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网络

时间:2022-10-15 05:35:00

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网络

摘要: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创新性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化学知识网络构建的一般过程和构建化学知识组块与化学知识网络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知识网络;授之以渔;搭桥;中规中矩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17-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07

初中化学教材的知识点很多,学生感到无序,知识点处于散乱、零星状态,把握不了要点,不是“摸不着边”,就是“头脑发胀”;复习时,教师又通常把每章的知识点一一罗列,或者采用“划书本”的方法,没有新奇感,容易感到沉闷、枯燥,不能形成有序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反映知识之间的联系。

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科学素养。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习惯于“一步到位”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近些年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担心影响课堂效率,教师往往越俎代庖,应用现成的化学知识网络图进行教学,上课时,看起来高效、严谨、逻辑性强,但收效甚微,学生不是云里雾里,就是过目就忘,不能真正在自己的心中构建一个完整有序的化学知识网络体系。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习者,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形成自己对知识正确认识的过程,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来代替。因此,创新性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来构建。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和探索者。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要想全面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需要将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却苦于不会进行“分析、对比、综合、类归、联想”,难以形成知识体系,不善于构建知识网络。由于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化学基础较弱,要让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就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指导,传授给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组块与化学知识网络的策略和方法。

一、化学知识网络构建的一般过程

构建知识网络,先要让学生认识知识网络图,理解知识网络化可帮助同学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更需了解化学知识网络构建的一般过程。

1.准备阶段

选定知识范围,罗列知识点,理清错综复杂的纵横关系,让要构建的知识大体在自己心目中有一个轮廓。学生还要学会使用图形、符号等个性元素,如,“——”表示相互关系,“”表示衍变关系等。

2.构建阶段

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将各章节中一些分散的“点”连成“线”,对化学知识内容进行重新加工、整理和组织,使之系统化,并进一步形成“知识网”。其实,要想构建有序的知识网络,就需寻求知识主线,若把知识比喻成一座房子,主线就是起支撑作用的大梁,每一章节或单元的知识主线很明确,只有围绕知识主线,通过联想,进行归纳,依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建构知识树(或其他形式),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才能形成知识网络。

3.交流阶段

建构以后,学生期待自己的成果得到展示交流。为了促进学生交流,绘制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以发挥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小组成员的智慧才能;每小组之间还要进行交流传阅,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适当展示优秀的知识网络图供大家学习,通过对比分析,要求学生能指出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存在哪些不足和优点,以取长补短;老师再进行适度的评价、点拨,更有利于知识网络图的完善,提升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的能力。

4.整合阶段

展示交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化对知识网络的认识,理解各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修改完善知识网络,还可将不同单元的知识网络“联网”,使小网络变成大网络,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整体。

二、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模式

化学知识“网络化”,可以按章节绘网络,也可按单元来设计。

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是对化学知识的一种精细加工,需要在化学知识点之间“搭桥”——建立联系;构建过程应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联想,对知识重新排列组合,达到知识精炼化、条理化、网络化。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依据逻辑关系来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并通过联想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外在联系,但是,限于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际,不能过分苛求学生一定要厘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按照知识间逻辑关系来构建化学知识脉络,只需学生知道化学知识点间的“桥接”方式,即知识点联系方式,就可以了;为了便于学生模仿,学习绘制知识网络图,教师可直接展示一些化学知识网络图,让学生了解不同构建模式,并加以引导、点拨。笔者总结了一些将化学知识组块构建成网络的方式,而这些“构建模式”并没有严格按照知识间逻辑关系来运作,主要是考虑学生能否理解接受。以下构建模式,仅供大家参考。

1.串联式

在教学中,及时复习、激活原有知识,注意寻找知识间的内在关系,或通过进行联想,或依据各知识点及物质之间的衍变关系等,将知识点串联成线。

水污染途径危害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水污染治理

CuCuOCu(OH)2CuSO4

2.并联式

要善于归类,将知识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重新归类,也可依据知识间并列关系和隶属关系将知识点分成块,构成网。

3.交叉式

这里并不一定是指逻辑关系中的交叉关系,而是知识点间建构成网络的一种方式,可以表示交叉关系,相互关系等。

4.发散(会聚)式

通过联想,注重发散思维,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可由某类物质发散各物质的性质而形成面,由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进而形成网。

5.流程式

通过联想、归纳、演绎、推理,将知识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用近似工业流程图的形式呈现出来,互相连接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网络。

三、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1.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图,不能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和结构,学生可以绘制成中规中矩式(图1),也可涂鸦式(图2),还可艺术化,添加色彩,具有艺术效果,醒目,有趣(图3、4)。

2.构建知识网络,不可“贪大求全”,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体系构建的层次性和渐进性,根据不同的课程标准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分层次、循序渐进地构建知识体系,引领学生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网络。

3.要引导学生明确主线,先粗线条勾勒出知识主干,逐一回忆每一主线知识所派生出的分支知识,并不断把知识点细化、具体化,否则,主次不分,在学生脑中就不能形成清晰的有条理的知识结构体系,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研究,笔者深刻体会到,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既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细化整合,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锻炼了思维,提高科学素养,从而实现知识的活学活用。

参考文献

[1] 窦洪庚.构建化学知识组块与知识网络的策略初探[J].化学教育,2004,(4)

[2] 薛春兰.化学单元复习课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10)

上一篇: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夯实基础知识 下一篇:对《铁及其化合物》高三复习课的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