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服务贸易范文

时间:2023-05-31 11:46:06

全球服务贸易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球化;服务贸易;中国经济

中图分类号:F7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004-02

1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贸易与市场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首先是货物贸易的全球化,然后才是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其不同于货物贸易的独特趋势。

1.1 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科技化趋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服务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特征。世界服务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使得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得世界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地高科技化,而且也使很多传统的产业和传统的服务都被高科技手段所武装,金融的电子化、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信业务的数字化都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趋势。

1.2 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平衡化趋势

世界服务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不平衡性也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间的非平衡性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紧密联系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上,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存在大量逆差,而发达国家则有大量的顺差上。二是部门间的非平衡性发展。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在总量方面,而且体现在结构方面。从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比例来看,世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中,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所占的比重一直在60%左右,而电讯、建筑、保险、金融等其他服务所占的比重一般都低于10%(除了其他商业服务之外)。

1.3 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关税保护方式并不适用于对服务贸易的保护。但是,由于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加快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M.J.Trebilcock和R.Howse(2005)把各国所采用的服务贸易壁垒分为四类:直接明显的歧视性壁垒、间接但明显的歧视性壁垒、直接但明显中性的贸易壁垒、间接但明显中性的壁垒。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签署之后,上述第一种与第二种壁垒由于其明显的歧视性,其作用也受到限制。因此,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主要在第三、第四种不太明显的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制定一些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行业标准;政府在安排服务支出的时候,优先考虑本国企业;对本国服务出口实行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这些做法都使服务贸易的壁垒隐蔽化。

2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

2.1 服务业出口与我国的经济及贸易地位不相符

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有两个指标:一是各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世界排序;二是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1995年服务出口额居世界前一位的是美国,出口额为1895亿美元,中国居第16位,出口额仅为184亿美元,不及美国的1/10。2004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从1995年的第16位上升到第9位,但与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各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来看,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的大国,进出口总额在世界排名第3位,但服务贸易出口额却仅排在第11位。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为266亿美元,仅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2%,这与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符合。

另外,从各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本国总出口额的比重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均在20%以上,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仅占出口总额的15%,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滞后于一般商品贸易。

2.2 服务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项依次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这样的结构,表面上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是一致的,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旅游所占的比例过大,2003年、2004年分别占到49.12%和52.38%。由于我国旅游及运输业之和已经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60%以上,其他服务贸易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低,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的出口比重与世界相比明显偏低。从进出口总体行业结构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口依然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进口以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在出口方面,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在出口份额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与其在进口份额中所占比例相比,仍然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状态。

2.3 服务业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

康承东根据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我国2000年和2001年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从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来看,2000年和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0.1043和-0.0928,均呈现出负数状态,表明这两年中,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在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行业上看,两年中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零的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而一向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和建筑服务的比较优势指数也呈负数状态。

3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探讨

3.1 加快服务业对内开放的步伐

加快服务业的对内开放,意味着打破原有的封闭状况,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进入和退出。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部门如电信、银行、保险等,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而且导致服务业创新不足、效率低下和竞争力缺乏。这些行业也是我国加入WTO谈判中,主要缔约方要求我国开放呼声最高的部门。在这种条件下,服务业的大幅度开放和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势必对国内服务业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在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实行对内开放,降低国内市场的垄断程度,适当放宽对内资企业的审批标准,允许国内有条件企业投资这些行业,通过充分的国内竞争来鼓励创新,提高国内企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3.2 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服务贸易和开放服务市场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法律规定。因此,我国应加强有关服务业的立法工作,按照GATS的有关规定,制定统一的《服务业外商投资法》。当外资服务业对国内服务业造成重大损害或有损害威胁时,能按照法规及时采取相关的保护手段,如服务进口保障、国际收支平衡的例外等。另外,对于我们已经承诺开放的服务领域的现行立法,应该按照GATS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对那些已经承诺开放但尚未立法的服务领域,应按开放的程度、开放的时间进程等做出统筹安排,避免出现立法上的无序现象。

3.3 健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加强国家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

由于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广泛,而且服务业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所以发展服务贸易不是单独的行业、部门和企业所能办到的。我国应迅速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和对外开放协调机构,从战略角度制定出中、近期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和策略。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全国服务出口的政策、法规和战略;负责与国外进行多边或双边服务贸易谈判;监督国家给予服务出口企业的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统计和掌握国际、国内服务贸易的基本数据和市场状况等。

参考文献

[1]高文书.国际服务贸易理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胡庆明.论服务贸易总协定及其对我国的影响[J].重庆大学学报,2006.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07-01

一、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特点分析

旅游服务贸易历来都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服务贸易收入中旅游服务贸易收入占25.45%,高于运输服务、金融服务等。同时,旅游服务贸易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低迷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全球旅游服务贸易总额为1664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近10%。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旅游贸易也有所恢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当今全球旅游服务贸易呈现两大特点。

(一)旅游服务贸易成为世界各国服务贸易创汇的优势产业

2012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4.3469万亿美元,这其中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额1.1063万亿美元,表明在全球服务贸易中有四分之一是靠旅游业拉动的,旅游业比重居于前三的国家有墨西哥、西班牙和意大利。这三个国家旅游贸易的比重分别为80%、39%、40%,可见该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态势稳健,实力强劲。

(二)旅游服务贸易主体多元化

一直以来,在全球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地区中欧洲、北美洲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但从2005年以后,全球旅游服务贸易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欧洲、北美洲的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份额虽然居于前列,但影响力在减小,居于第二位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市场份额也在缩减。相比之下,亚洲和中东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尤其自经济危机以后,领跑整个旅游服务市场。亚洲的旅游市场份额从2005年的19%增加到2012年的27.3%,中东地区的旅游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2.7%增加到2012年的4.8%。

二、旅游服务贸易十强国际竞争力比较

本文选取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位于世界前几位的十个国家作为样本,利用WTO官网上database数据库获取这十个国家2005年到2012年间的合并数据,研究他们在国际市场占有率、NER、RCA等三个测评指数下旅游服务贸易的表现,以期在十强国际竞争力方面获得更新的、更全面的研究。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商品或劳务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该指数越高,表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1]用公式表示为一国国际市场占有率=该国出口额/世界出口总额。

根据相关数据,可以计算出2005年到2012年旅游服务贸易十强国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这项测评指数上的表现情况,结果显示。

2012年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最强的是美国,这与美国发达的旅游业相匹配。其次是西班牙,再次是中国和法国。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4.18%上升至4.62%,说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虽有一定程度发展,但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其他国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在下降。减幅最大的是西班牙,从6.85%下降至4.98%。除此之外,德国、意大利和英国也有所下降。长期处于2%以下的是墨西哥、日本、加拿大,这些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显示了较弱的国际竞争力。

另外,如果结合万红先等人对2000年到2005年这些国家该指数的研究可知,德国、西班牙、英国、美国这四个国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出现反复变化的趋势,西班牙表现最为明显,说明虽然西班牙在旅游服务贸易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实力,但是国际竞争力不稳定。

(二)净出口比率

净出口比率(NER)也叫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某国净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该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因为NER免受各国通货膨胀、贸易量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NER指数具有很高的可比性。[2]用十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计算NER值,结果显示:

2012年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最大的是西班牙,其进出口净额占总额超过一半,可见该国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最小的是德国,说明该国处于竞争劣势。西班牙、美国、墨西哥、意大利、法国在2005年到2012年间均大于零,说明五国具有竞争优势。其中,竞争优势最为明显的是西班牙。如果结合万红先等人的研究成果可知,从2000年到2012年尽管有所波动,但大多都在0.5以上。美国的旅游服务NER指数从2005年的0.17上升到2012年的0.28,说明美国发展预期良好。意大利、墨西哥两国长期处于0.2,说明这两国竞争优势强劲且发展势头稳定。相比之下,中国的NER指数从2005年的0.15上升到2006年的0.17,随后不断下降,2010年跌破0直降2012年的-0.32。表明中国在2009年以前具有较弱的竞争力,但竞争优势没有可持续性且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应引起重视。长期处于负值的国家有日本、德国、加拿大、英国。具体而言,日本和英国的竞争劣势正在不断削弱,而加拿大的竞争劣势正在加强,德国基本稳定。

