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创设初探

时间:2022-10-15 06:37:07

高中生物课堂问题情境创设初探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处于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中时,不仅更容易发现问题,而且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能生成新的问题或延伸出其他各类问题,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发展。基于此,当前对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进行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过生活、生产事例或事实创设问题情境

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结合,让学生面临需要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实,学生急需想知道为什么,就会激起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教学,主动、深入地进行探究学习。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时,设疑:盐拌黄瓜、糖拌西红柿时盘子里会出现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如果青菜有点蔫了,该怎么办?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植物既能吸水也能失水吗?又如,将几个苹果放在一个塑料袋里,扎好口子,过几天我们能闻到酒香,这是为什么?使用加酶洗衣粉为什么能有效除去血渍、奶渍?为什么用温水效果更好?为什么男性色盲患者的比例高达7%,而女性仅为0.49%?为什么洗碗水放置时间长了,水会变黑发臭,然后变绿,最后又变澄清?等等,可以说在生物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联系的事例,这是由学科特点所决定的,我们应当十分重视知识内容与实践经验相联系,多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参与教学活动,在体验、感悟、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

二、通过生物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1.利用课堂小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实际生活是学生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在课堂中若能增加一些来自生活中的小实验,则能大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细胞的呼吸作用》一节时,我拿了几个透明塑料袋进教室,袋内可以看见各有3个苹果,袋口扎得很紧,上课时我让几个同学解开袋口,闻一闻有什么味道。学生闻到有酒味,问题自然就在他们心理产生:为什么会有酒味?

2.通过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所列的实验有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为了验证以前学过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推导的正确性。这种实验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探索性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的实验来探索总结得出一些生物规律。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属于验证性的,如果在教学中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中,教材以菠菜为原料,经过实验展示了叶绿体的四种色素及其物理性质。而在新课程授课时,我就地取材,选择了五种实验材料:菠菜叶片、红薯叶片、葱叶片、枯黄的榕树叶片、红色的月季花瓣,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不同植物的叶片中含有的色素种类是否都相同呢?引导学生进入实验探究,并就结果进行说明,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结果能做出以下分析:看到菠菜叶出现四条色素带,分析其含有四种色素;看到枯黄的榕树叶只出现两条色素带:橙黄色、黄色,分析其细胞中没有叶绿素或含量极低;看到红色的月季花瓣只在滤液细线周围出现红色,并没有出现其他色素带,分析不含哪四种色素,同时说明花青素不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但肴到绿色红薯叶片、葱叶片也和花瓣一样没有出现四条色素带时,学生却没法理解,明明是绿色的叶子,为什么呢?难道没有叶绿素吗?我一边点拨一边再次设疑:红薯叶片、葱叶片含有较多的粘液质,色素被粘液质聚在一起了,所以提取不到色素,那么这又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经过引导,学生很快悟到:它们二者是不能作为该实验的材料的。由此学生不仅明确了不同植物叶片中所含的色素种类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实验材料的选择也是实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三、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局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进而产生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信息。如果直接进行矫正,由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其效果往往不佳。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独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必须经过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妨抓住这些错误信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样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反思、批评的能力。利用学生的错误来创设问题情境。除了可以纠错外,还可以引导探究,例如问:将绿豆制成绿豆芽,其有机物总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有些学生认为是增加,原因主要是来自生活的直观感知——重量增加了,其实这是学生对知识理解肤浅的典型表现,教师可借学生的错误搭建探究平台,创设问题情境: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少,我们不妨设计实验来证明,那么这个实验方案该怎样设计呢?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致是学生实验中常见的现象,这种“失败”未必是坏事,寻找“失败”原因就是一种探究,就是一次更高水平的学习。例如可以通过分析,看看是否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去做,还是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还是因为实验试剂出问题了,还是因为温度、pH调适不当造成等等,教师顺势引导,抓住这一时机进行一系列“错因”分析,就能激起学生再度探究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福州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学生参与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