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与高校学科建设之关系研究

时间:2022-10-15 05:06:29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与高校学科建设之关系研究

【摘 要】文章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与高校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为更好的开展学科服务工作,促进高校学科建设,有着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学科建设

高校的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展示高校的教学力量、科研水平及发展潜力的重要平台,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学科建设能够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吸引高学历人才,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办学的综合实力和社会竞争力。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部门,在学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文献保障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和学科发展目标,构建符合学科发展要求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科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学科服务工作,以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下面着重从学科服务工作的特点以及服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等方面,分析学科服务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是图书馆参与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学科化服务,就是以学科为基础,以学科馆员为核心,并针对用户专业及学科,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展开的介于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之间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1]这项工作主要是依靠学科专业素质和图书馆业务素质等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科馆员来实现和完成。

1.1学科服务具有学科性、专业性特点

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学者梁传杰[2]认为,学科建设包括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主要内容,即学科建设涵盖了高校办学最为核心的内容。学者魏燕[3]认为,只有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在社会中产生信任感、认同感,因而才有可能承接重大科研项目,产生重大科技成果。可见,学科水平成为高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知名度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学科服务工作要进行认真的学科文献调研工作,广泛征求学科专家、学者的意见,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及时提供学科服务,为学科建设的决策提供有学术价值的参考依据。因此,学科服务工作具有很强的学科性、专业性,对于学科建设和图书馆的发展,有着深远地意义。

1.2学科服务是具有主动性、个性化特点的深层次信息服务

学科服务的主动性,不仅体现在与对口服务院系的主动联系上,还体现在学科馆员主动围绕对口服务院系的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将分散的、不同载体形式的学科信息进行科学的收集、整合、分类、加工,形成适合学科专业需求的二次文献。例如:编写目录、索引、文摘等,还可以自建学科文献、二次文献数据库等,打造本馆的特色馆藏和特色数据库,满足学科专业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有重点地对女书的文献内容进行深度加工和标引,编写《女书文化研究论文索引》、编制文摘、简讯、内容提要、综述等[4],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成为本馆的特色文献。为高校图书馆创建特色服务、编撰二次文献起到很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关于个性化服务的说法很多,学者张琴[5]为个性化服务做了较恰当的定义,个性化服务(Per sonalized Service),指的是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来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服务。学科服务主要是由学科馆员主动到对口服务院系,了解专家、教授、学科带头人以及专业教师的文献需求,有针对性地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可见,学科服务工作不仅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助于高校的学科建设和办学特色的鲜明体现,有利于高级专业人才的引进,形成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

1.3馆藏资源呈现出网络化、数字化的特点

伴随大量电子文献的涌现,图书馆仅依靠纸质文献已无法满足用户需要,网络资源、数字资源不仅信息容量大,还具备纸质文献无可比拟的优势--便于检索与获取的特点,极大的提高文献获取效率。图书馆应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势,将馆藏纸质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将网络资源和数字资源转化为馆藏资源,还可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及专业教学的需要,购置文献数据库,以丰富馆藏资源和提升文献的利用率。例如:民族学院图书馆先后购入了“CNKI中国知网”、“万方全文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维普网”、“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等电子期刊数据库;购入了“读秀(中文学术搜索)”、“超星图书包库”、“时代圣典”、“书生之家”等电子图书数据库;还购买了部分多媒体、视频、光盘等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藏学数据库,丰富和充实了馆藏文献资源。