(三)RCA指数

RCA指数也叫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提出的测算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一种方法,是当前被广泛运用的分析某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方法。用公式表示RCAij=(Xij/Xtj)/(Xiw/Xtw)。式中RCAij表示j国i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表示j国i产业的出口总额,Xtj表示j国总出口额,Xiw表示全球i产业出口额,Xtw表示全球总出口额。[3]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各国旅游服务贸易RCA指数,结果显示。

2012年RCA值最大的是西班牙且遥遥领先,说明西班牙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其次是美国、法国、意大利RCA值均大于1.25,说明这三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英国的RCA值为1.0,介于0.8和1.25之间,表明该国具有中度竞争力。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德国、日本等其余五国的RCA值均小于0.8,表明这五国具有微弱竞争力。

从2005年到2012年,西班牙RCA指数虽然遥遥领先,但是呈下降趋势且降幅达19%。同样表现出较大降幅的国家还有墨西哥、中国,墨西哥降幅29%,中国降幅28%。说明两国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下降且降幅较大,应引起重视。与此相反的是加拿大,RCA值从2005年的0.617上升到0.668,说明该国竞争力有所增强。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RCA值变动幅度不大,较稳定。德国和日本具有微弱的国际竞争力。

三、结论

本文通过国际市场占有率、NER、RCA指数测度了全球旅游十强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发现无论是NER指数还是RCA指数,西班牙都无疑是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强国,且遥遥领先。其次是美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状态稳定。再次是同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意大利和法国但竞争力有下降趋势。竞争力最弱的是日本。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虽然高于德国、日本等国,但与旅游强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三个指标角度看,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不断上升,但是NER和RCA值却在不断减小,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旅游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国,竞争力的优势正在不断减弱,需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需要说明的是,国际市场占有率、NER、RCA指数是对竞争力结果的反映,是反映各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外部特征,而探索影响竞争力的潜在因素,对竞争力趋势进行预测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万红先,等.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30-35.

[2] 赵书华,等.全球旅游服务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8):59-63.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第3篇

伴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迅速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4%,虽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特许、咨询和电影音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都是以劳动和资源禀赋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务贸易格局仍然呈现出低水平发展的态势。以2004年的贸易结构为例: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比重分别为33.35%、27.2%、18.15%,而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用等新兴服务贸易产业比重分别为4.83%、0.17%、2.14%、3.54%。这种贸易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表明我国处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低的现状。

4.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对服务业的管理不够统一;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却未能形成完整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已有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文件立法层次较低且缺乏协调性,与GATS的接轨也尚未实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还不够,虽然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电讯、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总的来看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的国际间流动逐步兴起,使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1980年~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增至27559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6倍,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七分之一上升到近五分之一。但与服务业的GDP占比相比,2006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仍较小,表明全球服务贸易还不够发达,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还处于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的初始阶段。同时也说明,服务贸易还是一片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并注定成为各国竞相圈地的焦点地带。

2.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

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惊人,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日益广泛。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建筑设计服务,计算机信息外包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凋整。据有关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传统服务项目,如运输、旅游服务在发展中份额现在正逐年呈下降趋势,而其他新型服务(包括通讯、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则增长较快,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据《华尔街日报》称,IBM准备把美国本土4730个编程工作岗位转移到印度、中国等国家,即将编程服务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同时将高薪职位大量输往海外。惠普、甲骨文、埃森哲、美国在线、英国诺维奇保险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也都计划将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印度或中国。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仍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

目前,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仍占主体地位。从规模上看,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对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顺差。而从结构上看,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以及规则的制定权利,在发展迅猛的知识含量高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绝对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劣势,只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及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比较乐观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以强大的国内服务业为前提保障的。目前我国国内服务业相对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应有重点、有步骤地大力优化服务行业结构。首先,对于投资少、收效快、就业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金融业、保险业、饮食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和文化卫生业等,国家需对其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发展力度。其次,加大对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加速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的行业。再次,坚决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共事业等。此外还应重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发展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服务产品质量不仅对服务企业本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2.实施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可以按照服务业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地位确定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顺序,同时根据竞争力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优化,从而获得动态比较利益。尽管我国的服务业总体上落后于各发达国家,但在某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领域仍具备一定优势。因此,可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同时逐步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引进国外竞争,促进国内服务业行业学习先进技术经验。但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个渐进过程,在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时,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开放。

3.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与国家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优质服务,搞好投资软环境建设。首先,要明确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是对外贸易政策的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的发展战略,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GATS的有关条款。其次,要继续规范服务贸易进口,把握好对外商投资服务贸易必要的审批权,避免和防止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损害。再次,继续完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管理,防止服务贸易出口外汇的流失。应该把占我国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比重达70%的旅游外汇管理、国际货运管理和境外承包工程外汇收支管理作为重点,加强检查和管理的力度。同时,加大扶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力度。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因此应注意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市场,扩大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规模,多渠道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

4.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我国服务业基本上属于“幼稚产业”,除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旅游、运输等传统产业外,涉及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都不够成熟,目前还无法与外国匹敌。GATS对发展中国家做出了很多保留与例外,特别是在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逐步自由化,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援助方面予以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要认真研究掌握GATS的各项规则,充分利用这些例外,这些保护“幼稚产业”,提高发展速度。

5.加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设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市场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加强对GATS、WTO有关条款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人原则及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在立法的同时,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废除妨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法规,修改、完善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率和法规。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但就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而言,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尚不成熟,世界服务贸易利益新格局还尚未形成。为顺应这一趋势,我国需不断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争取打破服务贸易垄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加快法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法规体系,并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邓世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M].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03)

[2]郑吉昌:国际服务贸易.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05)

[3]赵永宁:浅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1,(8):182-183

[4]马牧云: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2,(9):19-29

[5]张蕴如: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与竞争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2,(4):34-37

[6]关龙:WTO框架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应对策略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1):43-45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第4篇

文章以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基于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了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深入关系。结论表明,基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服务贸易的推动作用。实证与理论分析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关系,有助于辨认服务业增长对服务贸易出口增加的促进作用。建议在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进程中,要注重服务业的基础作用,协调两者的关系,兼顾两者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服务贸易;服务业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了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进程。服务贸易与服务业的共性特点,包括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层次较多及消化就业力水平高等。后工业时代,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逐渐向服务贸易产业倾斜,使得服务贸易成为全球各国的新经济增长点。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增速放缓,服务贸易总额与服务业发展不仅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而且常年处于逆差状态,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服务业所占GDP比重历经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年前,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年均增长率为0.8%。在此期间,随着政府与市场逐步正确认知服务业,开放经济发展环境,释放了服务业的增长潜力。第二阶段为1990年至今,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进入缓速增长期,且存在一定振荡周期。与国际化发展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存在一定滞后性。与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GDP贡献率相比,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在2014年为48.1%,远低于高收入国家的70%。我国依旧处于工业发展期,工业比重超过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工业比重。在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深化改革,希望通过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而在此发展路径下,自2010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的GDP贡献率也大幅提升,增幅比例高达10%左右(见图-1)。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正在趋于完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有所下降,金融业与房地产行业占比不断攀升。整体发展趋势与全球经济轨迹相同。但我国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与全球服务贸易总体都在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并且取得了较快的增长速率。并且,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中的占比不断增加,虽然在近年来的增速逐渐放缓,但其比重不断增加。近几年来,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波动较大,依旧延续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便超过1000亿美元大关,增值已超一百倍。但在此期间,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08—2013年,仅短短五年的时间,贸易逆差达是之前的10倍之多,达到了1185亿美元。

二、基于实证角度研究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关系

(一)假设与变量、模型的确定

对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任何类型国家,在不同服务业发展水平和阶段,其与服务贸易的相互关系,也会呈现不同的状态。为了深入探讨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保持实证分析的完整性与逻辑性,通过部分变量的选取,本文将假设服务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增长和双方相互作用以外的所有因素固定不变。本文的六大变量选取,分别包括服务贸易进口(IM)、服务业增加值(SE)、服务贸易出口(EX)、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L)、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R)和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F)。以上数据均来自我国国家数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及相关计量单位(见表-1)。

(二)模型选取

通过四个变量的传递途径,来验证服务业增长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作用力。首先,需要测算L/F/R/IM四个变量,验证服务业增长的作用力,具体模型如下。EX=F(L,F,R,IM)L=F(SE)F=F(SE)R=F(SE)IM=F(SE)其次,需要验证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对服务业增长的作用力,同样需要基于以上四个变量,具体模型如下。SE=F(L,F,R,IM)L=F(EX)F=F(EX)R=F(EX)IM=F(EX)

