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动员不仅仅限于商业银行

时间:2022-08-10 08:11:01

资金动员不仅仅限于商业银行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已处于加速踩油门的状态。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中国政府都需要全力“保增长”。总理不久前的表态,很生动地反映出政府的紧迫心态,“这些措施还没有完,我每天都在想,力度够不够,能不能够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还必须再考虑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果的拉动经济的措施。”

刺激经济的扩张政策,必须有资金来支持。在货币政策上,央行已经以罕见的力度大幅降息,并且连续调降了法定和超额准备金的利率,以及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利率,目的是为了向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然而,宏观宽松的政策在微观层面却受到商业银行慎贷的对冲。出于对风险及未来市场不确定性的担心,国内商业银行并不愿意简单地听从政策的召唤。

银行不愿意向基础经济运行所需的交易提供信贷服务,这是此次金融危机下的全球通病。在中国,银行不放贷或将惜贷,无疑会使中央的政策大打折扣。于是,政府和央行会使用各种办法将商业银行的资金从超额准备金和票据融资上“逼”向市场。

这样下去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我们认为,结果很可能是强制信贷。安邦分析师掌握的信息显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双重“压力”下,十分踌躇,它们必须在扩张信贷和提防风险之间进行艰难的选择和权衡。

强制信贷并不只是在中央计划体系的经济中才会出现。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提供的案例显示,在二次大战后的法国经济政策中,强制信贷一度占有重要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大国央行合作,迫使银行向拉美债务大国发放更多贷款,许多银行家被迫向坏账窟窿里继续扔钱,但他们在加强监管干预的威胁下只好忍气吞声。

中国的情况会如何呢?显然,商业银行目前的谨慎是微弱无力的,中央政府强大的控制力会使得相当多的银行最终会加大信贷力度。正如我们此前的判断,只要商业银行“惜贷”不改,央行放松货币的进程就不会停止。未来央行降低存贷利率、准备金率等“六率”的激进程度,有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银监会最近也在银行不良资产率上有了罕见的松动迹象。而地方政府只要得到默许,会立刻向银行施加很大的压力。

资金来源不止是银行一个,中国需要发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来筹集资金刺激中国经济。我们注意到,保险资金也在成为一个新的可以利用的资金渠道。保险业监管机构称,将很快允许保险公司首次以长期方式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将扩大保险资金的投资多样化。中国保监会尚未确定保险商可以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产比例,不过据称最高可能达到8%。根据2008年9月份第三季度末的数据,这部分资产有可能达到470亿美元。

对保险公司来说,投资基础设施是它们过去一直希望开放的,但在目前形势下,这个转变有了新的意义,它成了中国多个投资计划所饥渴的资金来源之一,保险公司也被纳入到支持政府政策的统一行动中来,这一点可能让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者稍微感到不舒服。我们相信,如果政府愿意,它还可以动员更多的资金加入到支持投资的渠道之中,比如社保资金。

如果这场资金动员不限于商业银行,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信贷强制了,而是变成了“金融强制”。一方面我们在金融服务市场准入上仍然实行过严的管制,一方面我们现在又“强制”要求金融机构向市场注入资金。如此一来,中国政府对未来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效益,就有了更大的责任了。

上一篇:铝业全线告急政府加大储备扶持开采商 下一篇:须用系统性改革解决煤价“双轨制”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