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理性回归

时间:2022-10-15 11:56:32

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理性回归

摘要: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以人为本”、“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学生学业评价观。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评价内容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四原则,有效引入柔性管理思想,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柔性管理,达到“以柔促刚”的目的,为培养职业化人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51-02

学生成长与发展一直是教育工作的中心问题,但长期以来,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常被理解为理性、逻辑性和线性化的过程, 放弃了对学生发展中非理性、个体化和多元性的关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想体现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即是“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专业、行业的差异性带来的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教师创新教学组织、激发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把传统的学业评价理性回归到评价本义上,即学业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学业评价既要有严格、规范的标准体系,更要重视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处理好严格、规范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为教师、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

职教学生学业评价的理性回归

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是与一定的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制度,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学生学业评价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传统职业教育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过分夸大了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结构和个性发展等方面水平的考核,尤其在考核职业能力方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学业评价原则 标准化的学生学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减少了人情分、关系分、误差分,但标准化学业评价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评价考核过程的统一性要求忽视了个性差异,学生学业评价既要反映学生的共性,又要注重个性发展;而传统的学业评价过分要求统一,不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不能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风格,从而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把分数看成能力的具体外在表现,分数越高能力越强。因此,人们为了表示学业成绩的精确性,一般都用百分制表示某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很少采用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等评分方法。导致学生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不注重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学业评价原则,就是要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就是要激发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

坚持评价内容多维性的学业评价原则 传统的学业评价命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往往只是根据指定教材所讲授的内容出题,考核评价一是过于侧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知识的再现水平;二是题型不合理,大多数考核评价的题型以客观题为主,而体现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观题很少,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性原则,就是要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坚持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学业评价原则 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标准过于简单,基本以闭卷考试为主的笔试形式考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情况,但难以体现不同性质课程的特点,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在学业评价考核环节上的创造性;大多数教师在评卷时完全按书本知识点给分,而对学生自主发挥的有创意的见解不够重视,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种考试方式和评分标准不利于培养有真才实学、有独立思维、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坚持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学业评价原则,就是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学业评价原则 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社会性的职业特征,因此,学生学业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学业评价原则,即学生、教师、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否则无法真正考核评价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无法从考核评价的结果中找出职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无法使学生真正由“校园人”成为“职业人”。

职教学生学业评价的理性回归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观 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学业评价观,考核评价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自身,树立“以人为本、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学生学业评价观念,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将素质教育内化于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建立现代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的核心。通过课程考核与评价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职业综合能力。

构建多种形式、突出职教特色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必须满足“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做到考核评价形式多样化,并能反映高职教育实践性、职业性、社会性的特征,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要综合利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成果,研究和规划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评价内容的多维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应用性、实践性、动态性、生动性、有效性紧密结合的灵活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建立现代高职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制度的关键。

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为评价主体多元化提供平台 职业教育集团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向深层次、紧密型方向发展提供了平台,也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制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契机;校企合作可以由校企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校企双方共同编写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使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可以做到一线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实行校企轮岗工作制度,丰富教师的实践经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成为学院的兼职教师,使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技术发展前沿接轨;更可以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学生和企业员工,并逐步实现校企联合对学生进行学业考核评价,这是校企合作能够得以长远发展的关键。

职教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

现代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形成了冲击,引入柔性管理思想,在刚性管理的基础上实施柔性管理,达到“以柔促刚”的目的。既要有严格、规范的学生学业评价标准体系,又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专业、行业的差异性,把刚性学业评价管理和柔性学业评价管理糅合在一起,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下,充分发挥柔性学业评价的优势,处理好严格、规范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为培养职业化人才营造良好的教学内在环境。

(一)基于学生个性和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差异的学生学业评价

基于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分类教学与考核 高职高专教育的生源结构校为复杂,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单招的三校生(中职、职高、技工学校毕业生);三是“3+2”五年一贯制高职大专段学生。由于生源不同,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普高生基础知识相对较扎实,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相对较弱;而三校生恰恰相反,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基础知识较薄弱;同时,即使同一类学生其个体基础和自身要求差异均很大。这是高职高专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要适应这一状况,就必须对高职高专院校的生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因材评价。所以,我院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分类考核评价。一是针对三校生和普高生实行分类教学和分类考核评价,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部分专业课程;二是针对不同专业实行分类教学和分类考核评价;三是同门课程、同一班级不同学生采用个体差异考核评价,如应用文写作和部分专业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形成性考核 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项目课程,基于课程不同的性质、不同的教学组织过程与形式,给予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留下足够的个性空间。学生的学业采用柔性、多样化的评价与考核,营造一个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学生学业评价氛围;教师针对不同课程性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的教学阶段自主采用项目考评、产品考评、团队协作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考证考评等各种形式的考评相结合,突出形成性考核与评价,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职业资格、能力的学生学业评价

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学院实行了以考证替代课程成绩与学分、各类竞赛成绩替代课程学业成绩或奖励学分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着力提升技能竞赛等的实践育人价值,使大学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功能得到不断拓展。

考证替代考试 学院考证替代考试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可通过考取高校大学英语或国家公共英语相应等级证书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替代校内设置的对应课程成绩,同时以计算机考级试题代替校内原来的考试试题。第二类,每个专业要求学生必须考取一个以上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与毕业资格相挂钩。第三类,合作企业内部要求的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与一些专业课程成绩直接替代,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另一方面也适应了企业的用人需求,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上岗。

竞赛成绩替代课程学业成绩或奖励学分 学院实行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成绩替代课程学业成绩或奖励学分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竞赛主要有:一是官方或民间组织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二是企业组织或赞助的各种大赛;三是各类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加各类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取得规定要求成果的可以替代相应课程学业成绩或奖励学分。让学生参加各类大赛和科技创新活动,不仅较全面地检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每个人的创新能力。

(三)基于学院“校企全程合作”开放式教学的校企合作评价

校企合作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 校企合作教学评价制度是我院“校企全程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健康发展;校企合作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是校企合作教学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共同组织学生学业评价,改革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职业人才。

校企合作学生学业评价的实践 针对学院“校企全程合作”环境下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可采用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一是学校参照行业企业相关标准制定课程学业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考核,如对一般专业课程的考核;二是由企业参与制定课程学业评价标准,以学校为主组织实施考核,如对专业核心重点课程的考核;三是由企业提供课程学业评价标准和实施考核的客观条件,以企业为主,与学校共同组织实施考核,如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顶岗实习考核;由行业企业参与制定或提供的课程学业评价标准可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注入评价内容,使学生把诚信、勤奋、吃苦耐劳等企业品质、企业精神贯穿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学生缩短由“校园人”成为“职业人”的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张旭翔,王钧铭.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2]袁定明.校企合作形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

[3]王军华.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的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

[4]李相佑.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4).

[5]仲丽娟.回归教育智慧——基于均衡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

作者简介:

沈永根(1964—),男,浙江嘉兴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与生物技术。

上一篇:高职“上班式”职业英语课程开发与实践 下一篇:基于SWOT分析探究高职生孝文化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