(三)实证分析

服务业增长对服务贸易出口增长作用结合式(1)~式(6),并由Eviews5.0软件完成数据处理,得出表-2结果。通过计算所得,我国服务业增长对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长存在正向推动作用。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动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策略

(一)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理论关系

1.服务业基础决定服务贸易发展。

第一,服务业发展速度与规模,决定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与规模。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增大,且增长速率惊人,带动了服务贸易的规模扩展。第二,服务业结构决定服务贸易结构。在不均衡的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中,就可以窥见我国服务业贸易结构受服务业结构所影响,两者发展趋势类似。第三,服务业发展决定服务贸易优势。对比中西方的服务贸易经济发展态势,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其主要服务业集中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而我国依旧处于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行业当中。第四,服务业发展影响服务贸易政策。2011年我国颁布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清晰的指出,要不断提升运输、建筑与旅游行业的出口效益与附加值,加快推动金融、通讯、动漫及保险等行业的发展,在稳定服务贸易出口利益的同时,激发新的增长点。

2.服务贸易促进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服务贸易发展带动就业水平。作为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中国近年来人口红利有目共睹,集中反馈在劳动力密集型服务机构,表现出了较高的就业弹性,在劳动力资源承接转移的过程中,服务贸易往往还会带来一些外包业务,无形中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第二,服务贸易积累服务业资本。随着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成倍增长,服务贸易规模的不断增大,促进了资本流动与资本循环的情况,加速服务业的资本积累。第三,服务贸易刺激服务业升级。以世界五百强的华为公司为例,无论是研发费用的支出,还是科研费用的累积额度,华为始终处于行业前列。第四,服务贸易引导服务业未来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能否迎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服务贸易价值,往往需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很多国家都在关心的问题。目前,国际市场需求正在随着科技革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慢慢转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了迎合市场的发展,我国正在不断加快产业升级与转型,通过均衡服务贸易与服务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希望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二)推动我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策略

1.打破国际贸易壁垒。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需要打破国际贸易壁垒,采用各种手段与方式,将服务贸易企业的资源合理整合,并“推向”世界。第一,基于“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加大投资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项目,发挥我国城市轨道与铁路的建设优势,将优势企业推向国外,与国外重点项目合作,拉动出口增长。第二,对服务贸易企业的欧美发展投资予以支持,并给予资本与政策上的扶持,打造核心竞争力。第三,积极推动企业在俄罗斯的贸易与投资发展,尤其是在天然气与石油等能源类重点项目领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可以确保国家能源的安全战略。第四,有效引导海外投资,合理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充分发挥国内的优势产业,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体系的国际分工奠定良好基础。第五,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未来的服务贸易发展路径中,我国政府要尤其加大对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强化自有品牌的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为企业适应全球化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

2.不断优化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强化服务业承接国外直接投资的水平。

一方面,需要构建良好的吸引外资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要优化渠道,通过强化吸引外资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强化专业人才的培训与教育力度,以市场导向为发函理念,为现代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3.正确对待服务进口。

客观而言,在中国服务业的增长过程中,促进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但我国现阶段的服务贸易发展,需要外来技术与设备的进入,优化行业内的结构,改善国内服务业的发展滞后状态,促进服务贸易的出口稳定增长。建议政府及时出台导向性的优惠政策,首先引导信息、金融、研发与供应链、专业咨询、营销等国内生产业较为薄弱的项目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可以采取优化投资环境的方法,吸引国外的先进技术、优势经营理念和市场网络进入区域经济发展领域。当然,在此期间也不能忽略对国家安全与地方经济利益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戴翔.服务业“两化”趋势与我国服务出口复杂度的提升战略[J].国际贸易,2015,(5):60-66.

[2]胡飞.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6):71-75.

[3]黄鹤.新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环境约束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5,(26):20-21.

[4]彭秋艳,卢灵娇.服务业FDI与服务贸易关系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2013,(7):45-47.

[5]孙文杰,沈坤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行业间工资增长差异的演变及其原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4):3-18+82.

[6]王云凤,黄玉佩,李慧.吸引外资、服务贸易出口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J].财经科学,2013,(9):92-99.

[7]杨文红.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发展前景前瞻[J].人民论坛,2014,(11):109-111.

[8]杨志远,裴长洪,吴婷.服务资本要素跨国流动与服务业增长模式:一个动态影响机制——基于扩展的Grossman-Helpman模型[J].经济学家,2014,(12):48-61.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第5篇

【原刊地名】太原

【原刊期号】200205

【原刊页号】45~51

【分 类 号】f52

【分 类 名】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复印期号】200301

【 标 题】全球化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兼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思路

【英文标题】development trends of service trade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yang lai-k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inance & trade,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beijing 100836 china)

【 作 者】杨来科

【作者简介】杨来科(1968-),男,陕西西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博士后,广东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国际贸易。中国社会科学院 财贸研究所,北京 100836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发展加速化、高科技化、非平衡化、结构优化和贸易壁垒的隐蔽化。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出口有限、结构不合理和竞争力弱,应该从加强政府扶持、优化产业结构和完善立法等方面入手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

【摘 要 题】服务贸易

【英文摘要】the essa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service trad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which include acceleration trend,high technology trend,unbalancing trend,structural optimizing trend and trade barrier enshrouding trend.the paper also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ies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ervice sectors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wto entry.

【关 键 词】全球化/服务贸易/中国经济

globalization/service trade/china's economy

【 正 文】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56(2002)05-0045-07

一、全球化进程中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贸易与市场的全球化。各国的商品不仅在本国,而且在国外与本国及其他国家的竞争者进行竞争。这种竞争最初是在有形商品之间展开的,随着经济与贸易的不断发展,进而在无形商品之间展开。贸易的全球化首先是货物贸易的全球化,然后才是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其不同于货物贸易的独特趋势。

(一)服务贸易发展的加速化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国际服务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仅为710亿美元,而1999年则高达13400亿美元,29年间增长了17.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7%,不仅高于同期世界gdp的平均增长率,而且高于同期世界商品贸易出口额的年平均增长率。服务贸易的增长不但快,而且还有不断加速的趋势。服务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比例,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约为20%,但在90年代则上升到25%左右。从各国国内的情况来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就一直在60%以上。1996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全世界平均为63.5%,其中,发达国家已经达到79%,中等收入国家为53%,低收入国家则达到37%。所有这三类国家服务业所占的份额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都增长了5~10个百分点(高文书,2002)。

(二)服务贸易发展的高科技化趋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不断推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服务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呈现出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特征。目前,国际高科技领域发展最快的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it)产业,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心及发展的方向则是软性化的服务。如果我们考察服务业的分类目录,就会发现服务业是高新科技产业化的主要领域。在服务业的各子目录中,很多产业都是目前技术水平发展变化最快的行业。由于世界服务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过去十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其他如金融、运输、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很快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大。高新科技的发展,不仅使得世界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地高科技化,而且也使很多传统的产业和传统的服务都被高科技手段所武装,金融的电子化、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电信业务的数字化都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科技化趋势。

(三)服务贸易发展的非平衡化趋势

世界服务贸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不平衡性也不断加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地区间的非平衡性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紧密联系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不平衡。世界服务贸易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的,欧盟是世界上服务贸易额最大的地区,该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专业化强,与经济的拟和程度高,而且一直是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地区,其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占世界的比例一直在40%以上。亚洲地区仅次于欧盟,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位居第二,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在20%左右。而且,由于中国、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及中国香港的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亚洲地区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但是,由于亚洲地区除日本外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的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是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地区。北美地区则恰恰相反,由于该地区国家少,虽然服务贸易总量不如亚洲,但由于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发达国家,经济与贸易发展水平比较高,因此该地区是服务贸易的净进口地区。

从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的国家排序来看,位居世界服务贸易前列的国家大多是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额最大的前10名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我国的香港特区位列其中。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进口额排在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有中国香港(分别列9、13位)、韩国(分别列14、9位)、新加坡(分别列12、18位)、中国(分别列16、14位)和中国台湾(分别列19、12位)。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进口国和出口国,1996年美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17.6%(见表1)。

