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6-22 06:15:08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其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正面影响

1可以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步建立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发展对外经贸合作,这有利于消除我国目前经济管理体制中的弊端,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进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有利于我国经济加快发展。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而且资本、技术和人才也相对不足。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最大可能,它带来的国际分工的大发展、产业的大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大流动,对于弥补我国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缺口,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整个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3有利于我国建立现代经济结构。一国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现代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变革。而参与经济全球化,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了机遇,可以直接利用最新或较先进的科技成果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经济,绕过传统工业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在建立现代经济结构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有利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知识创新战略。在全球高新科技蓬勃发展、知识经济在西方发达国家悄然兴起的时候,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并着手拟定知识创新战略。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实现以上战略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可以依托和开发自身的人力资本,充分利用人类知识、技术、信息资源,打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在未来知识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不可避免地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因素和风险。

1经济全球化可能诱发国内金融风险。在金融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尤其是国际“游资”,以很快的速度出入于各国的资本市场,在给各国带来巨大资本供给的同时,也给各国的金融市场带来很大冲击,甚至诱发金融风险。在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实力不强、资本市场不完善、政府金融调控机制不健全、资金周转不灵活的情况下,如不加防范,国际游资的冲击就可能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

2对产业结构的负面影响。在全球经济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如接受发达国家扩散的低层次产业,就会形成与其高层次产业的垂直分工,因产业结构的单一性、纯属性,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会受到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周期的不良影响。

3对市场占有的负面影响。伴随着跨国公司的“侵入”,市场更多地被外资所占有,国外市场已被发达国家所瓜分,发展与发达国家凭目前的经济实力抢占国内外市场,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危害。

4对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而把高污染、高耗费、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把危害人体健康的工业废料倾倒在穷国的土地上。其结果是一方面强化了发达国家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垄断地位,发展中国家虽然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得到较大发展,但资源浪费严重,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而把劳动力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外,还成为工业品的生产基地。发展中国家经济和高新技术落后,不得不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后发效应”。

二、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要对策

让中国经济走向全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是一大机遇。我们应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应该注意采取几个方面的对策:

(一)增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是首要任务。全球化首先是金融自由化问题,所以加强我国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加大国家对金融运作的监管力度,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二)加快国有经济改组步伐,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国有资产过分分散,1995年中国500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和总利润还不及美国500家大企业的前3家,中国为数众多的轿车制造厂,迄今还没有一家达到当代技术所要求的最小经济规模,由于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使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问题。目前世界排名前500名的跨国公司,已有200多家来华投资,且技术水平较高,项目规模较大,在对外开放和外资进入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特别是在日用化学、饮料、轮胎和部分机械电子行业中,国内企业受到严重冲击,面临生产萎缩和被挤垮的危险。

(三)培养大型跨国公司,这是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目前我国的跨国公司无论在数量、质量上,还是在经营规模、国际地位上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通过企业重组和联合兼并,培育我国大型生产性、综合性跨国公司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政府应给予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支持,使我国企业更多地加入跨国经营的行列。

(四)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我国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科技进步。全球化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占有和运用越来越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国家和企业的竞争优势已从过去以资源和成本为主转向以技术和管理为主,谁在科技上占有优势,谁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世界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不惜投入巨资进行技术开发,有资料显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38%以下,与世界上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国际竞争力。

(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维护我国对外经济利益,是我国企业参与跨国经营的必要保证。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国际经济关系的协调中应紧密联合起来,协调彼此的立场和观点,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同时,亚太地区是我国进行贸易、投资、金融活动的重要地区,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协调,是发挥我国政治经济大国作用的重要表现。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政府保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经济援助贷款,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此外,要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应有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更加关注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业、高科技产业等知识经济领域的问题时就更为重要,这对我国跨国经营有重要地促进作用。

上一篇: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下一篇: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