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如何看待批评教育的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15 12:26:45

中小学教师如何看待批评教育的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教师能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和社会公众的看法有很大差异,这也经常构成家校间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表扬或赏识学生经常在学校教育中被片面强调,导致批评教育被异化或弱化,尤其是有些孩子从小在家里备受溺爱,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批评,心理承受能力差,稍遇挫折便容易走极端[1]。从教育理性的角度分析,表扬与批评,作为两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只有适度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彰显最理想的教育效果。表扬是鼓励学生向前走的动力,批评则是鞭策学生正确地向前走的约束力,两者缺一不可。如果说过度的批评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那么,过度表扬而缺少批评的教育,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我膨胀,缺乏责任心和耐挫能力,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

我国古代历来倡导严师出高徒,在“师严而后道尊”“教不严,师之惰”传统理念的规约下,教师往往“爱之深,责之切”。《礼记·学记》中还明确提到“夏楚二物,以收其威也”,要求教师不可放任学生,常备教鞭、戒尺等,以维持教学秩序[2]。然而在教育的今天,批评作为教育中最自然的现象之一,教师的批评权利却需要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确认与强调。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2009年8月,教育部出台《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教育部教基一[2009]12号文件),其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批评权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权利与职责,其宗旨在于纠正教育方式上的偏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作为教育的执行者,中小学教师这一群体如何看待批评教育?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如何具体运用批评教育权利的?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遇到哪些困惑与阻力?其主要原因有哪些?目前鲜有研究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实证调查,而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考察,有助于揭示目前教师开展批评教育的实际状况,引导教师正确认识与开展批评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以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教师对批评教育手段的认识与担忧,以及批评的程度、发生比例、场所和对象分布等。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来自北京师范大学2009级教育硕士班的448名中小学教师,其中有效调查对象434名。这些教师主要来自北京、河北、福建、广东、河南、四川等地,平均教龄9.3年。具体信息见表1。

2.研究工具

在对1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编制与修订了《中小学教师批评教育问卷》。问卷从教师对批评的看法(如批评学生是教师负责任的表现)、批评对象选择(如我只批评有可能改好的孩子,而那些顽皮的孩子,批评根本没有用)、批评场所选择(如严厉批评学生时,我一般都选择在办公室进行)、批评程度(如:批评时会顾及学生的承受能力;针对根本性错误严厉批评)及发生比例(如我上课经常批评学生)、教师不愿意批评的原因等6个方面,采用五点式量表和选择题相结合的形式,考察中小学教师如何看待批评教育、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批评手段以及遇到的困惑。

3.统计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1.中小学教师对批评教育的整体认知

批评学生是教师的责任还是教师权威的体现?批评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何作用?这些问题旨在考察教师对批评教育的整体看法。50.7%的中小学教师对“批评学生是教师负责任的表现”表达了肯定的看法,仅4.6%的教师选择了非常不符合,这说明大多数教师认为应该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适当批评。71.5%的教师并不认同“批评是教师权威的一种体现”的说法。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们普遍认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开展批评,但大部分教师并不依赖批评来树立自己的威信。

为考察教师批评对学生发展的作用,问卷调查中采用了两个排序题,即“教师对学生进行批评有助于……”“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批评所产生的不利影响为……”,让中小学教师按照重要性程度对所描述的各项进行排序,然后计算各项目的顺序指数[3]。表2的结果表明,教师批评最有助于“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减少错误行为”,其余依次为“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维持教学秩序”“在学校中维持一种正义,让学生知道犯错误应该承担责任”与“树立教师在班级中的权威形象”。从反面的角度看,如果学生做了错事而教师不批评学生,则最“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其次“不利于培养学生应对挫折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客观认识或评价”“会使学生怀疑教师的威信,进而不相信教师传授的知识和价值”及“会助长不讲理家长的做法,更难实现家庭和学校在育人上的步调一致”。从正反两方面的调查结果看,教师普遍认为批评最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树立责任感。

2.批评对象与批评地点的选择

教师通常会对什么样的学生进行批评?图1表明,接近70%的教师认为好学生也需要批评;62.4%的教师认同“有些学生很顽皮,不批评不行”;仅有22.3%的教师认同“我只批评可以改好的孩子,而对那些顽皮的孩子,批评根本没有用”这一看法。这些结果说明,大多数教师认同批评对于所有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促进作用,在批评学生时可以做到一视同仁,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开展批评,而不是以学习成绩好坏或顽皮程度作为衡量标准。

从不同学段教师对选择批评对象的差异中发现,不同学段的教师在“有些学生很顽皮,不批评不行”和“我只批评有可能改好的孩子,而对那些顽皮的孩子,批评根本没有用”的看法上存在显著差异(F=8.80,p

上一篇:英语课程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发展,而不仅仅是掌握... 下一篇:高中教师工作压力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