表1 1979~1997年世界服务贸易领先国家排序

1979

1989

1992

1995

1996

1997

出  进  出 进  出 进

出 进  出 进  出 进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口

美国

2

3

1  2

1  2

1  1

1  1

1 1

法国

1

4

2  4

2  4

2  4

2  4

3 6

意大利

3

7

6  6

3  5

3  5

3  5

5 5

德国

4

1

4  3

4  1

4  3

3  2

4 3

英国

3

5

3  5

5  6

5  6

4

6  2 4

日本

6

2

5  1

6  3

6  2

6

3  6 2

荷兰

7

6

8  7

8  7

7  7

7

7  7 7

西班牙

9

20  2  13  7  10

8  13  8

14 8 13

香港

18  26  13 17  13 19

9  14  9

13 9 13

比利时-

卢森堡

8

9

9  8  9

8

10  8  11

8 10 10

奥地利

10  13

10 19 10  11  11  11 10

11 11 11

加拿大

14  10

12 9  13  9

13  9  13

10 13 8

韩国

19

13 18 19  17  14  10 14

9 14 9

瑞典

13  11

14 10 14  13  -

-  19

17 18 16

沙特

阿拉伯

8

-

13  - -

-  -

-  -

- - -

资料来源:gatt,《国际贸易统计》(1989~1995年);《wto年度报告》(1997)。

注:德国的数据,1990年前为西德。

1990年、1995年和1996年,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额分别为6586.73亿美元、9056.51亿美元和9351.28亿美元,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70.1%、72.0%和70.3%。与此形成明显对照的是,1990年、1995年和1996年,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额分别为2062.47亿美元、3503.33亿美元和3944.02亿美元,仅占同期世界服务贸易额的29.9%、28%和29.7%,可见,发展中国家占据的份额还相当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上,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存在大量逆差,而发达国家则有大量的顺差上(见表2)。由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本国市场对服务贸易产品的需求,因而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与此相反,发达国家则长期保持服务贸易的顺差。作为世界服务贸易超级大国的美国,虽然每年都有巨额的外贸赤字,但在服务贸易上却有大量顺差,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贸易顺差国。1996年美国商品贸易有1892.5亿美元的逆差,但服务贸易却有819.1亿美元的顺差(注:imf《国际收支统计年鉴》(1997年)。)。

表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比较 单位:百万美元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出口

进口

差额

出口

进口

差额

1990年

658673

649862  8811

206247 250855 -44608

1995年

905651

877369  28282

350333 386229 -35896

1996年

935128

900939  34189

394402 417030 -22628

资料来源:lmf《国际收支统计年鉴》(1997)。

2.部门间的非平衡性发展。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平衡性,不仅体现在总量方面,而且体现在结构方面(见表3)。从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比例来看,世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中,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所占的比重一直在60%左右,而电讯、建筑、保险、金融等其他服务所占的比重一般都低于10%(除了其他商业服务之外)。

表3 1996年世界服务贸易结构 (%)

项目

比例

全部服务贸易

100.0

其中:运输

27.3

旅游

31.9

其他服务

40.8

其中:电讯服务

5(2.0)

建筑服务

8(3.3)

保险服务

9(3.7)

金融服务

8(3.3)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4(1.6)

使用费和专利费

14(5.7)

其他商业服务

49(20.0)

个人文化、娱乐服务

3(1.2)

注:括号里的数字是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

数据来源:wto秘书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收支平衡表统计推算。

(四)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趋势

二战以后,由于第三次产业革命,电讯、金融以及各种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迅速崛起并快速进入服务贸易领域,从而使得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原有的运输、旅游及其他服务中,运输服务比重下降,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信息服务业在新的科技浪潮的推动下,增长速度很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70年,在世界服务贸易的构成中,国际运输服务占38.5%,国际旅游占28.2%,其他服务占30.8%。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种结构已经发生变化。截止1996年,国际运输服务比重由38.5%下降到27.3%,国际旅游的比重由28.2%上升至31.9%,其他服务的比重由30.8%上升至40.8%(见表4)。1996年,全球运输业增长率为2%,旅游业增长率为6%,而金融服务、电信服务业的增长率则达到7%,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正体现了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优化趋势。

表4 世界服务贸易的构成比例 (%)

项目

1970

1987

1990

1994

1996

服务贸易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运输

38.5

31.6

28.2

26.1

27.3

旅游

28.2

31.6

32.3

32.3

31.9

其他服务

30.8

29.5

39.4

41.5

40.8

资料来源:gatt《年度报告》(1988~1989);wto《年度报告》(1997)。

(五)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关税保护方式并不适用于对服务贸易的保护。但是,由于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要求,各成员国必须加快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m.j.trebilcock和r.howse(1995)把各国所采用的服务贸易壁垒分为四类:1.直接明显的歧视性壁垒,即直接针对服务业的明显的贸易壁垒,如电视和广播中对国内内容的管制、外国人建立和拥有金融机构的限制等;2.间接但明显的歧视性壁垒,指不是专门针对服务业但明显歧视外国人或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贸易壁垒,如对移民以工作为目的的暂时入境的限制、向国外付款和支付的限制等;3.直接但明显中性的贸易壁垒,即对国内外单位和个人都限制的服务业管制,如电路和电信的管制等;4.间接但明显中性的壁垒,指并非针对服务业,也并非针对外国人的壁垒,如国内标准、职业服务中的许可证、文凭或凭证规定等。在《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签署之后,上述第一种与自由化趋势明显相背的壁垒已经被限制或者被要求逐步取消,使用的余地不大。第二种壁垒也由于其明显的歧视性,其作用也受到限制。因此,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主要在第三、第四种不太明显的方式上下功夫,比如制定一些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行业标准;政府在安排服务支出的时候,优先考虑本国企业;对本国服务出口实行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其他产业,而且落后于其他国家。从1990~1998年,以当年价格计算,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长幅度很小,1990年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31.3%,而八年之后的1998年这一比例也只是32%。如果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则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在此期间不仅未升,反而有所下降,1990年为31.3%,1998年为28.3%。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也明显落后。1998年,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32%,美国则是70%,中国不足美国的一半。1993年,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8%、51%和65%,即使和低收入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甚至达不到低收入国家1970年33%的水平。(注:黄胜强,《国际服务贸易多边规则利弊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如果和平均收入与中国相近或者比中国更低的国家相比,中国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是比较低的。1998年,按购买力评价汇率计算,中国的人均gdp为3320美元,服务业的比重是32%,而人均gdp和我国相近的国家的情况分别是:约旦,服务业比例为50%;牙买加,服务业比例为58%;摩洛哥,服务业比例为54%;菲律宾,服务业比例为52%;印度,服务业比例为45%。(注:华而诚,《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经济研究》2001年第12期。)

(二)服务业出口有限,与我国的经济及贸易地位不相符

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的国际地位有两个指标:一是各国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世界排序;二是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1995年服务出口额居世界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法国和德国,出口额分别为1895亿美元、960亿美元和805亿美元。中国居第16位,出口额仅为184亿美元,不及美国的1/10。1999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排名从1995年的第16位上升到第14位,但与主要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各国服务贸易额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来看,欧盟是世界上服务贸易出口最多的地区。2000年,欧盟的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50%左右,其次是北美,占20%左右。从单个国家来看,美国是服务贸易的超级大国,其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的比重达18%,之后依次是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分别占7.6%、5.9%、5.7%和4.8%。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的大国,进出口总额在世界排名第7位,但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却仅排在第14位。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额为266亿美元,仅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2%(见表5),这与我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符合。

另外,从各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本国总出口额的比重来看,大部分发达国家均在20%以上,其中西班牙和奥地利分别达到33.1%和34.5%。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仅占出口总额的12%,可见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滞后于一般商品贸易。

表5 主要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情况及排序

名次 国家/地区

总出

服务

服务贸易

占世界

口额

贸易

出口占本国

服务贸易

出口

总出口

总出口

的比重

的份额

1

美国

9467

2517

26.6

18.8

2

英国

3698

1014

27.4

7.6

3

法国

3783

793

21.0

5.9

4

德国

6173

768

12.4

5.7

5

意大利

2953

645

21.8

4.8

6

日本

4793

598

12.5

4.5

7

西班牙

1635

541

33.1

4.0

8

荷兰

2572

531

20.6

4.0

9

比利时-

卢森堡

2217

376

17.0

2.8

10

中国

香港

2107

354

16.8

2.6

11

奥地

946

32.6

34.5

2.4

12

加拿

2708

324

12.0

2.4

13

瑞士

1078

272

25.2

2.0

14

中国

2215

266

12.0

2.0

资料来源:《wto年度报告》(2000)。

(三)服务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不仅发展相对滞后,而且结构也欠合理。从表6可以看出,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的前三项依次是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这样的结构,表面上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是一致的,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旅游所占的比例过大,1997年、1998年分别占到49.12%和52.38%。1996年,世界旅游服务出口占世界服务贸易总出口的比例为31.9%,可见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过分依赖旅游业的出口。与旅游业相反的是,我国运输服务业的出口比例又远远低于世界水平。1997年和1998年,我国运输服务业的出口仅占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12.08%和10.04%,1996年这一数据的世界水平是27.3%,是我国的两倍多。另外,由于我国旅游及运输业之和已经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60%以上,其他服务贸易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比较低,如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的出口比重与世界相比明显偏低。从服务贸易进口的行业结构看,运输和旅游依然占总进口份额的60%以上,其各自所占份额大致相当,分别为30%多一点。从进出口总体行业结构对比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口依然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为主,进口以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为主。在出口方面,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较快,在出口份额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与其在进口份额中所占比例相比,仍然偏低,处于比较劣势状态(见表6)。

