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分析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监测

时间:2022-10-15 07:54:34

研究分析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监测

【摘要】 目的 对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监测进行分析。方法 75例住院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待患儿用手直接进食或吮指时进行手部采样, 并于清洁手部后再次采样, 对清洁前后患儿的手卫生监测合格率行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 75例儿科病房患儿手部清洁前手卫生监测合格率、细菌菌落数分别为9.33%(7/75)、(38±14.17)cfu/cm2, 手部清洁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细菌菌落数分别为82.67%(62/75)、(8.3±5.10)cfu/cm2, 手部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监测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202

手卫生是指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其中, 洗手是指医务人员采用洗手液、肥皂与流动水进行洗水, 以去除手部细菌、污垢、碎屑等;而卫生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采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从而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是指医务人员在常规洗手后再进行卫生手消毒的过程[1]。提高手卫生的合格率, 对控制院内感染,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院以75例儿科病房患儿为例, 分析患儿手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本院儿科在2013年5月~2014年5月住院的患儿75例作为观察对象, 男女比例为42:33, 年龄8个月~10岁, 平均年龄(3±1.08)岁;患儿的疾病类型包括:消化系统疾病23例, 呼吸系统疾病36例, 其他疾病16例, 其中有静脉留置针者19例。

1. 2 方法 待患儿直接用手进食或吮指时, 对患儿手指进行采样, 采样后指导患儿家长或亲自对患儿进行手部清洁, 待清洁完毕后再次进行手指采样。采样方法为:并拢患儿五指, 应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于患儿双手指曲面由指根到指端来回、转动擦拭各2次, 之后剪去医务人员手接触部位棉拭子, 将剩余棉拭子放入装有10 ml采样液的试管内, 送去检验科检验。

1. 3 评定标准 患儿手卫生监测合格率评价标准为:采样面积按照30 cm2计算, 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的Ⅲ类环境标准, 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 不可检出致病微生物。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手部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对照 对75例病房患儿手部清洁前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进行分析对照, 患儿手部清洁前仅有7例监测合格, 合格率为9.33%, 平均细菌菌落数为(38±14.17)cfu/cm2;手部清洁后有62例监测合格, 合格率为82.67%, 平均细菌菌落数为(8.3±5.10)cfu/cm2。患儿手部清洁后手卫生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清洁前, 且细菌菌落数明显低于清洁前,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清洁前患儿手细菌检出情况分析 对患儿手部清洁前的细菌检出情况进行分析, 检出细菌的68例患儿中, 共检出腐生葡萄球菌27例, 表皮葡萄球菌22例, 微球菌11例, 大肠埃希氏菌6例, 白色念球菌3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黏质沙雷氏菌各1例, 其中有部分患儿检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

3 讨论

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 我国每年约有8%~15%左右的患儿发生医院内感染, 由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 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严重者还会引起患儿死亡。因此, 如何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 也是临床十分关注的话题。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患儿手部存在细菌, 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基于这一现象, 加强手部清洁, 对控制院内感染也十分重要。

本院将75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在患儿手部未清洁时进行手部采样, 通过手卫生监测结果显示, 患儿在手部清洁前手卫生监测合格率仅为9.33%, 检出手部细菌包括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微球菌、白色念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黏质沙雷氏菌、变形杆菌等。对患儿手卫生现状展开调查, 患儿手卫生监测不合理原因主要是因为患儿及家长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足, 洗手能动性差, 导致患儿经常吮吸不干净手指, 进餐前不洗手。此外, 医院方面对于患儿手卫生的管理也不是十分严格, 未能详细叮嘱患儿家属做好手卫生工作, 患儿在治疗期间, 吃零食时直接用手去抓, 很少有人洗手后再进食。还有一些患儿由于年龄太小, 大小便管理困难, 在治疗期间经常出现随地大小便, 用过的纸尿裤随处乱丢的现象, 这样不仅影响医院的环境, 造成床单污染, 还容易导致患儿发生院内感染[2]。

基于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监测的不理想现状, 建议医院从如下三点加强干预与管理:①加强病房管理。医院需提供给患儿一个相对清洁的住院环境, 病房内设置有盖的垃圾桶, 方便患儿及家属丢弃垃圾, 以避免垃圾乱丢现象;②加强卫生宣教。对3岁以上患儿, 以及患儿家属加强卫生宣教, 使之明白手卫生的重要性, 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针对年龄较小, 有吮指习惯的患儿, 家长也应加强管理, 经常擦拭患儿手指, 尽可能减少手部细菌。③完善病区洗手设施。为每个病区设置洗手设施, 方便患儿洗手, 并配置洗手液、消毒剂等, 指导患儿家属正确的洗手方法, 以保证手部清洁的彻底性, 杜绝致病细菌滋生[3]。

综上所述, 儿科病房患儿手卫生现状不理想, 容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临床应深入分析患儿的手卫生影响因素, 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对策, 尽最大程度改善患儿的手卫生现状, 降低院内感染率,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母方, 赵玉兰, 母楠.住院患儿手卫生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 2012, 5(8)169-170.

[2] 高清华.儿科病房护理不安全因素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 2013, 20(3):184-185.

[3] 陈艳丽, 郑琼, 张蓉, 等.门诊儿科患儿家属手卫生调查及干预措施.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 24(12):342-343.

[收稿日期:2014-10-09]

上一篇:内镜室感染因素探讨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以三权分置为契机推动农业经营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