1.4服务模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传统的服务模式--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式”服务已无法满足网络信息环境下的读者需求,图书馆及时推出学科服务,有效地服务于学科建设,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需求,构建较为完整的学科服务体系,创建学科馆员和学科专业人员的交流平台。例如,学科馆员通过虚拟参考咨询平台、电话咨询、电子邮件、QQ等方式和途径,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学科信息咨询服务,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法,发挥技术优势和文献资源优势,打破传统服务的时空局限,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学科服务,通过学科服务工作的逐步深入,促进图书馆的学科馆员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从整体上带动图书馆的发展,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科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学科服务自1998年引进中国高校图书馆以来,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学科服务的专业性、学术性、个性化等特点决定了这项工作的难度是很大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科服务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2.1学科文献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仍以纸质文献为主,电子资源和数字资源相对贫乏。据CALIS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料购置经费的20%左右用于购买电子文献,80%的经费仍用于购买印本文献(国外图书馆80%的馆藏为电子文献,20%的馆藏为印本文献)。[6]为了满足学科建设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转变馆藏资源建设重点,加大电子资源和数字资源的建设力度,建立学科文献信息库和相应的学科导航,注重创建本馆的特色馆藏。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需求,在客观上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切实提高文献信息的保障能力和学科服务的工作质量。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资源采访工作采用“三一三余一”的指导性原则(简称“三一”原则),用在采访工作上就是指文献资源建设必须由采访专业人员、学科馆员、院系教授或科研团队三方共同负责,共同协商制定采购计划,上报由馆务会和校文献资源建设领导小组讨论决策。[7]这一做法,使得文献采购在专业性、时效性等方面的把握更加精准,使有限的图书经费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满足学科建设的文献信息需求。

2.2学科服务未能体现学科性、专业性的特点

学科服务的工作内容、形式等方面,应根据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与技术、人员的力量,制定符合高校学科建设的服务目标,不能脱离本馆实际,盲目效仿、甚至照抄照搬其他馆的做法,导致图书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服务效果。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工作,仅停留在学科资源建设(根据专家、教授及专业教师提出的购书要求采购部分专业图书、报刊等文献);开展读者培训以及一些常规性的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服务(为专家、教授及专业教师查找一些学科专业文献)等层面上,学科服务的深度还很不够,对用户的科研很少参与,没有体现学科服务工作的学科性、专业性的特点,这对学科建设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制约。

2.3用户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做的不够

学科服务的对象是高校的专业教学人员、科研人员和部分有学科服务需求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其中包括许多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刻苦钻研,由于不了解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情况和检索方法,在文献的收集查找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耽误了许多时间,使他们的科研、教学工作受到很大的局限,对学科建设将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用户信息素质,学科馆员要走进对口服务院系,面向师生宣传介绍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检索方法,举办关于各类数据库特点及使用方法的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用户信息素质教育活动,帮助用户掌握和提高信息检索技能,提高用户的信息意识和文献的检索获取能力。

2.4急需组建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

学科馆员是图书馆与各院系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信息传递员,只有具备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图书馆的业务知识,有着丰富的读者服务经验,才能够胜任工作。因此,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至关重要,这是开展优质学科服务的基础。学科服务加速了学科馆员队伍优化的速度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学科馆员应加强学科背景知识和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要精通图书馆的业务工作,熟练掌握本馆的信息检索技能和使用方法。目前,学科馆员队伍中普遍存在学历低、知识老化、学科专业素质较差、对口服务专业与学科背景不一致等现象,同时,多数学科馆员是在承担着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兼职学科服务,在时间和精力上无法专注投入,这些都是制约学科服务工作开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2.5图书馆与教学科研机构的协作不够深入和默契

学科服务工作要在图书馆与各院系之间紧密联系与密切配合下实现和完成,学科馆员应与教师与科研人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实现提供深层次、专业学术含量较高的学科服务目标。由于用户对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不够了解,所以对学科馆员的宣传推广工作缺乏主动性,甚至认为学科馆员的到来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科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十分艰难。我们相信,通过学科馆员的不懈努力,随着用户对图书馆认识和了解的不断加深,逐渐体会到图书馆资源的优越性,他们将会对图书馆产生信任和依赖。因此,学科服务拉近了图书馆与学校各院系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高和高校学科建设的更快更好发展。

2.6缺乏科学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

学科服务的价值是通过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得以体现的,学科服务的终极目标是帮助用户获取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要切实提高和保证服务质量,就要制定科学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强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协调图书馆与对口服务院系间的合作关系,明确图书馆内部各部门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以保障学科服务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及时做好学科资源建设规划、课题跟踪、文献传递等工作的服务跟踪记录,重视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使学科化服务工作的质量得到不断地提高。进而使图书馆的服务团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学科服务的质量和读者服务工作的整体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学科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图书馆界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实现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与高校学科建设紧密衔接,提供了优良的信息环境,学科服务必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靓点,成为高校学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民族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高校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服务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为:11myY29。

上一篇:后张法无黏结预应力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