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时间:2022-10-15 03:07:39

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分泌物进行培养,采用API NH鉴定卡和ATB NH药敏条进行细菌鉴定和抗生素试验,β-内酰氨酶试验采用Cefinase纸片法。结果: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嗜血杆菌共检出121株,其中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占嗜血杆菌的41.4%。8个生物型中,以Ⅱ、Ⅲ型为主,Ⅱ型占副流感嗜血杆菌的22.0%,Ⅲ型占副流感嗜血杆菌的32.0%。检测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4.0%和62.0%,检出β-内酰胺酶11株,产酶率为22.0%。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副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型以Ⅱ、Ⅲ型为主。对副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对产酶菌株的抗生素使用,临床应考虑复方阿莫西林或联合用药,以使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化、规范化。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儿童;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型;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725.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c)-071-02

副流感嗜血杆菌(PHI)主要寄生于人的鼻咽道黏膜中,是正常人呼吸道的常居菌,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转化为致病菌。近年来该菌引起的儿童呼吸道感染有上升趋势,成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因此,为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型及药敏情况,以有效控制感染和临床用药,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进行了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并对其生物分型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因呼吸道感染来我院就诊的住院患儿,用无菌棉拭子取口咽后壁标本。

1.2 方法

标本分区划线接种于嗜血杆菌选择培养基上,35℃、5%的CO2孵箱中培养24 h左右,于巧克力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鉴定。培养基制备:以胰大豆胨琼脂(法国梅里埃公司提供)为基础,制备成巧克力血平板,冷却至60℃时加入万古霉素50 μg/ml。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 嗜血杆菌鉴定条鉴定、分型和药敏,用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菌株 β-内酰胺酶(以上产品均为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在有效期内,并严格按照操作常规操作)。

1.3 质控菌株

流感嗜血菌株ATCC49247。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咽拭子检查结果

呼吸道感染患儿咽部嗜血杆菌共检出121株,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占嗜血杆菌41.4%。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中,检出β-内酰胺酶11株,产酶率为22.0%。

2.2 生物分型

副流感嗜血杆菌50株的生物分型,见表1。8个生物分型中,以Ⅲ型为主,其他依次为Ⅱ、Ⅰ、Ⅶ型,4个生物分型的百分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物分型百分率较低,与Ⅲ、Ⅱ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Ⅶ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50株副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分型

2.3 药敏试验结果

50株副流感嗜血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50株副流感嗜血杆菌对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n(%)]

3 讨论

嗜血杆菌属细菌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可引起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因此近年来嗜血杆菌感染,特别是副流感嗜血杆菌致病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引起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报道[1]。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本地区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副流感嗜血杆菌占嗜血杆菌属的41.4%。副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型在不同呼吸道疾病中分布情况报道较少,本文资料显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副流感嗜血杆菌其主要生物型为Ⅲ型(32.0%),其次为Ⅱ型(22.0%),Ⅰ型和Ⅶ型均占16.0%,与张艳芳报道以Ⅰ型和Ⅱ型为主[2]有所不同,与杨旭报道的成人以Ⅲ型和Ⅳ为主[3]也不尽一致,这可能与年龄、季节及地域差有关。

抗生素耐药检测结果显示:副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利副平、氯霉素耐药性低,分别低于10%;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4%和62%,与王冬国等报道相似[4],我院出现了耐药株,原因有待探讨。本研究副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11株,其产酶率为22.0%,与国内报道较相近[5-6],但近期有副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达37.78%的报道[7],这可能与临床大量用药有关,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抗生素使用,临床应考虑复方阿莫西林或联合用药,使抗生素的使用合理化、规范化,以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潘钦石,林晓梅,周铁丽.副流感嗜血杆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调查[J].浙江临床医学,2007,9(3):321.

[2]张艳芳,张玉妥,季建军,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及药敏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6):349-350.

[3]杨旭,杨红英,吴,等.成人呼吸道嗜血杆菌属分离株生物学分型及药敏测定[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6):452-455.

[4]王冬国,李莹,赵琪,等.儿科住院患者流感、副流感嗜血杆菌的检测与药物敏感性试验[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4):302-303.

[5]卢明芹,李骥,王晓东,等.医院获得性副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感染临床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4):312-314.

[6]袁瑾懿,杨帆,徐晓刚,等.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研究[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5):262-267.

[7]李云.45株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及耐药性调查[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1):29-30.

(收稿日期:2010-07-30)

上一篇:辅酶Q10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对肿瘤常规放射治疗... 下一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TNF-α和IFN-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