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灵感思维

时间:2022-10-15 01:49:50

语文教学与灵感思维

一、广博的知识和积累是产生灵感思维的前提

使学生建立广博的知识结构,有利于他们触类旁通,开阔视野。在思维堵塞后联系到其他学科,从更广阔、更深刻、更新颖的领域发现新事实,扑捉新信息,导致灵感的激起。作家在生活阅历中,积累了大大小小数也数不清的人和事、经验和积累了各种感情。产生和积累了丰富的生活思想,它们象燃料的保存在作家的记忆力和感情里,就像石油储藏在仓库里一样,等到某一天,由于某一偶然的机遇,忽然得到了启发,也就是获得了灵感。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首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先生就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杂家。《红楼梦》有众多的诗词,有豪华的各式各样的建筑,有不同的药方,还有很多的管理策略和经验……这些东西的描写无不证明了作者知识的广博。所谓广博的知识也可以指对某一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比如某一体考生多陶渊明十分喜爱,读过关于陶氏的许多著作以及陶氏本人的许多作品。因此,每次写作文,不管什么题目,他总能自然地切入陶氏话题,并且写得比较有水平。

二、勤奋思考是产生灵感的条件

具有丰富的知识,没有勤于思考的习惯,仍然不能产生灵感。灵感不是灵机一动,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勤奋思考达到的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境界。著名大发明家爱迪生增进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指的就是勤奋思考,百分之一的灵感则是勤奋思考的结果。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量的积累,百分之一的灵感是质的飞跃。只有对问题经过长时间的连续思考,才能够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产生出灵感来。现在的高中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懒惰”,无论是语文还是其他科目,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一味跟着教材教辅走,跟着老师走,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时候。虽然他们每天的学习时间很多,但毫不自由,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人云亦云,严重缺乏自我思考。他们这样学习的话,即使再辛苦,从某种角度来看也只能是“懒惰”。

三、教师引导是产生灵感思维的关键

1.转换角度,在“发散”中寻觅灵感思维

思维学研究表明;灵感的产生都与潜意识(主体意识不到,不能控制的意识之为潜意识)有关。习惯的单一角度思考问题往往抑制了潜意识的活动,阻碍了灵感的产生。若思考问题时,能转换角度,从多角度入手,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全方位发散,大量被抑制于潜意识里的信息会进行闪电般的重新组合,最后产生了对解决问题的“有用组合”而进入显意识。在供料作文的训练时,教师提供《南郭处士》这则材料,学生通常从批评南郭处士的角度展开定势思维,立意往往不高,如果引导学生从纵向、横向、逆向思维,就会很快获得灵感。如启发学生从这则笑话蕴含的寓意进行纵向思维,则可以立:“不懂不要装懂,冒充内行必然自讨苦吃”等观点;如引导学生从批评齐宣王的角度展开发散性思维,则可以立:“可以休矣:”,“应加强调查研究”等观点;如启发学生展开逆向思维,从替南郭处士辩白的角度,则可立“人该有自知之明”,“齐王轩应负失察之责”等观点。

2.强化洞察,在发现中获得灵感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又两种:一是尝试与试误的方式;二是顿悟的方式。顿悟式解决问题好像是突出出现的,但却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即透过事物的表现,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问题迅速获得解决的。列如《荷花淀》中,当水生的妻子听到丈夫告诉她“明天我就到大部队去了”,“他的手指震动了一下。”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如果缺乏洞察力,就不可能透过任务这个细小动作透视到妻子听到丈夫要参军的消息后的复杂感情,相反,如果有洞察能力,就能很快的抓住问题的实质。因此,教学中药强化对学生洞察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使学生在发现中获得灵感。

3.类比联想,在启迪中透发灵感思维

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现象,有的是形状与结构相似。有的是功能与作用相似,有的则是单元与层次相似,有的则是原因与结果相似等。因此,我们可以抓住客观事物的相似点,从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充分发辉自己的类比想象能力,从其他事物受到启迪而获得灵感。在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可是同学们读不出感情来。于是老师让同学联想到自己的妈妈,想一想妈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很多同学说出了很生动的列子,老师也说了自己妈妈的事列,同学们都深受感动,一下子产生出对妈妈尊敬、热爱、赞颂的感情来。通过类比,同学们加深了对母爱的认识,再读、读出了丰富的感情。类比联想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的灵感。

4.移花接木,在重组中产生灵感思维

有的创造家认为,世上的知识、新发现、新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都是原有的旧知识、旧发现、旧成果的重组。也许,灵感就是在重组中产生的。在教学中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若干知识信息,按照一定的问题重新组合,分类归纳,学生就会获得新的发现,新的灵感。如指导学生把学过的《荔枝蜜》、《小麻雀》、《猫》、《挖芹菜》等四篇散文,按照(1)选材;(2)抒情线索;(3)用抒情线索连接材料的方式等三个问题重新组合,学校就会得到新的认识,这就是灵感思维的结果。

上一篇:让历史教学活起来 下一篇:个性化作业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