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语义丧失现象

时间:2022-10-15 02:07:46

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语义丧失现象

摘 要: 本文旨在运用符号学的意义理论对旅游文本翻译中存在的语义丧失现象进行全面的剖析,以期在翻译中尽量减少语义的丧失。

关键词: 符号学意义观 旅游文本翻译 语义丧失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在世界旅游目的地中,中国将位列第一。因此,译文质量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了解及我国独特文化的传播。而意义是翻译的核心问题,翻译即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作者从莫里斯提出的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出发来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中的语义丧失现象。

一、指称意义的丧失

指称意义是语言符号与其所描绘或叙述的事物的关系,是语言符号表层的意义。中国旅游文本中含有大量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汇,如历史年代,名胜古迹所蕴含的典故等。而在译入语中,由于其文化传统中缺乏源语中所隐含的历史、文化因素,很难找到与这些词等值的词语。有些译者提出应采取音译、直译或类比法翻译文化特色词。如:

原文: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2400年前即已建成。历史上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唐、明(初)等8个王朝在此建都。

译文:As one of China’s four ancient capitals and cultural centers,Nan Jing was built 2400 years ago and was the capital of eight dynasties――the Dongwu,the Dongjin,the Song,the Qi,the Liang,the Chen,the Nantang and the early Ming dynasties.

虽然朝代的名字是音译的,外国游客对译文还是难以正确理解,因为他们不知道,中国历史上不仅有赵氏南宋和北宋,还有先秦宋国及南朝刘宋。

二、言内意义的丧失

言内意义考察的是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如词汇、句子、语篇等层面上的排列组合等。为了加强诱导功能,汉语旅游文本总是以韵律散文体出现,经常会用一些四字格来达到抒情的效果,有时还会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并列、排比和重叠等来表现优美的风景。而汉语与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在词法、句法及篇章结构方面都有所差异,翻译时,这种诱导力和感染力往往无法展现出来。如:

原文: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交相映出青岛美丽的身姿;赤礁、细浪、彩帆、金色沙滩构成青岛美丽的风景线;历史、宗教、民俗、风土人情、节日庆典赋予了青岛旅游丰富的文化内涵。

译文:A harmonious picture of mountains,sea and city is painted in which one can see the winding coastline,islands and beautiful buildings whose red-roofs are held in the embrace of verdant trees.

原文中,中文读者会充分享受到韵律带来的语气效果,排比的句式也突出青岛景色之美,但译文却表达不出同样的效果,即言内意义丧失了。

三、语用意义的丧失

语用意义是体现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指语言的联想意义,即语言符号唤起的联想以及它所暗示的、或者作为它一部分的概念和印象。因此,这些意义是隐含在语言当中,需要读者去发掘。例如:

原文:刻石取汉字“风月”二字之心:“虫二”组成,为“风月无边”之意。

译文:The carved stone is made up of the central parts of two characters “Wind” and “Moon”.Therefore,the two characters are “without edges” or “boundless”. That means beautiful scenes here are boundless.

原文中,“风”子的繁体是“”,中有一“虫”,“月”字去边即是“二”,“风月”去边,汉语读者看了自然明白其联想意义。这样的文学氛围还会吸引游客,增加景点的艺术价值。但外国游客看了译文不仅体会不到这种文化氛围,而且会更加迷惑,“Wind”和“Moon”边在哪里?即使去掉两边的字母,也没有“boundless”的含义。所以,译文并未能表达出原文中的语用意义,即联想意义。

英汉语言具有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特别是旅游文本中涵盖大量的文化信息,翻译时语义丧失是不可避免的,但译者要努力翻译出原文的意义,尽量减少语义的丧失。

参考文献:

[1]Morris,C.Signs,Language and Behavior[M].New York:Princeton-Hall Inc,1971:23.

[2]陈浩东等.浅谈三种符号学意义在翻译中的运用[J].社科纵横,2001,(3):77-78.

[3]崔薇.文化差异与旅游文本的翻译[J].文学界,2010,(6):241-241.

[4]潘惠霞,李辉.汉译英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探[J].外语教学,2000,(4):74-77.

[5]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2000,(5):54-56.

上一篇:优秀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下一篇:新课改下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