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时间:2022-10-15 10:42:05

弘扬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摘 要:人文主义教学理论在强调认知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商的发展。人文主义教育者应尊重人性,尊重人的需要。通过对20世纪外语教学法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人文精神的解读,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人文精神;情感;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人文主义(humanism)起源于14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然后扩大到整个欧洲。人文主义教学理论强调:教师,特别是语言教师,在关注学生认知(cognition)的同时,不应忽视学生的情感(affect),要把学生当作有智力和情感需求的完整的人(a whole person)来对待,在努力帮助学生扩展语言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对其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或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的培养。我国的外语教学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外语教学的对象是人,而人的心理是具体的、变化的,因此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关注对以学习者本体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即:文艺复兴时期、近代和现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让人以独立于上帝的视角自由地审视自然现象,它以文学、诗歌、戏剧、绘画、音乐等形式,反对基督教神学统治,反对中世纪教会的经院哲学,提倡认识自然,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肯定人的价值,借此把人文主义思想推广和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近代人文主义构建了人作为自然旁观者的形象,将超自然力量和神秘实体从科学研究中清除出去。现代人文主义是在19世纪作为术语概念以德文(humanismus)问世的,作为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拨,对举地强调“人”的主体性、自由性、不可平均化的个性、不可预料性、非工具性等。

中国的人文精神源远流长。如道家强调“法自然”“为无为”;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尚贤”“尚同”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强调以修身为本,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以“仁学”为表征的人文精神的高扬。孔、孟、荀以“圣人、至人、仁人、君子、大丈夫”当“人”的理想,不但提出了为“仁”的主张和原则,而且铺垫了一条具体可行的达“仁”之途。王树人认为: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就是要“把人当人看待”。换句话说,不能把人当作非人的东西,不能把人当作牛马一样役使,不能把人当作工具。

三、外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解读

(一)外语教学法中人文精神的解读

20世纪是外语教学蓬勃发展、教学法研究硕果累累的世纪。除沿袭16世纪建立在官能心理学基础上的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和19世纪末建立在改良主义和联想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直接法(direct method)外,随着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语言测试学等学科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法应运而生,如:40年代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70年代以来建立在人文主义基础上的交际法(communicative method)、沉默法(silent way)、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暗示(suggestopedia)等等。

上述人文主义教学法虽使用了全然不同的教学形式和课堂活动,他们都将学习者看成是既具有智慧又具有情感的完整个体,重视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来提高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教学中,教师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摈弃“师本位”的观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朱风云 2003)亦认为: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人文精神的解读

2004年4月起,教育部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在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凸显了人文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强调每一个学习者皆有学习潜力,学习应当是在没有压力条件下的自由学习等。

与1999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不同,《课程要求》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目标是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学生学习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拓展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转向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

《课程要求》中的一般、较高和更高要求分别与中学“新课标”中的七、八、九级相对应,既照顾到那些刚达到或尚未达到七级要求的学生,又照顾到那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思维品质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分级教学遵循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到我国各地区、各高校之间英语教学水平的差异,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课程设置上,各高校可根据《课程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这种灵活的选择和操作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目标设置的民主性和人文性。

新的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此外,《课程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有助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符合新时期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要求。通过灵活设计课程体系,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大学英语课程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四、人文主义精神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顺应人文主义思潮,完善人文教育模式,创新人文主义特征,营造鲜活的人文教育氛围,直接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尊重个人情感和个人需要,提倡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教育。人文主义教育哲学主张学习者与教育者分享控制权;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张共同承担;主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人文主义教学大纲强调学习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如自我决策、自我选择并实施学习活动等,其远期目标是培养符合人文主义心理学标准的人才,近期目标则是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在高校普遍扩招的形势下,学生间的水平差异、能力差异、策略差异、动机差异以及普遍的师资匮乏,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自主学习中心或校园网最大限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设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进度,适时做出调整,并最终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师角色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他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学生求知的“顾问”、课内外活动的“协调者”、学习效果的“评估者”,同时教师本人也应是学习者和研究者等。

(二)灵活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个层次的“要求”是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设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朝较高或更高要求迈进。大学英语教学可实行分级教学,分别对应三个不同层次,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英语水平的稳步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四年不断线。积极增设选修课程,如:世界文学史、中西方哲学史、欧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电影与文化、美学概论、商务英语、科技英语等。对于文科的学生要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理工科的学生加强人文知识的熏陶,通过对文、史、哲、艺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三)加强师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门语言课的讲授者,大学英语教师更应勇挑重担,弘扬校园人文精神。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逻辑学、美学等,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氛围,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理论。

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大学的整体设计和建筑应该有美学思考,学校应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的选修课程和系列讲座,扶持和加强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等等。

(四)创新评估体系,促进人文主义的英语教学

《课程要求》改变了以往过分强调学生的阅读和语法能力的状况,重视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师应创新评估体系,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改变以往由一份试卷决定学生最终成绩的方法,采用讨论、辩论、周记、读书报告、学期论文等方法进行评估,加大人文知识的权重,利用科学的评估体系促进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沉淀。

五、结语

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呼唤富有时代气息的人文精神,历史的丰厚土壤和崭新的时代特征是人文精神生成的基本文化背景和思想基础。正如杨叔子院士所说,人文文化的培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关系到民族存亡、国家强弱、社会进退、人格高低、涵养深浅和思维智愚。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是时代的要求,两者相容则利,相离则弊。只有坚持两者的交融,才能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和健康的身心状态,才能最终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郝苑, 孟建伟. 论西方科学的人文背景[J]. 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6,(6) 129-136.

[2]尤西林.“人文”的科学性与现代性[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4 , (5) 50-53.

[3]王树人. 关于人文主义的几点思考[J].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4, (1) 9-12.

[4]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4-127.

[5]周星. 国外现代语言教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5) 34-36.

[6]朱风云. 论英语教学的人性化与英语学习的人文教育化[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5) 139-141.

[7]Stevick, E. W. Humanism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4-25.

[8]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2004. 1-9.

[9]教育部.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1-13.

[10]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10.

[11]陆建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人文优势[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10) 26-28.

[12]张中载. 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6) 453-457.

上一篇:在自我管理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下一篇:探究与超越――国外德育模式建构理论及其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