表6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行业结构 (%)

项目

1997

1998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运输

12.08

33.81

10.24

31.31

旅游

49.12

33.54

52.38

31.76

通讯服务

1.11

0.96

3.40

0.72

建筑服务

2.40

3.99

2.47

3.86

保险服务

0.71

3.45

1.60

6.07

金融服务

0.11

1.07

0.11

0.56

计算机和信息服务  0.34

0.76

0.55

1.15

专利权和

特许权服务

0.22

1.79

0.26

1.45

咨询服务

1.41

1.54

2.15

2.62

广告、宣传

0.97

0.80

0.88

0.91

电影、音像

0.04

0.14

0.06

0.13

其他商业服务

31.24

17.33

25.82

18.75

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0.26

0.80

0.07

0.71

数据来源:康承东,《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决策借鉴》2001年第5期。

(四)服务业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

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cai),也称净出口比率(net export ratio,ner),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其计算公式为:nxij=(xij-mij)/(xij+mij),其中,nxij为比较优势指数,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比较优势指数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如果nxij=-1,意味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如果nxij=1,意味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

康承东(2001)根据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计算了我国1997年和1998年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指数。从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来看,1997年和1998年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分别为-0.1043和-0.0928,均呈现出负数状态,表明这两年中,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在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从行业上看,两年中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零的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而一向被认为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运输和建筑服务的比较优势指数也呈负数状态。

表7 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

项目

1997

1998

项目

1997

1998

服务贸易

-0.1043 -0.0928

运输

-0.5508 -0.5729

专利权和

特许权服务

-0.8166 -0.7401

旅游

0.0858

0.1557

咨询服务

-0.1494 -0.1882

通讯服务

-0.0325  0.5957

广告、宣传

-0.0067 -0.1135

建筑服务

-0.3440  -0.3067  电影、音像

-0.6278 -0.4352

保险服务

-0.7142  -0.6412  其他商业服务  0.1876  0.0667

金融服务

-0.8448  -0.7168  别处未提及

的政府服务

-0.5774 -0.8502

计算机和

信息服务

-0.0638  -0.4276

数据来源:同上表。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路

(一)应该增强政府在支持和保护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就已经认识到,美国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已从商品领域转向服务领域,扩展服务出口对美国实现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宏观经济目标极为重要。而当时,美国服务出口面临各国设置的重重壁垒。于是,美国政府开始了旨在促使外国开放服务市场,为其服务出口提供动力和保障的一系列努力。在对内政策方面,美国政府主要通过宣传、立法、设立专门机构等手段,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机制,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贸易法》首次提出,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该法案第301条款授权总统对阻碍美国商务扩张的外国进行报复。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与关税法》,1988年又通过了《综合贸易与竞争法》,这两个法案都把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并列作为扩大出口的两项内容,同样适用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1994年,“乌拉圭回合”结束不久,美国政府就制定了新的对外贸易法案——《乌拉圭回合协定法》,不仅重申了以前法案的规定,而且对外国政府的“不公平”、“不合理”贸易措施作了扩大解释,将外国政府对美国产品和服务进入其市场的机会产生“限制性影响”的措施也包括在内。该法案还规定,美国贸易代表在鉴别外国政府措施的限制性影响时,应考虑美国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地位和出口潜力,并在有关调查及制裁情况的半年报告中,说明这一程序使美国产品和服务出口机会增加的程度。除了上述综合性法案外,美国政府还制定了十分广泛的行业性法律法规,如1978年的《国际银行法》、1984年的《航运法》、1995年的《金融服务公平交易法》、1996年《电讯法案》等。

美国的所有有关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都体现了保护本国市场、限制外国竞争者的目的,它们为美国政府在国际服务贸易领域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寻求法律基础。在对外行为方面,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实力对别国施压,以达到自己的要求。在多边关系领域,美国始终是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热心推动者,致力于建立一个类似于gatt的全球性规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与美国在这方面倾心推动是分不开的。在区域关系方面,美国积极与加拿大、墨西哥进行自由贸易谈判,先后签订了《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把实现区域内服务的自由流动作为重要内容,并由此为其服务出口带来了切实利益。在双边关系领域,美国在1975~1988年间,曾11次援引贸易法301条款处理双边服务贸易争端,涉及航空运输、海上运输、广告、广播、电影发行、建筑与工程、保险等部门,如迫使日本、韩国等国开放保险市场、建筑市场等。为了促进和扩大服务出口,美国政府其他许多部门,如商务部、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财政部、运输部、国务院、旅游管理局、进出口银行、国际开发署等,与服务业企业密切合作,为其提供有关市场、外国经贸法规等信息和咨询服务,并牵线搭桥,帮助企业与外商接触,积极开拓市场。

综上所述,美国政府对其服务贸易的干预是广泛而深入的。美国的经验说明,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尤其在服务贸易发展的初期,政府行为的有效介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起到保护新生、促进成长、形成优势的重要作用(程大中,2000)。要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政府必须担负起相应的重要责任。

(二)加快服务业对内开放的步伐

加快服务业的对内开放,意味着打破原有的封闭状况,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进入和退出。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部门如电信、银行、保险等,具有很强的垄断性,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公平竞争秩序,而且导致服务业创新不足、效率低下和竞争力缺乏。这些行业也是我国加入wto谈判中,主要缔约方要求我国开放呼声最高的部门。在这种条件下,服务业的大幅度开放和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势必对国内服务业造成严重冲击。因此,在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的同时,必须实行对内开放,降低国内市场的垄断程度,适当放宽对内资企业的审批标准,允许国内有条件企业投资这些行业,通过充分的国内竞争来鼓励创新,提高国内企业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条件。

(三)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服务贸易业也得到飞速发展,并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已是影响、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对我国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进行细致分析,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与对策建议。

服务贸易是将一个国家所具有的服务品生产能力转变为可贸易的“无形商品”或“无形资产”,转变为贸易的价值形态,以获得增值价值的贸易形式,是占用较少资源实现更多财富的贸易途径。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可促进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迈进步伐。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三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保持了迅速发展势头,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事实上,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初级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长期以来在国际旅游业、海洋运输和建筑业等产业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在咨询服务、金融保险和专利技术等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内却还处于竞争的劣势,发展稍显不足。因此,我国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大国,但从种种方面看,还不能被称为服务贸易强国,其具体体现如下:

1.服务贸易规模偏小

据wto统计,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4%,虽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但仍排名世界第八位,而进口排名也保持第七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重极不相称。

2.服务贸易差额扩大

在我国服务贸易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的逆差也成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逆差主要存在于运输、保险、专利特许、咨询和电影音像等服务项目中。一直以来,运输业都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扩大,以及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加大,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业项下的贸易逆差也呈逐年扩大趋势,逆差的长期存在和扩大将严重影响到我国服务贸易未来的发展。

3.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竞争力较低

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都是以劳动和资源禀赋密集型服务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新兴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所增加,但服务贸易格局仍然呈现出低水平发展的态势。以2004年的贸易结构为例: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的比重分别为33.35%、27.2%、18.15%,而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和特许费用等新兴服务贸易产业比重分别为4.83%、0.17%、2.14%、3.54%。这种贸易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表明我国处于服务贸易国际分工中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较低的现状。

