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村的绿色信贷

时间:2022-10-15 06:52:05

产业新村的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助力广安率先走出了一条“产村相融”的惠农兴村之路

近年来,四川省广安区联社以“惠农兴村”和“扶微助小”两大惠民金融工程为载体,找准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为金融服务重点,以信贷投放为支撑,结合“产业围绕新村转,新村依托产业建”的工作思路,政企合力推进“产村相融”成片示范建设。三年来,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4亿多元,不但支持4.1万户农户致富增收,还助力地方党政率先走出了“产村相融”互动的惠农兴村之路。

促转型,产业基地连片推进

走进广安河东现代农业园区,只见田成块、土成方、菜成片,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广安作为丘区,能有数万亩甚至几十万亩农业基地,这在四川并不多见。广安区联社细分市场、深入研究这一模式,找准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这一农业产业化经营链中的桥梁与纽带,并以此为金融服务切入点积极推动园区高标准农业建设,使得农信社与“产村相融”的互动效益最大化。

观塘镇望坝村的“思源红”绿色生态葡萄园基地在广安区联社的支持下,现已成为四川省丘陵地区最大规模的集生产、观光、科教于一体的连片设施葡萄生产基地。园区从2009年1月开始建设,总投资已达1000余万元,共引进欧美、欧亚等优质葡萄品种13种,成为夏、秋、冬三季均有葡萄挂果的葡萄种植园。农业产业形成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金融服务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广安区联社的建议下,“思源红”葡萄基地转型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着力打造集水果、采摘、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园区。

布终端,畅通农村支付结算

广安区联社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新村建到哪里,配套设施就跟进到哪里;产业发展到哪里,金融服务就布局到哪里。

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是包括新产业、新民居、新设施和新服务在内的多位一体的配套工程,让老百姓既要住上好房子,又要过上好日子,更要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在推进“产村相融”互动中,广安区联社将畅通农村支付结算作为支持“产村相融”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彰显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从2011年8月起,开始向广大农村布放EPOS等自助服务终端,解决农村结算难问题。到2014年年末,累计布放EPOS机具1081台,村级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119.73%,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金融支付结算“村村通”。与此同步,加快在乡镇上布放ATM等24小时自助设备,2014年8月实现了“乡乡通ATM”,让24小时金融服务惠及每位农户。

创品种,满足农村致富需求

依照“新村依托产业建、产业围绕新村转”思路,广安区联社积极支持区委、区政府“节点式、串联式、网格式、组团式”四种新村建设模式。2014年至今,广安区联社累计发放农民新居贷款9440余万元,支持了5400余户农民修建新居和新居集中建设。目前,广前线新农村示范片全面建成,渠江流域灾后美好家园建设彰显特色,“产村相融”成片建设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在四川全省推广。

随着“两化”互动和统筹城乡步伐加快,原有单一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已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在推动“惠农兴村”与“产村相融”结合过程中,广安区联社以四川省联社开发的三大系列贷款品种为基础,结合区域经济实际和客户现实需求,对现有贷款品种进行整合和创新,以现代农业项目资金为牵引,整合信贷资金用于现代农业,改变了过去信贷资金“撒花椒面”的投放机制。目前,广安区农信社创新推出的救灾贷款系列、创业贷款系列、党员贷款系列、微小贷款系列、帮扶贷款系列五大系列贷款品种与四川省联社推出的“四通”“两乐”系列产品形成互补,极大地满足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2014年,广安区信用社共发放28280户农户贷款,余额达到246259万元;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69547万元,余额达到235298万元。

链接

NO.1: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 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NO.2: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上一篇:学会把公司当成“家” 下一篇:美国修改跨境汇款规则以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