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管理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时间:2022-07-30 07:44:58

在自我管理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摘 要:高职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职业素养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走向“职场”,通往成功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优良基地,自我管理是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必须在成长道路上积极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态度、职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精神,使自己成为广受社会欢迎的人。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自我管理;培养

一、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走向“职场”的必备条件

(一)含义: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高职生通过校企文化熏染、品德形成、技能教育,以及自我管理、自我陶冶和锻炼,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岗位需要所养成的职业认知、就业技能、工作态度、职业精神及其心理状态。①

(二)关键: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的主要内容,也是高职教育体现自身特色的关键环节。

(三)条件:当前社会需要一大批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发展,敬业、勤业、精业、成业的应用型职业人才。对于即将走进“职场”的高职学生,要想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士,必须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走向“职场”,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的必备条件。

(四)理念:职业素养的养成是高职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优良基地。高职院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帮助,营造良好的职业环境,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活动,在培养其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内外兼优的职业形象、踏实认真的职业态度、操作娴熟的职业技能、积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上花大力气,下苦功夫,使高职学生成为职业素养培养的主人。

二、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人”在一定的社会职业活动中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并在个人从业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处事公道、服务民众、奉献社会;职业道德的基本素养有遵纪守法、严谨自律、诚实厚道、勤业精业、团结协作、任劳任怨、开拓创新。职业道德的养成,唯有在职业道德的训练和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应该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二)职业形象。职业形象泛指职业人外在、内在的综合表现和反映。外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的相貌、穿着、打扮、谈吐等他人看到、听到的东西;内在的职业形象指职业人所表现出来的学识、风度、气质、魅力等他人看不到,却能通过活动感受到的东西。职业形象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紧密相连,在人的求职、社交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良好的职业形象对职业成功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三)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个人对职业生涯的设想及其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它包括职业生涯设计、对正在从业或即将从业的看法等。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校的职业技术教育给予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而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当代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知识能力满足无限的社会要求,可能的契机和途径是对学生职业态度养成的最好教育,好高骛远是行不通的。

(四)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人们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活动方式。③高职院校学生掌握职业技能,不仅需要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需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操作和训练,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这是走向“职场”的基本条件。

(五)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人们在各种学习、工作、生活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协调、完成目标的主观条件。人们在各自岗位工作的过程就是与团队成员沟通的过程④。良好的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在“职场”通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六)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指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而由个体成员相互协作所组成的团队表现出来的共同理念、共同意识、共同作为等心理行为状态⑤。团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学会服从,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是构建团队精神的基石。团队精神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就职条件。

三、在自我管理活动中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一)在“两课”学习活动中培养职业道德

1.道德教育是人生的第一道防线,无任何强制性,靠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生在“两课”学习中必须把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放在首位,形成“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好习惯,自觉遵守道德法则。

2.纪律教育是人生的第二道防线,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党纪,政纪,校规,家规都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学生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自觉遵守学生守则,遵守校规校纪,做遵纪守法的进步青年。

3.法制教育是人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具有强制性。在学习中知法、懂法、守法,不违法。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自觉培养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等良好职业道德。

(二)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培养职业形象

1.无论是在校上课学习,还是外出活动,均宜选择简洁大方的常用发型,不染彩发,不戴首饰;穿着服装既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又注意款式的文雅端庄;注意面部表情和蔼可亲,讲究手势动作优雅大方。

2.主动练习标准的待客、微笑与正确的目光交流方式;在体态方面,自主训练站、坐、走、蹲的正确姿势,以及上下楼梯、进出电梯、上下轿车、引领客人的标准动作。在日常交往和对外活动中,有意训练握手礼、介绍礼、致意礼、名片礼、鼓掌礼等规范的礼仪动作。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足岗位,勤勤恳恳;自觉阅读中外名著、名人传记、警世格言,明白道理,在知识海洋里遨游,陶冶情操、内外兼修。

(三)在实训实习过程中培养职业态度

高职学生在选定专业时就对未来的职业或“职业群”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一定的职业认知。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与职业的适合度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径。学生可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校内实训实习活动,在职业环境中,了解自己的职业前景、体会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职业以及本职业的日常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增强对职业的认同与热爱,完善自我,挖掘潜能,通过实训体验,自行调整,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

(四)在专业理论和实践课中培养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人们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也是职业人奉献社会、服务群众的生存之本。高职学生已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学习阶段是他们一生中增长技能、积蓄能量的重要时期。他们必须获得专业知识,考取各类证书;必须拥有人际交往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

高职学生必须放弃被动的学习方式,主动采用自主性、研究性、创造性学习方法。课堂上认真接受老师讲授的各类知识,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各种社会技能。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获得与现实的实际操作相同的体验,逐步掌握职业岗位必需的基本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

人的能力往往体现在沟通上,因此,高职学生必须进行科学训练,自我培养积极良好的沟通能力。

1.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创设谈话情景,多用敬语、谦词等礼貌用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体态表达能力。体态是人的“第二语言”,其中表情、手势、动作、姿势等功能各不相同,能发挥替代语言表达的作用。学生在集体文艺活动中,自主训练,以恰当的手势、优雅的举止、标准的动作、协调的姿态,有效表达内在思想和气质。

(六)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1.强化团队精神。把团队精神作为学生品德素质培养的重要目标。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注入与团队精神相关的教学信息;通过集体活动和成员间沟通,自主培养团体情感,增强团队凝聚力。

2.内化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内化过程是一种体验、熏染、陶冶、养成的过程。精心组织以增强团队精神为目标的各种集体活动。在各类文体活动中,自我组织、分工合作、共同协调,在活动中尽情体验、感受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注释:

①马斌.略论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及其培育[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

②④付晓容.浅谈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5)164.

③应文豹,王秋梅.高职院校构建职业环境提升职业素养初探[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40.

⑤郑巍,曹晶.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4,(28)11.

⑥毛建梁.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73.

上一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中师生互动空... 下一篇:弘扬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