4.管理体制与法制建设不够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对服务业的管理不够统一;法制建设比较滞后,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却未能形成完整的服务贸易立法体系,已有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文件立法层次较低且缺乏协调性,与gats的接轨也尚未实现;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还不够,虽然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交通、电讯、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总的来看仍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猛,增长速度高于货物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增长,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的国际间流动逐步兴起,使得服务贸易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1980年~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50亿美元增至27559亿美元,26年间增长了6.6倍,占世界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七分之一上升到近五分之一。但与服务业的gdp占比相比,2006年,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仍较小,表明全球服务贸易还不够发达,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还处于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的初始阶段。同时也说明,服务贸易还是一片未充分开发的“处女地”,并注定成为各国竞相圈地的焦点地带。

2.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调整

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惊人,规模不断扩大,涉及的部门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也日益广泛。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建筑设计服务,计算机信息外包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并迅速扩张。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凋整。据有关数据显示,长期以来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传统服务项目,如运输、旅游服务在发展中份额现在正逐年呈下降趋势,而其他新型服务(包括通讯、金融、信息、专利许可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则增长较快,其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据《华尔街日报》称,ibm准备把美国本土4730个编程工作岗位转移到印度、中国等国家,即将编程服务外包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同时将高薪职位大量输往海外。惠普、甲骨文、埃森哲、美国在线、英国诺维奇保险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也都计划将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印度或中国。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展仍不平衡,但差距正在缩小

目前,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仍占主体地位。从规模上看,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上对发展中国家存在大量顺差。而从结构上看,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以及规则的制定权利,在发展迅猛的知识含量高的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绝对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在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劣势,只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及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有一定的竞争能力。比较乐观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是以强大的国内服务业为前提保障的。目前我国国内服务业相对发展落后,严重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应有重点、有步骤地大力优化服务行业结构。首先,对于投资少、收效快、就业量大、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如商业、物资业、金融业、保险业、饮食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和文化卫生业等,国家需对其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发展力度。其次,加大对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加速发展与科技进步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业、信息业和各类技术服务的行业。再次,坚决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共事业等。此外还应重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行业的发展。同时,发展服务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提高服务质。服务产品质量不仅对服务企业本身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础。

2.实施以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可以按照服务业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地位确定产业结构和行业发展顺序,同时根据竞争力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和优化,从而获得动态比较利益。尽管我国的服务业总体上落后于各发达国家,但在某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服务领域仍具备一定优势。因此,可根据服务产业部门在经营规模、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和比较优势等方面的排序,确定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同时逐步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引进国外竞争,促进国内服务业行业学习先进技术经验。但是服务贸易自由化是个渐进过程,在开放国内服务市场时,应结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根据我国服务业的具体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开放。

3.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

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与国家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供优质服务,搞好投资软环境建设。首先,要明确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是对外贸易政策的管理部门,其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的发展战略,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gats的有关条款。其次,要继续规范服务贸易进口,把握好对外商投资服务贸易必要的审批权,避免和防止对我国经济和产业的损害。再次,继续完善对服务贸易出口的管理,防止服务贸易出口外汇的流失。应该把占我国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比重达70%的旅游外汇管理、国际货运管理和境外承包工程外汇收支管理作为重点,加强检查和管理的力度。同时,加大扶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出口力度。我国的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因此应注意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市场,扩大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规模,多渠道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

4.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措施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服务贸易实行保护。我国服务业基本上属于“幼稚产业”,除了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旅游、运输等传统产业外,涉及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发展都不够成熟,目前还无法与外国匹敌。gats对发展中国家做出了很多保留与例外,特别是在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市场准入、逐步自由化,以及对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发展援助方面予以很大的灵活性。因此,要认真研究掌握gats的各项规则,充分利用这些例外,这些保护“幼稚产业”,提高发展速度。

5.加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建设

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市场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加强对gats、wto有关条款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人原则及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在立法的同时,要注意与国际接轨,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废除妨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法规,修改、完善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率和法规。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继续推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但就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而言,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尚不成熟,世界服务贸易利益新格局还尚未形成。为顺应这一趋势,我国需不断调整国内经济政策,争取打破服务贸易垄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同时要加快法务立法,建立系统的法规体系,并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邓世荣: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m].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03)

[2]郑吉昌:国际服务贸易.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05)

[3]赵永宁:浅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1,(8):182-183

[4]马牧云: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02,(9):19-29

[5]张蕴如:中国服务业的开放度与竞争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02,(4):34-37

[6]关龙:wto框架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应对策略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1):43-45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第7篇

郭金龙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对京交会和峰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国各地区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说,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引领经济转型发展。服务贸易因其灵活、创新、开放的特点,日益成为各国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中国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战略举措,也是北京市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郭金龙说,北京市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入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科学技术服务、互联网和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和旅游服务、健康医疗服务等六大重点领域扩大开放。深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培育若干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品牌,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积极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打造服务贸易新型网络平台,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各服务行业之间融合发展。我们将充分利用好京交会这个全球服务贸易交流合作平台,凝聚共识、挖掘商机,努力营造服务贸易发展的良好环境,在互利共赢中推动世界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繁荣发展。

高虎城在致辞中指出,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粘合剂”的作用日益凸显。服务贸易带动各国产品和服务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获取增加值的主要领域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支持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和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3个文件,决定在天津、上海、深圳等10个省、市和哈尔滨新区等5个部级新区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逐步完善服务贸易支持政策。“十二五”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速达到14.5%,为世界平均增速的2倍,2015年服务进出口额达到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居世界第二位。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中国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虎城表示,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服务需求持续扩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产进口需求明显增加。居民消费结构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旅游、文化、娱乐、健康等生活需求快速上升。“十三五”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将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期。到2020年,中国服务进出口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为世界各国服务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高虎城强调,中国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服务业为重点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积极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管理体制、促进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模式,着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在服务贸易领域深化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中国商务部将继续支持京交会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把京交会培育成为深化合作的平台、扩大开放的窗口、引领创新的舞台。

王安顺主持峰会。澳大利亚前副总理马克・维尔,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及戴姆勒集团、惠普公司等知名企业高管在峰会上演讲。

本届京交会突出“开放、创新、融合”的理念,紧紧围绕服务“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聚焦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务和旅游、健康医疗六大重点领域,举办6场国际论坛和8场行业大会,推出106场洽谈交易活动。

据了解,本届京交会由中国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聚焦“服务贸易的创新与融合”,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全球服务贸易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自2012年起,京交会每年5月28日在北京举行,是目前全球惟一涵盖服务贸易十二大领域的综合型服务贸易交易会。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3741家企业及2.3万名客商共飨这场全球服务贸易盛宴。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中国紧跟世界的步伐,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文章重点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当前国际新的形势及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若干能够促进中国服务贸易又好又快发展的建议。

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不断发展,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排名不断上涨,贸易额不断加大。随着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不断提升,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服务贸易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于当前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1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整体水平仍然偏低,缺乏整体竞争力

2007年,在世界15个经济体中,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与服务贸易进口额分列第7位和第5位,其规模较前几年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服务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3.9%,位居世界第7位,与美国、英国和德国还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商品与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而我国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9.44%,在15个经济体中居于末位。按照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计算,我国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自1992年以来基本为负数,且变动幅度不大。

1.2中国服务贸易知识含量不高,结构缺乏合理性

2008年上半年,运输和旅游收入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27%和28%,支出分别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33%和23%,收支合计占服务贸易总规模的56%。而对于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专利、版税和许可证费用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所占比重很低,呈现出贸易逆差。

1.3中国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出现东强西弱的现象

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城市化水平较低,导致现代服务业地区发展也不平衡,服务贸易的地区分布过于集中,出现东强西弱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服务贸易发展态势良好,在咨询、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行业所占份额较大,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虽然有所发展,但规模较小,所占份额仍然很小。同时服务贸易收支也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和广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2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得中国服务贸易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2.1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

现阶段,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且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有影响的战略产业与行业。要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等行业,从而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2积极稳妥地加大服务贸易的开放力度

有研究表明,政府管制总体上是不利于竞争的,政府管制对竞争行业的影响更为显著,加大国内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力度,改革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不高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质量,逐步形成规范,统一的市场,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创新动力,改变我国服务业发展落后的现状,最终将有利于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2.3加快服务贸易立法

针对目前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中国应客观地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把握,找出在各个服务贸易领域中现存的基本法律法规缺位和不足的部分,在保持与服务贸易基本法原则相一致、与服务贸易现行法律规范相对应、与现行非服务贸易的法律相协调的基础上,根据服务贸易领域中现行行政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和司法实践,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服务贸易法规,确保我国的服务贸易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得到稳定的发展。

2.4加快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思考

一、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提升需求。重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清晰地认识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关注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希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对经济发展和服务类型的全面升级。

