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村创建工作调研

时间:2022-10-15 07:25:28

区农村创建工作调研

关于对我区农村创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____区历来非常重视农村环境创建工作,建区之初,通过三年多的集中整治,消灭了暴露垃圾、露天粪坑、河道漂浮物等农村环境顽症,使全区农村环境焕然一新,之后又实施了河长制、路长制、生活污水接管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区河容河貌、路容路貌、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年我区根据省委在《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苏南地区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任务目标要求,结合全区村庄环境实际,再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区七个镇(街道)的重要窗口地带自然村墙面出新工作已经完成,累计出新283.2295万平方米,投入资金4413.725万元。村庄环境整治镇、村两级累计投入整治资金9043.744万元,共清理乱搭乱建4.6299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14293处,新增生活垃圾箱1414个,清运垃圾12.7万吨,道路新筑和修补3.0668万平方米,35个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18.551万平方米,河道清淤5.92万立方米,建筑物出新153.9万平方米。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客观分析,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乱堆、乱放、乱搭建仍然较普遍。尤其是房前屋后鸡棚、鸭棚、丝瓜棚等乱搭建,树枝、木头乱堆放作为历年农村整治过程中的老问题,虽有缓解,远没有根除。二是垃圾处理不及时。部分村庄长效管理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实,从而造成村(社区)的垃圾不能做到日产日清,特别是建筑垃圾乱倒乱堆得不到及时清理。三是村级农贸市场管理不规范。为方便村民买菜购物,村(社区)大都建有农贸市场,但由于村(社区)自主管理不到位,致使村级农贸市场在这次村庄整治中成为问题的集中点。四是公用设施管理存在缺位。由于部分村对长效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前几年农村创建中的村级景点、绿化养护在后续管理过程中不到位,缺株、死株、花坛变“菜坛”、“草坛”现象较多,文体设施、公厕、化粪池、垃圾箱等基础设施破损得不到及时修缮。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认识程度不足。毕竟村庄整治是阶段性工作,而日常管理是天长日久长效性工作。在这次村庄整治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到部分村(社区)领导对农村创建工作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存在偏差,重建设、轻管理,重突击、轻长效。二是发动群众不够。由于宣传发动不够,部分群众对搞好环境卫生的主体意识淡薄,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情,因此很少主动参与,甚至出现反感、阻碍、刁难的情况。尤其是我区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给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困难和复杂性。三是管理机制待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好坏还是依赖于行政推动力,领导重视了、关注了,卫生秩序就好一些;忽视了,一段时间不抓了,卫生就回潮。管理靠整治、卫生靠突击的传统方式还没有根本扭转,管理的长效机制还有待于真正建立。四是资金保障不足。目前大部分农村的集体经济薄弱,经济来源少,筹资途径较窄,从而导致正常的卫生保洁、垃圾清运、绿化养护、河道保洁、市政维护等经费难以足额有效保证。如目前我区垃圾箱的承包价格偏低,据初步统计,一个行政村平均有垃圾箱60只左右,每年每只垃圾箱年承包费全区平均800多元,低的仅300多元。据了解,目前滨湖区、新区已经实现村(社区)垃圾机械化收集全覆盖,锡山区也在全面推行中,其一个垃圾桶的年承包费用达到1600元左右,大大超出我区的承包价格。五是人员待遇偏低。我区村级环卫人员年收入一般在6000元左右,部分村级收入较低的村(社区),如开发区古庄村、堰桥街道新街社区、玉祁街道玉东村、洛社镇绿化村、阳山镇普照村等村级环卫人员年收入仅20__元左右。由于我区村级保洁人员普遍存在人数少、年龄大、待遇低等问题,导致我区大部分村(社区)保洁是一天一清扫,少数二、三天一清扫,工作时间基本为2~4个小时,而遇到沿线有大量偷倒的生活垃圾或建筑垃圾时,村(社区)往往要等上级领导检查、重大活动、检查考核时才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突击清理。

要巩固和拓展村庄整治的成果,必须多管齐下,完善和发展长效管理的支撑体系。为此我们建议,在村庄整治工作中,应上下合力,做到“五个落实”:一是长效管理队伍的落实。每个村(社区)要配备2~3名城管工作站管理人员,按1个自然村1-2名保洁员的比例配足环卫保洁员,并配备一定数量的绿化养护和河道保洁人员。在配足人员的同时,要培训提升人员素质,提高工资待遇,从而逐步建立一支人员稳定、作业规范的长效管理队伍。二是经费的落实。要做好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资金保障是首要因素。环卫经费要作为一项刚性支出,每个村年初就要列入支出预算。区、镇应适当给予补贴和支持。三是监督考核机制的落实。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管理中存在的“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问题,必须建立健全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使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一是坚持周末督查制。镇(街道)领导、分管领导每周末对各村(社区)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确保创建工作不搞形式主义,经得起检查。二是落实责任。明确考核标准,完善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把农村环境长效管理与评先评优结合起来,与领导干部的考核、奖惩结合起来,对工作不力、应付了事、管理失责、工作效果差的单位通报批评。四是作业标准的落实。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周期长、涉及面广。一方面,镇(街道)相关部门要积极履职,制定工作量、工作标准,指导村(社区)实施农村环卫保洁的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做好三个针对。一是针对陈旧

、破损的村级景点、广场、花坛、文体设施重新进行修缮、包装出新,确保农村创建成果不褪色、不退步;二是针对农村房前屋后乱堆放、乱搭建现象,充分借鉴近年村庄整治的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实实在在地把这一显见顽症妥善解决;三是针对垃圾房破损、垃圾不入箱,积极推进村(社区)生活垃圾机械化收集工作,逐步取缔小木车、拖拉机、农用车、垃圾房,按照20户配置一个标准垃圾桶的标准,由镇(街道)环卫部门每天定时进行机械化收集,确保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五是群众参与的落实。没有村民参与的长效管理是走不远的。提高群众对卫生保洁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才是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①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简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的良好氛围。通过评比星级家庭,试点门前三包,加强正面宣传,提高村民共同参与的意识。②责任区进农村。借鉴市容环境“门前五包”责任区制度,让每位农户与村委签订门前环境卫生“五包”责任书(包卫生、包美化、包秩序、包设施、包绿化),责任状上墙公布于村委大型版面上,由村委会定期组织检查,对有损村容村貌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在村民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机制。③强化外来人口管理。针对当前我区外来人口日益增多的情形,在每个外来人员聚集区选派出一名有责任心、有威信的外来者做为组长,签订责任书,推进“以外管外”,鼓励外来人员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共同搞好“大家”和“小家”的环境卫生。(编辑:华华)

上一篇:三、民事再审申请书和民事申诉状 下一篇: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