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批独立影片“待字闺中”等发行

时间:2022-10-15 11:56:43

2009年大半年过去了,世界经济依然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下。这半年,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举步维艰,原本就自给自足的独立电影几乎被遗忘在某个角落,自生自灭。

上半年,虽然走过了棕榈泉国际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大大小小数十个电影节,但最终找到“归属”的独立电影凤毛麟角。在经济危机面前,世界各电影公司不约而同地握紧了手中的橄榄枝,也不约而同地变得更加谨慎和吝啬。就连曾经被誉为“照亮独立电影”的福克斯探照灯公司(Fox Searchlight),也极大地收缩了购买独立电影的胃口。自去年秋天在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买下《摔跤手》(The Wrestler)之后,截至目前,福克斯探照灯公司仅仅购买了一部独立影片――今年1月份在圣丹斯电影节上买下的小成本剧情片《亚当》(Adam)。

约翰・史洛斯(John Sloss)是一位常年致力于在世界各地推广独立电影的发行人,被称为“圣丹斯电影节之王”。2006年,史洛斯把成本为800万美元的“年度黑马”《阳光小美女》以105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福克斯探照灯公司,创圣丹斯电影节最高纪录。史洛斯认为,独立影片的境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直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也是独立电影发行方面的忠实实践者。不过现在,我也无法解释为什么现在独立电影的发行会变得这么难。”

尽管电影发行公司需要影片来发行,然而,在今年的各大电影节上,许多电影发行公司都空手而归;即便有交易,成交额也低得可怜。比如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有许多独立影片都以低价成交,这些影片的成交价格几乎没有超过六位数的,更不要提突破百万美元大关。

对于许许多多电影制片公司来说,现在他们的选择是:要么埋头于已经杀青影片的后期制作,要么奔忙于各发行公司之间寻求“预购”,要么就干脆休养生息,什么也不做。

“除非确信能够发行,否则,绝对不会轻易开机去拍摄一部新影片,风险太大了。”某电影制片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说到“预购”,著名制片人鲍勃・伯尼(Bob Berney)可谓个中里手。在今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幕之前,鲍勃・伯尼和比尔・波拉德(Bill Pohlad)就“预购”了电影节开幕影片――由澳大利亚女导演简・坎皮恩(Jane Campion)执导的浪漫悲情故事片《明星》(Bright Star)。早前,鲍勃・伯尼到美国洛杉矶与投资方举行见面会。他在见面会上表示,目前,“预购”依然是他发掘和发行影片的主要方式。此前,《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潘神的迷宫》(Pan’s Labyrinth)等影片在尚未制作完成之前,鲍勃・伯尼就已经通过“预购”方式捷足先登。

电影制片人似乎一直在等待,等待好的独立影片诞生,等待“合适”的发行公司出现。这里的“合适”,指的是那些愿意致力于独立影片发行的发行公司。不过,结果似乎变得越来越渺茫。

因此,某种程度上说,现在业内对致力于独立影片发行的发行公司的呼声,远远高于对质量上乘的独立影片的期待。

不过,杯水车薪,依然还有一大批“待字闺中”的独立影片在焦急地等待着“真命天子”的出现。

上一篇:美国数字电视转换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NGB推动数字电视跨区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