确的利益诉求,处理好企业的人际关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善于把握员工心理特征和需求

要努力满足国有企业员工的正当需求,这是做心理疏导工作、提高心理疏导效果的基础,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第一,要认真调查分析员工的心理需求。国有施工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主要是稳定的收入、公平的报酬和升迁机会、安全的环境、和谐的工作氛围、企业的认可、学习培训的机会、家庭的和睦美满等方面。当然,不同的员工对这些需求和愿望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要因人而异做好心理疏导。第二,要从员工关注的问题入手。一个员工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求,但有一种是最需要的。我们要选择从员工最需要的最急迫的事做起,着手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第三,要积极引导员工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把握员工需求的层次性、递进性、多边性,加以合理的引导,做好疏导工作,努力减轻员工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人文关怀,营造和谐企业文化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包括生活、价值、理想三个层面。在生活层面上,人文关怀以消除贫困为奋斗目标;在价值层面上,人文关怀以达到社会公平与正义为奋斗目标;在理想层面上,人文关怀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

1.良好的“领导环境”。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注重领导干部个人的道德素养提高,清正廉洁、在员工切身利益方面坚持秉公办事、不谋私利,让员工感受到企业良好的“领导环境”,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2.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员工多元化精神生活的需要,在陶冶员工情操和有效调解员工情绪的同时,也能促进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和活力,加深员工和之间、员工和领导之间的和谐。

3.全方位的员工关怀体系。从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开展“一日捐”,建立帮困基金,关注特别困难员工,改善员工就餐条件等各方面关心好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四)建立健全心理疏导工作机制

国有企业应依托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和机制,整合党政工团各方力量,积极探索构建全新的心理疏导运行机制。

1.与专业机构建立合作。为有心理疏导需求的职工提供专业疏导的渠道,与有执业资格的专业机构合作,让专业人士帮助职工分析问题,缓解、释放心理压力。

2.培养内部心理疏导人员。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吸纳专业人员,如宝钢就有针对性地招聘心理专业的研究生,专职负责本企业的心理疏导工作。二是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没有此项编制的企业可以从内部选拔一些富有爱心、真诚、善于倾听、有一定的生活处事经验和奉献精神、品行端正的员工,以兼职或者志愿者的方式,通过学习培训,使其掌握心理疏导的理论、具体方法和实用智慧,为员工提供服务。

3.提供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员工培训计划,首先要让职工正确地认识心理问题及专业心理疏导的科学性、必要性,再通过知识讲座、教材自学、沙龙等方式,帮助职工了解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提供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4.建立员工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通过加强与医院、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知识讲座,及时掌握特殊群体的不良心理动态,由专业咨询师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与此同时,要重视早期预警,尤其是遇到危机事件处理和个别对象心理创伤或心理障碍严重,应由心理专家进行及时主动干预,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干预、有效控制。

上一篇:浅析纺织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下一篇:农村干部选举情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