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探索

时间:2022-10-15 10:15:47

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探索

摘要:从三个方面对学习方式进行分类,阐述了各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指出在选择学习方式上,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进行选择,要多样化。

关键词:学习方式;多样化;探索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合学生学习并在学习时偏爱、喜欢或经常使用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它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适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理论上说,学生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策略以适应不同风格教师的教学;反过来,教师也必须采取各不相同的教学策略适应各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故“因材施教”早就作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

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面临同样的学习,但是,不同的学生所需要的时间却不相等,所以教师对学生采取的策略、施加的影响也应有别。如果以统一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必然导致教学在多数或部分学生身上的失效。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探索,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太多,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按学习的内在品质:分为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2)按知识的获得方式:分为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3)按学习的组织形式:分为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

一、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

主动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自主性,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在活动中处于主动的地位。主动学习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我意识、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发展自身主体性的进程,它不仅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判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它打破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弊病。

主动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不仅使学生在生活上不依赖父母,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而且,能在学习上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学会预习、复习、自学和课外阅读、做作业等,使学生做到想学、会学、坚持学,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它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全面优化课堂的教学过程。

主动学习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挖掘学生的潜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于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所以还需要我们对主动学习的过程进行很好地调控,才能保证学习效果。

被动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对象、学习过程由他人决定,学生是被动、顺从的,学生无需自我规划,学生无法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导致自我控制、自信心、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等各种能力得不到相应地发展。尽管这样,被动学习仍然存在,特别是对自主能力较差或尚未形成之前,自我概念较弱的小学生来说被动学习有利于学习习惯的逐步培养。

主动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所以,应该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逐步过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

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合作”,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整个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主,通过学生在组内的交流与合作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在评价学生时过分强调成绩的高低,按名次排队,致使有些学生感到压力大、负担重、焦虑感过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减少学生学习中的焦虑,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合作学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发展的能力。

合作学习首先是分组,一般四人组成一小组最为灵活、高效。这种分组可以由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分组,在分组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让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利用互补优势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同时组间要保持同质,这样组与组之间才有可比性,才能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所以,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合作学习的优势较为明显,能培养学生自尊感,同时也能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协调合作能力。这一点也符合学习即社会化过程的观点。学生的分组学习,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而且对双方学生都有好处。

个体学习中学习任务由学生个人单独完成,学生之间是竞争的关系,很少有合作学习,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评价时依据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来进行。可以看出个体学习容易形成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但另一方面却失去了向同伴学习和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机会。

有些学生喜欢独立学习,与其他人在一起时,不易集中注意力或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从而使学习效率下降,而有些学生喜欢与其他人一起学习,在集体的环境中相互激励、增进学习效率,所以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来确定是采取合作学习还是采取个体学习。

三、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对学生来说学习的对象是前人或他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描述解释和经验,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等途径间接获取这些知识与经验,并且学习内容又是前人对人类经验科学归纳分析的成果。因此接受学习不需要花时间亲身经历,所以它是人类特有的、高效的学习方式。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包括任何发现,强调接受和掌握,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学生形成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失去主动性、能动性,形成“顺从”型的个性。

探究学习是学生在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际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探究学习中尤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把全部的精力、思维发动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探索研究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灵活地掌握和使用。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预测的能力、交流结果的能力等,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究学习与发现式、启发式教学有所不同,它在学习内容上侧重于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全体参与,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并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

学习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偏重于对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应该通过对教学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培养学生重视实际解决问题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强调主动性是针对学生过去过分被动的学习而言的,是为了追求学习的有效性。接受学习对知识的积累是重要的,只是过去过分强调接受,而对学生的探究精神不够重视。从前面的论述中,我们知道这些学习方式都客观存在而且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在学生自主能力较差时教师应该主导学生的学习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适合学生自己学习的学习方式,随着学生自主能力的增强应该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至于学习的组织方式不一定都用合作学习,而且个体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从知识获取方式来说,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应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而抉择。在学生尚未形成较强的自主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不习惯探究学习时,教师应该主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及探究学习,并注意培养合作技能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发现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并应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各种学习方式均有其优势和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适应新课程的类型与特点。学科课程的知识一般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适合于学生接受学习,后者则适合于学生探究学习。另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受学习内容的制约,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选择的学习方式也应有所区别。比如数学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所以应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上一篇:试论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法律信仰的塑造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及其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