二、经济全球化深入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

1.经济全球化发展时代的变更

我国从1970年到1990年经历了3个实际的经济变化时期,1970年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货物贸易阶段。从1970年末到1980年末期,将近20年的阶段全球经济以制造业作为主体。到1990年,世界经济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开始趋向于服务经济发展的模式。

2.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划分的评价依据

针对服务经济全球化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主要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对外投资开始倾向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拓展,成为并购的工作重心内容。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服务贸易也在不断的调整和进步,呈现出未来良好的发展倾向。

3.经济强国的评价标准是服务经济社会

通过服务经济的社会状态能够评价社会的整体经济情况,具有良好的产品品质,能够符合自我调整的平面化经济结构,实现对国家经济的全面支持,就能够被评价为经济发展的强国。因此,具有服务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类型,具备了经济强国的评价标准需求。

4.服务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价值

针对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局势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时代背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价值,根据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满足服务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国家经济进步的重要价值体现。

三、强化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空间和重心的转变

1.提升我国商品价值

通过强化的发展服务贸易的模式,能够成功地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的需求,并且能够将传统的经济发展重心转变到先进的领域当中去。开展强化的服务贸易模式,能够充分地提升我国商品的价值,促进我国整体的市场经济收益效果,实现对我国市场经济收益的高效需求。

2.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在具体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我国社会需要认识到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进行市场经济工作重心的调整,在实际的经济运作环境下进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证基础市场经济发展结构符合服务贸易的发展整体需求,并且能够关注到自身产品生产的质量。

3.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革新

针对我国社会生产效率进行调整,还需要进行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革新运作,保证将第二产业作为主导经济发展的动力,将第一和第二类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向第三产业靠拢,并为第三产业充分服务,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充分支持。三种社会生产组织的高效率合作,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转型实践。

四、加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路径

1.战略开展的步骤

针对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提出科学的战略设计和部署,需要观察到战略开展的阶段和步骤性特征。从2010年开始,我国重视对服务经济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经济夯实基础。再到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的发展战略应用,促进社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到2020年,计划实施全面的发展进步措施,希望能够获得更加合理的发展战略。

2.战略空间的布局

针对我国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开展战略空间的布局,实施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内容,通过城市作为服务贸易的中心,采取港口和交通枢纽共同协作的模式,进行良好的经济拓展性发展战略运营,满足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满足我国从周边到中心,从浅出到深入的发展目标。

3.战略开展的措施

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挥进行科学的观察,通过实现战略措施得到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进展,需要从战略和计划部署的细节合作中得以实现。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采取战役的方式进行任务的逐一计划和达成,满足未来服务型贸易发展的具体需求,保证市场经济的良好运作。

五、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发现,针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的情况提出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计划和部署,能够实现对我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并且不断地拓展和提升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对我国经济的全面推动作用,体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背景下,为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奠定良好的辅助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俊.“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2,06:54-57+66.

[2]程炜杰.贸易摩擦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3,11:38-42.

全球服务贸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服务贸易;人才培养;高职教育;教育国际化

作者简介:李瑞丽(1972-),女,山西祁县人,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商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服务贸易。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标准对接,能力开发、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编号:201525),主持人:李瑞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7-0058-06

中国贸易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服务贸易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高附加值的服务贸易在提高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促进民众就业并提高幸福指数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国际竞争地位的日趋上升,中国市场已经占据世界市场的重大份额,中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我国过去的经济体制不再适应未来中国的发展,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在以服务业跨国转移和要素重组的世界经济转型中,中国应该把握当前机遇,大力发展全球服务贸易,深度参与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全球知识转移与技术研发中获益,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由“世界加工厂”走向“世界创新中心”!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特征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全球服务业逐渐取得经济主导地位,全球产业结构由“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热点。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为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增速的两倍{1}。中国已跃居全球服务贸易第二位。“十三五”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0%以上,占外贸比重达20%。服务贸易将成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新举措。

(一)离岸服务外包发展迅速,KPO份额明显增加

全球服务外包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跨越低廉的人力成本阶段,跨国公司在服务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方面份额日益增加,更加看重中国的技术创新和知识能力。2015年,中国在电信、计算机和信息领域的服务出口为270亿美元,同比增长25%,专业管理和咨询领域服务出口291亿美元,增幅为13.6%,广告服务使用费出口、文化和娱乐服务使用费出口、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同比增长分别达37.1%、43.9%和64.9%{2}。2016年1月,我国企业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达605亿元,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达436亿元,同比增长37.5%。其中知识流程外包(KPO)比例为131.8亿元,同比增长47.8%。{3}同时,我国生物医药、广告媒体、动漫游戏、工业设计等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快速发展,中国服务外包结构日趋优化[1]。

(二)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拓宽,出口结构日合理

中国巨大的市场也备受全球市场瞩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网上零售市场,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达10%以上,中国消费者不仅在商品消费方面将保持巨大的需求,同时在教育产业、金融保险、养老服务等方面都有潜在巨大需求。中国在改变着“代加工”的世界加工厂命运,鼓励进口和自主研发先进技术和高端服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重新布局。随着“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实施,基于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中国全球服务贸易在各垂直行业融合加深,领域除制造业和信息技术外,还延伸至交通运输、能源、卫生健康、信息服务等行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生产效率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

(三)服务贸易开放政策明确,贸易环境不断优化

随着“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的服务贸易相对优势正在凸显,正在形成特有的服务贸易经济发展新趋势,中国服务贸易在全球市场已经形成基本稳定的地位。2015年以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同意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现代服务业市场逐步开放,对于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实施外资准入限制。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先后在金融、商贸、航运、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等六大领域开放;2015年北京出台《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2016年国务院决定在上海、深圳、海南等10个省市和5个部级新区开展为期两年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中国服务贸易环境正在形成。

二、全球服务贸易人才需求显现了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薄弱

全球服务贸易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总体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有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总水平增长了5.7倍。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成了国际贸易竞争的新领域,并且成为了一个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如印度连续数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主要得力于其服务业的发展。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日益转向服务导向,服务业在GDP占比从2003年的64%增加到2013年的70%,而同期制造业占比从26%下降到19%。再以服务贸易最为发达的英国为例,在2014年11月到2015年1月间,英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545亿英镑,进口总额为312亿英镑,服务贸易顺差幅度达到233亿英镑{4},而同期英国货物贸易则持续逆差。与之相反,我国的服务贸易尽管发展迅速、规模不小,但在过去的20年中持续逆差。据商务部2017年2月24日消息,2016年我国服务贸易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预计世界排名将继续保持第二。美国成为我第一大服务贸易逆差来源地,逆差达523亿美元{5}。除了制度因素之外,这些巨大的贸易逆差背后实际上隐含了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和素质的不足,成为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限制因素。

从政策层面来说,自2015年1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出台后,国家深入推进服务贸易进一步优化发展的政策举措层出不穷。2015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8号)出台后,商务部又于2015年9月获得国务院批函,为推动服务贸易加快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建立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2017年1月12日,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7〕5号)明确指出要优化服务改革,在服务业领域重点放宽银行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外资准入限制,放开会计审计、建筑设计、评级服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推进电信、互联网、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等领域有序开放。通过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17年1月19日,国务院又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2017〕7号),也明确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要“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第三方物流、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认证、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业”。随着“互联网+”战略和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产业在持续地变革:“互联网+”推动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产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成为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

从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对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来看,对熟悉外语又精通外贸和平台运营实际操作能力的商务及进出口通关、跨境营销与服务等跨境类电商人才的需求非常高。从《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调研来看,对大专学历的需求占比达72%,而本科及以上仅占了28%{6},总体上倾向于高职人才。尽管有如此利好的市场就业前景,以迅猛发展的杭州跨境电商产业为例,人才成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产业的发展,这种发展的不匹配由此带来了相关人才缺口的问题,现有人才远远不能够满足行业的发展。

事实上,高职层次、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可以参与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专业领域很多。面对我国服务贸易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未能就服务贸易发展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做出适时反应,高等职业教育w系的国际化程度还非常欠缺,对于培养具有在全球服务贸易新时代下的高职层次、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战略认知。而认知和行动上的迟缓,必将成为制约我国参与全球服务贸易发展、提升我国服务贸易水平、打响“中国服务”品牌的一个障碍。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差距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人才参与全球服务贸易的国际化视野不够

