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时间:2022-10-15 03:03:03

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摘要】如何能在新形势下更好推行教学改革,达到奠定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的目标,就需要社会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本文就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本身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问题

一、突出文本的人文性

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处于新课改前沿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教育活动的始终。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人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课堂教学中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文章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克服这些弊端呢?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少分析,多读想、多感悟。不能强调了人文性,就湮没了工具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充分地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教师主要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旧有的教学思想观念,在新课程标准下应加以改变。认真学习过新课程标准后,如今的语文课,不光要求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外,还要教会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有益于学生语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自主学习就是在没有外加压力的情况下,学生能自己地找出自我薄弱点,进行目的性明确的学习。要求教师不能只靠固有的浅薄的文化知识进行讲座式的教学。新课程标准很明确的告诉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深一步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如果片面的认为生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而像以前那样大搞题海战术,是无立足之地的,也就是会被教师队伍所淘汰。新课程标准上也明确了“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新世纪的教师不是旧社会的教员,也不是教书匠,而是要经常汲取新鲜的及时的信息,多学习先进的文化理念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层面,不但懂得如何终生学习,而且会不断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人民教师。

三、鼓励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合作学习它强调在积极自主参与的条件下,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互补、互助,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实践说明合作学习方式能有效提高大班教学质量。合作学习不仅学生之间得到互补、取长补短,长善救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智慧得到渲泄,情感得到共鸣和交流。在共享成功的喜悦同时,增进了团结和友谊,提高了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义务感。

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以便促进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要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成员之间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自承担起分配到的任务,在分工中合作,在合作中分工。一般小组成员以3——6人为宜,在四人小组中,可以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小组长要协调本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动成员畅所欲言,组织解决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员要记录好本组成员讨论形成的意见。小组长和记录员可以采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四、倡导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教师的角色已由过去的传授者变为了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伙伴。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使学生真正的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现。在探究学习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

怎样把“探究性学习”渗透语文学科教学的始终,让学生自主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以探究的思维方式去发现、研究语文课本、语文课外知识、语文学科学习方法等语文现象、语文问题,掌握语文规律,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和素养,在生活中学语文,并运用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值得语文老师深思的。

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问题提出来了,怎样思索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探索的又一个内容。语文现象丰富多彩,语文问题千差万别,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也是各有千秋。因此,允许每个学生找到的问题答案也应该是异彩纷呈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是符合问题要求的答案都应该亮分,而且应该给新颖别致、富有创新的答案亮满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所以作为老师,要学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学习方法上的点拨,做一个优秀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孟令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

上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下一篇:中专学校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