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铁及其化合物》高三复习课的观察与思考

时间:2022-10-20 04:40:44

对《铁及其化合物》高三复习课的观察与思考

摘要:对一节《铁及其化合物》高三复习课进行观察,分析该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教学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三复习;观察;思考;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8-0042-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8.018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划纲要(试行)》,拉开了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序幕,至今已有近11个年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成效比较显著,而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阻力较大,很多中学一线教师认为主要是因为高考不改,课堂改革无法进行。事实上,回顾十年来高考制度,不能说高考没有改变,只能说改变没有人们所期望的那么快,与课程改革的步伐不能完全同步。那么,在这种情况,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如何面对高考,面对高三复习课呢?近日,笔者一行三人到本省某重点中学听了一节《铁及其化合物》高三复习课,有一些想法,特撰写成文,向同行讨教。

本节课的授课教师是该重点中学的一位青年教师,在职教育硕士,现将他上课的教学过程作简单介绍:

考点一: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主要复习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各种含铁元素的物质的分类,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考点二:FeSO4溶液、Fe2(SO4)3溶液的制备与保存

1.配制FeSO4溶液应加入过量的:铁屑和稀硫酸

理由是:……

2.配制Fe2(SO4)3溶液应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理由是:……

考点三:Fe2+、Fe3+的检验

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将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加热溶解;取少许溶液,滴加KSCN溶液后出现红色。一位同学由此得到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为+3价的结论。

1.请指出该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1)提出合理的假设。

(2)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①直接观察颜色;

②利用显色反应(KSCN溶液);

③利用Fe(OH)3沉淀的颜色;

④利用Fe3+的氧化性(淀粉KI试纸);

⑤利用Fe2+的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

根据教师所讲五种方法,完成方案设计,验证假设。

课后,授课教师进行了说课,他主要从考试大纲对本节课的要求的角度谈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和目标。我们三位老师对该节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以后,认为本节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1.课堂教学设计标准的选择问题。本节课,特点鲜明,围绕高考考点展开“铁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的复习。因此,本节课的整个指向非常的明确,高考考什么,考点是什么,就复习什么。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为标准,不能偏离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展开课堂教学。考点的归纳应该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来理解教材,开展高三复习教学,不能以市面上的各类教辅作为高三复习的指挥棒。

2.对于为什么学习铁元素认识不清。本节课基本都在围绕铁元素的相关性质展开复习,从中可以看出授课教师对于课程标准为什么要设置铁元素的相关知识认识不清,学习铁元素并不是为了简单的学铁元素而学铁元素。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铁、铝、钠等单质及其化合物去把握如何研究金属及化合物的特点及其应用。在学习过程,应让学生有这种意识。

3.探究铁的价态的时候,没有把握住问题的本质。本节课二价铁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把握住检验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主要依据的是二价铁的还原性和三价铁的氧化性,应该让学生抓住这一点去设计实验方案。而不是先将各种实验方法告诉学生再让学生去设计实验方案。

4.过分注重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知识点背后的观念。本节课授课过程中,教师基本依照知识点的要求展开,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很少关注到知识点背后体现出来的化学学科观念。比如,研究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制备与保存,应该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二价铁盐容易被氧化,如何防止硫酸亚铁不被氧化。应该将知识的学习提高到观点树立的高度,而不紧紧是知识点的掌握。

5.从内容设计的角度来看,本节课有所欠缺,欠缺了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以及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离子结构,没有让学生从结构上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作为高三复习,与高一阶段学习铁及其化合物时应有所不同,应将知识整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来看待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我们认为还有一些细节,有待讨论:

1.常温下,铁在浓硫酸、浓硝酸中,能够被氧化,形成氧化膜,起到了保护作用,这一点很重要,是需要讲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讲。

2.将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制备和保存单独作为一个考点,有点主次颠倒了。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的制备和保存只是二价铁易被氧化的一个实例,不宜作为一个考点单列,这样的单列忽视了知识点背后的化学学科观念。

3.在探究二价铁和三价铁的实验中,应该教给学生利用什么样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教给学生几种鉴别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方法再让学生做实验,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

4.利用加碱的方法来鉴别二价铁和三价铁的方法通常不用。这种方法灵敏度不高,通常不用,作为教师应该知道。

通过这节课的观察与分析,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1.怎么样把握教材的核心内容,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本节课,教师在授课课程中抓住了教材的大部分核心内容,但是也有一些重要的核心内容没有把握住,特别是知识点背后体现出来的化学学科观念。

2.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怎么样帮助学生掌握应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现在的高考是能力立意的高考,已经不再考已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的系统知识,而是要求学生应用已学习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去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应该帮助学生掌握应用已学过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3.当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大量的、重复的讲解和操练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看起来似乎可以解决问题,但是效率却很低,也造成了学生的学业负担非常的重,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也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研究教材,更新教学方式,在把握知识点的同时,关注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可以在新的情景中进行能力的迁移。

上一篇:指导学生构建自己的化学知识网络 下一篇:浅谈人文教育与化学课堂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