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项目教学例谈

时间:2022-10-15 02:00:45

高中通用技术项目教学例谈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为完成一项较真实任务去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设计合理的流程,最终完成任务。在通用技术教学中,该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让学生树立技术的思想,了解技术的语言,科学地评价技术过程和产品,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项目教学;通用技术;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12-0018-03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通过对“基础的、宽泛的,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技术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技术素养的培养需要亲身体验,我们应该创设和提供适合技术教学的平台和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建构起对技术的认识和对技术思想的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项目教学恰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实践体验中建构知识的平台。

项目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是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选择好富有知识含量,富有能力机会,接近真实的项目基础上,激发和指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有关项目的一系列活动,学习蕴含在项目中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来理解、掌握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以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简言之,项目教学就是给定一个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协作寻找正确方法,设计出合理的操作流程,做出一个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模型。

一、项目教学的意义

目前高中学生由于注重基础学科的学习,缺乏生活生产的经验,对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许多误区,比如学生总认为工具的使用很简单,而技术设计又很高深和神秘,如果不进行充分的实践活动,学生很难理解和把握技术思想。应用传统“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出现“黑板上开汽车,讲台上种田”的现象,一讲理论,课堂就“死气沉沉”,一动手操作,学生就“活灵活现”,一“活”,课堂就“乱”,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而项目教学很容易解决以上难题。

第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由主导变成了引导,学生成了真正的活动主体。教学形式也由“师讲生听”变为了学生亲身体验,亲历亲为,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在学生手里,学生更愿意接受,更愿意跳起来“摘桃子”。

第二,降低对技术思想理解的难度。通用技术课程里的一些思想和方法不容易用言语表达,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具体明白和理解。项目教学法通过接近真实的“项目”,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理解的难度,在活动中每解决一项难题都有收获,都有知识的积累,这样也加快和加深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化过程和程度。

第三,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项目”就是一个小系统,要想完成,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挖掘出项目中所蕴含的技术思想和方法,有意或无意间学习和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将实践与理论联系了起来,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养成。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分别承担“项目”中某一项任务,只有当所有任务都顺利完成,该“项目”才能完成。这改变了以往独自学习的方式,有更多时间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习更轻松,自我价值随着团队“项目”的完成而得到体现。

二、项目教学的选题原则

为了顺利开展项目教学法,便于学生探索,教师引导,“项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真实性。所选择的项目应贴近生活,接近真实,否则将很难发挥技术的中介作用,失去技术探究的意义,近而降低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没有技术探究的参与也就谈不上技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知识性。项目内容要切合教学,蕴含知识和能力,能重点地将知识点展现出来,形成较明确的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实现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多样性。现代教育教学环境以及通用技术学科的一些特殊性质,要求以动态的理念指导教学,即按学生已有知识进行理论上的探究存在不同结果,进行实践上的探究存在不同过程及结果。这样,方可实现探究意义与价值的最大化。所以项目要能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这样会带来问题解决的不同方式,同类不同形,让学生充分体验设计的奇妙,也便于评比和评价。

可操作性。项目开发之初要以学生现有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有利于学生的探索。同时,原材料为生活常见材料,容易获取,作品制作较为简便,使用二到四件工具即可,也便于安全管理。

三、项目教学的实施案例

在“设计的一般过程”、“原型制作和优化”等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基于以上选题原则和教学中的案例、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师生角色的互换等因素的考虑,我们选择了“设计并制作一款益智类木质玩具”作为学生学习的项目载体。以下就以该项目为例,简要介绍项目教学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我们把项目的实施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明确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和优化项目。

(一)明确项目任务

我们的任务是“设计并制作一款益智类木质玩具”。许多小组根据自己的爱好,确定了“魔方体的设计与制作”项目。该项目简单易行,贴近生活,变化多样,同类不同形,也容易加工和制作出模型。其具体要求是:将27个边长为25mm的小立方木块,面粘面,设计制作出多个(3至5个)不同形状的立方堆积体(我们称之为部件),最后将这些堆积体(部件)搭拼成一个完整的3*3“魔方体”。

(二)指导项目实施

为了完成该“项目”,学生需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技术语言等交流方式,学会简单工具的使用和对作品的评价及优化等知识和技能,这就是蕴含在其中的知识和能力,也是通用技术必修1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为了便于指导,我们将此阶段分解为四个小任务。