尽管我国高职专业设置已经囊括了全球服务贸易全部的领域需求,但是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是简单技能导向型,在教学、实践、外语能力和职业伦理等方面与全球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存在很大脱节,不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忽略了对国际视野与国际规则的培养。这就造成一方面全球服务贸易增加对具有相当职业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而另一方面缺乏国际视野的大量高职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工作岗位的悖论。目前,虽然一些地方院校已积极开展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但目前学校主要以与国外进行人才交流、课程引进为主,在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系统知识体系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高职人才参与全球服务贸易的创新力不足

服务贸易的全球化发展对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提出更多更高的创新挑战,从事全球服务贸易经济的人才需要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并需要有国际竞争意识。然而,囿于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生态环境的先天不足,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源问题、质量问题等都对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造成重重阻碍。

(三)全球服务贸易需要高职人才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建设

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对高职人才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服务贸易相关专业学生要着眼未来拓展能够更好适应跨境融合的能力。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呈现出对员工综合素养尤其是员工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创造性或创新性能力以及员工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多元文化理解能力的日益重视,这些能力越来越被众多企业视为对员工的基本能力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建设必须加强国际化合作。而国际化的内涵则不能简单理解为引进外部模式及合作伙伴,更需要将国际化的视野内化到教学过程中。

三、实现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路径

尽管当前全球化进程遇到一些阻力,但不可忽视的是,全球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部分日益来自于服务贸易的贡献。服务贸易被称为“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因此,在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以服务贸易和服务经济助推经济增长和效率改善的过程中,必须积极探索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路径。

(一)宏观路径

全球服务贸易的增加对各国服务经济的发展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及政策的协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间的政策匹配和协同成为推动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快速发展的跨境服务贸易企业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型人才的巨大需求,必然对相关的学校与机构按照全球服务贸易人才标准实施教育国际化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实现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探索。

1.树立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对实现“开放、包容、共享、创新”的教育理念而广泛开展的教育实践。对于高职教育的国际化,首先要改变对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是不同层次的观念。在很多发达国家,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只是不同类型的教育,是培养能力的侧重点不同,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职业取向来选择教育的类型,同等地服务于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存在只需要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不需要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说法。例如,欧洲一些国家的应用科技大学系统事实上已经成为全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典范。其次,高职教育是开放教育。尽管高职教育的核心使命是服务于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但并不是说高职教育的发展不需要关注国际上政治、经济、技术、法律、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趋势。恰恰相反,正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相关和联系,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有开放的、国际化的视野,以积极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格局的姿态,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合作与融通。改变我国传统高职教育的模式,可以在中外合作院校间进行学分互认,根据服务贸易规则,开发通用全球服务贸易的人才认证与课程体系。

2.顶层设计高职教育国际化体制机制。教育国际化一定是在不同国家之间教育本身互通有无、互相参与的过程,其本身也是全球服务贸易的一种类型。我国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机构首先要转变过去的教育观念与工作方式,明确其战略地位和重要性,各级政府要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国际视野角度进行高职教育国际化的顶层设计,全方面实施地方高职教育与国际接轨[3]。如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地区,鼓励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对接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和实训实践,开展交流和合作,探索瞄准国际前沿的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区域先行试点开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类高职教育国际化,按照服务贸易人才培养规格和服务贸易指标体系,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评价体系,加强制度与机制建设,做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体制机制保障。从长远来说,高职教育的国际化探索也有利于今后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向沿线国家输出服务贸易,包括基于高职教育的教育服务贸易。

3.以产学联盟促进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除了依托自上而下的制度推进、机制设计和向国际先进学习外,高等职业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还须注重加强与本区域服务贸易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协同。高职院校要依托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特色服务经济项目,与本地服务贸易企业建立联动、共建、共享的机制,以此增加校企之间的紧密协作,创新性地在各地服务经济的特色领域建设具有特色的、叫得响的服务贸易专业品牌。借助本地服务贸易企业的专业人员和跨境业务实训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思维及创新创业能力,同时,这些培育好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和思维、能够胜任全球服务贸易业务的学生也会更好地促进本地服务贸易企业生态系统的发育。

4.开通国内外双向的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新一轮的服务贸易是在新兴技术的支撑下发展的,“互联网+服务”的模式成为新一轮服务贸易的典型特征。在新兴服务贸易范畴内,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各国竞相在高附加值的国际化服务贸易领域展开竞争。在推进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向发达国家的学习,另一方面也需要开创具有自己特色的高职教育模式。例如,我国已发展出具有世界水平的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环境。我们的高职教育能否协同这些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向世界提出具有服务贸易通用的高职教育模式与高职教育内容,开发具有服务贸易通用的国际课程与课程资源,开通我国与世界能双向交流的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这也是高职教育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一条路径。

(二)微观路径

在教育国际化实施路径的微观层面,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已经意识到培养有国际意识、具有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型与跨文化交流能力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但由于高职院校客观实际困难的存在,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国际化从参与的院校来看,还存在参与院校数量有限,参与的国家与地区有限等问题;从院校开展教育国际化存在困难看,还存在学生外语能力基础薄弱,职业教育用人体制的困惑和服务贸易国际技能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难校层面还需从参与全球服务贸易的人才需求出发,进一步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教育国际化的对策。

1.与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为我国高职教育培养企业岗位需求的适用性人才做出重要贡献,企业对我国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需要共同培育以区域服务贸易国际业务-产业-院校-人才为一体的教育和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学习借鉴德国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的模式和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体系,积极开展与大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共建共享,突破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在开放、联合、共建、共享的原则指导下,实现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将产业发展与服务类专业建设相对接,融合贯通现有不同专业,前瞻性地开发市场紧需的专业,以市场需求和就业创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形式,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更好地为未来现代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培育高素质的人才。

在从事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院校,高校应主动与服务贸易企业(包括离岸服务外包企业)参与到本地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鼓励这些企业为高职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实习的岗位,政府可以对提供实习实训岗位的跨国企业给予激励与支持。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因有良好的国际视野,更理解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更熟知国外职业教育中企业参与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使命感,也更有积极性主动参与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这样高职院校与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国际一流的先进知识与技能,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与就业机会,并为服务贸易跨境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4]。

2.推进符合全球服务贸易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国际化。高职院校应以人才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服务外包专业结构,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增设服务贸易等相关课程。在开发开设新课程体系时,需要注意对照国际实践,参照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职教育和培训体系。在引进国际化课程时需要对国际化课程重新构思,结合本土消化,创新课程体系。开发服务贸易通用的国内课程,把我国优质学科与课程资源推广出去,互通有无,提高国际课程校本土化水平,努力构建面向世界的开放教育体系。在教学实施中,对于服务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性教学。改变大学课堂外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分离现象,增加外语在专业课程中的运用,鼓励用双语讲授专业课。一门课程可安排多专业方向的多名校企教师共同讲授,跨界不同学科,互通不同教师的专长,创造具有教育国际化的校园文化与学习环境。

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服务贸易师资队伍。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与自身知识的不断完备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保障。高职教育应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用人体制,不能把唯学历作为招聘的唯一标准,要从招聘教师的国际视野、从事服务贸易方面的潜质、能力与经验上作为招聘的重要考评指标,优先直接聘用具有全球服务外包企业管理经验背景的人员担任教师。对已经在岗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在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做访问工程师,鼓励教师围绕服务贸易素养、知识、技能的要求大胆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引导教师从企业管理实践视角出发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反思和改进,鼓励教师探索与合作的服务贸易企业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行动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服务贸易创新人才,为教师开展国际研修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国内外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的服务贸易要构建起国际竞争力,必须更加前瞻性地培养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高职院校与政府、相关企业、行业协会、世界标杆企业和高职教育系统等诸多方面的合作伙伴联动起来,对于推动高职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不仅可以提升和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对接本区域的服务贸易,通过培育更加具有适应性和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推动本区域服务经济的健康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既是全球服务贸易的一种类型,也是服务贸易的人才保障。面对全球服务贸易纵深发展的机遇,通过高职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新模式,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必然使命。

注释:

①②③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2016。

④数据来源:中国服务外包网,2016。

⑤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2017。

⑥数据来源:杭州市2016-2017年度跨境电商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2016。

参考文献:

[1]陈德铭.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世界经济新增长[J].人民论坛,2011(15):10-11.

[2]张琳.“十三五”时期中国外贸形势展望:机遇与挑战[J].国际经济合作,2015(9):34-38.

[3]李明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2):116-120.

上一篇:骨科疾病护理范文 下一篇:健康护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