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与集约化并行国际资本竞逐煤化工基地

时间:2022-10-15 04:22:19

多元化与集约化并行国际资本竞逐煤化工基地

“晋城长期以来躺在煤炭资源优势上,形成了经济增长方式的固化,影响了干部群众的创新和创造。这是一种狭隘的资源观念。仅仅依赖资源优势不可能拥有长远的发展优势。在更大范围内占有、配置和运用信息、知识、智力资源发展新兴产业,才能赢得更好的发展效益和更强的竞争力。”山西晋城市委书记张茂才如是说。

晋城市的经济转型,经过了一个由思想转型到产业转型的曲折过程。近几年来,国际资本也在纷纷涌入,山西晋城在发展煤化工新型产业的转型中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打破“一枝独秀”畸形格局

晋城市是全国和山西的煤炭基地,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是靠不断扩大煤炭资源的开采规模,提高煤炭直接外销比重来支撑的。1985年,全市煤炭产量2248万吨,1995年煤炭产量达到3549万吨,煤炭产量和外销量分别以4.67%和4.74%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市煤炭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仍达到67.16%。

这种过度依赖煤炭资源消耗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不仅造成了煤炭产业一枝独秀的畸形产业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新和创造,导致部分地区煤炭资源枯竭,自然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破坏,给全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带来严重的影响。

煤挖完了怎么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晋城市干部群众便围绕这个难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泽州县、高平市等县区还进行了“地下转地上,黑色转绿色”的大胆探索,并上马了一批地面企业。但因资源依赖的陈旧思想没有破除,这些地面企业没有做强做大,一些企业又返回了煤炭产业的老路。近年来,随着国家煤炭产业的关停整合,一些规模不大的煤炭企业被迫关闭,经济转型的课题再次摆在全市干部群众面前。

一场影响晋城今后发展的大讨论再次展开。通过讨论,晋城市干部群众形成了共识,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晋城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基地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指导思想。

围绕指导思想,市委市政府确定了近年工作的“五个突破”,即:着力提升产业素质,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在加快发展服务业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多元化与集约化并行

煤炭优势短期离不了,长期靠不住,但在经济转型中,还将担负着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晋城市经过关小改中建大,强强联合,组建区域性集团,推行轻型综采、综采放顶煤、滑移支护、悬移支护等先进采煤技术,推进煤炭行业规模化和集约化。

全市共关闭矿井1000多座,保留385座,正在整合关闭的120余座,最高单产由30万吨上升到1000万吨,年产量由2248万吨增至7867万吨,工作面回采率达到80%。

在整合煤炭企业的基础上,晋城市大力扶持替代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利用现有的煤炭资源发展电力和煤化工产业,“以化肥为基础,大力发展碳煤化工”,打造全球最大的以煤为原料的高浓度氮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发展煤层气产业;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三产服务和旅游产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化工化肥产业已成为领跑晋城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全市发展起规模以上煤化工企业15家,产品有合成氨、尿素、甲醇等30多种,主导产品尿素已建成10套装置,生产能力达到292万吨。培育壮大了化工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巴公化工工业园区、北留周村电化工业园区和高平西部化工工业区园区。2008年煤化工产业工业增加值达1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6.6%,化肥产量约占全国的5%,年消耗煤炭300万吨,占全市煤炭产量的3.8%。

国际资本入驻

近年来,晋城市在转型中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以抽保采,以采促抽,以抽保用,以用促抽”的办法,吸引大企业投资开发煤层气。

晋城市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煤层气总量达6.8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1.77%,全省的68%。过去资源观念狭隘,仅重视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其他资源开发不力,引进不多,煤层气产业也迟迟发展不起来。

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已有晋城煤业集团、晋城煤气公司、大宁煤矿、中石化等4家企业及英国、美国等一些国际财团介入到开采行列。全国第一条煤层气管道晋城至侯马管线已经启动,连接河南、河北的出省管道正在筹备中,到2010年,每年可向外省输送煤层气20亿立方米。全市已建成煤层气发电厂21座,总装机容量4.3万千瓦,年发电量2.58亿度,年利用煤层气11亿立方米。市区部分宾馆、饭店、洗浴行业业已用上了煤层气新燃料,全市3万多户居民1700辆出租车也用上了煤层气作燃料。

经济转型要结合本地实际,走适合自己的特色转型之路。经过实践,山西晋城市走出一条建设煤化工基地城市,实现多元产业综合发展的新路子。

上一篇:业界聚焦 第1期 下一篇:安全才是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