1.任务一:设计草图

要求:学会构思设计方案的方法;徒手画简单的设计草图;进行简单的设计交流。

学生进入“魔方体”部件的设计时遇到困难,不知设计什么样的堆积体才能拼接成“魔方体”,毕竟不能天马行空。通过引导和探究,各小组找到各自的设计方法。如“叠加法”(图1),先设计出一块自己认为又新颖,又奇特的部件,然后再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四周添补相应的部件,达到设计要求。“擦除法”(图2)先画出一个3*3“魔方体”,然后再一个部件一个部件的擦除。“模型法”,将橡皮擦切成27块小方块,先堆成3*3的立方体,再按不同位置拿掉相应的小方块,再按原始位置组成一个构件,通过这种方式完成设计。在肯定了学生的“创新”构思方法后,我们还将“什么是模型,模型的作用”等内容提前引入教学。通过三节课的努力,各小组都用草图设计出了五个组成部件。

2.任务二:立体图示意

要求:懂得科学合理地评价和选择设计构思;了解轴测绘图方法,方便交流设计思想。

由小组成员对设计草图优化和评价,选出优秀设计,通过对不同轴测绘图法的学习和了解,学生选用了能直观地反映其立体特征的斜二轴测绘图法,绘制出各个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

3.任务三:绘制三视图和加工图

要求:理解三视图形成的原理,掌握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了解加工图的识读,进一步培养技术交流的能力(图4)。

为完成这一任务,学生需掌握三视图基本知识及绘制方法,学会如何选主视图,理解“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绘图原则等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绘制出“魔方体”部件的三视图。

对于加工图的绘制,学生需探究比例、尺寸标注等问题。在绘制出立体示意图后,要求学生按1:1的比例绘制出部件的三视图,并正确标注尺寸,书写加工说明,填写标题栏的相关内容。这样一张可操作的加工图就完成了。

绘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如对“比例”的理解问题,还有最为突出的是尺寸的标注问题,学生往往沿用数学方法标注尺寸数字,一律竖直向下,很不规范,这时要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告诉学生这是技术规范,技术素养的养成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现实的。

4.任务四:制作魔方实体

要求:让学生能根据设计和现有条件制作出“产品”(原型),亲身体验工具的使用和技术制作的重要环节(图5)。

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任务。在这一节里学生要学会常见木工工具的使用,以及树立操作过程的安全意识。学生按照“识图——备料——下料——加工——拼装”的制作流程,使用相应的工具完成各部件的制作。通过制作活动,学生学会了图纸的基本识读,也学会了木工锯等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体会了“说者容易,做者难”的含义,对技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设计评价与优化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技术试验;对“产品”进行多方面评价,并提出优化方案,对“项目”进行评价。

我们把这一阶段也分为四个小任务。

1.任务一:以“为什么我们要选松木作为原材料?”为题目引入了对材料和木工工艺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任务二:让学生对“产品”进行测试。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要熟练搭拼自己的魔方体,这一熟悉过程就是测试过程。通过测试,部分小组发现了“产品”无法拼装,找到了作品失败的原因,有的是设计错误,有的是制作错误,在此基础上做了相应的修改和优化。

3.任务三:评价及优化。对同类不同形的“魔方体”进行评价。通过搭拼其他小组“魔方体”所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作品设计的新颖性和难易程度,这是评价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当然还有其他评价标准(如外观等)。全年级没有相同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魅力。在优化“产品”的环节时,学生发现每一小组的作品因为连接方式决定了部件拼接方式的唯一性,没有可变性,为了适应“新产品”的开发,学生根据化学分子的球棍模型的结构,设计出在小木块上钻洞或插上短木棒,以便任意拼装,实现“产品”的多变性和创新性。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完成“产品”的测试和优化。

4.任务四:产品说明书的撰写,要求各小组为自己的产品写出说明书,包括设计说明和使用说明等。通过展读说明书,加深了小组之间的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技术设计的认识和对“项目”的认可。

通过“魔方体的设计与制作”项目的教学实施,学生体验了设计实践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了权衡和阶段性优化选择,对技术语言,特别是三视图的基础理论有了较深的体会和领悟;熟悉了木工的锯、削等工艺和相应工具的使用,完成了“产品”的制作;并能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学生通过“项目”的完成,技术素养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我们总结出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一般策略:提出项目,依托项目展开教学,通过学生主体,教师指导,生生互动,完成教学目标。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较系统地把设计的表达和设计的物化等相关基础知识整合在一起,轻松实现了三维目标,激发并增强了学生对通用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了将宽泛的、基础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融入到通用技术课的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真正体现了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创造性和体验性等特性,是技术教育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单位: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成都 610225)

上一篇:建造合同准则在施工企业应用的思考 下一篇:青色的围墙(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