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强心剂”

时间:2022-10-15 12:43:58

艺术圈“强心剂”

2005年前后,唐炬在拍卖会上很高调、很疯狂,“其实那是在做一种姿态,给学院派、实力派艺术家一种信心,不要觉得是被淘汰了、过时了。”在这样的“冲锋陷阵”中,市场给予了这个异军突起的“写实油画”藏家很大的关注。随后唐炬习惯于通过电话委托低调购藏,知道今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到了一个危机的时候,他再一次现身秋拍现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大家的信心,也希望能够带动一点人气。

锁定五六十年代艺术家

对于唐炬显著的收藏体系――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实力派。外界常常简略的概括成“写实作品”,这让唐炬对“写实”和“当代艺术”的区分变得敏感起来。在唐炬的藏品中,你会看见他将许多写实作品挂置在显眼处,唐炬一直在强调“实力派”并非等同于“写实派”,而作为仅仅是一种艺术语言的“写实”,其实跟所谓的“当代艺术”是相互交融的关系。唐炬一直强调:“我不是只收写实,但恰恰中国一百多年的架上绘画是以写实为主,这是一个客观存在。”如果遇到一些表现或抽象的作品,只要是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唐炬都会去尽量丰满自己的体系。

对这批艺术家的代表性的判定,唐炬有着自己的逻辑:“我觉得这些画家真的很有实力。生于五、六十年代,在人生峰值期遇到自70年代末以来的一种大解放,类似于文艺复兴――从神到人、有了充分的自我。然后又赶上一个好的年代,各种社会环境都很适合他们,也没有后来的那些纷乱的社会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时间段里是很难得的,在大的国际背景逐步边缘绘画技能的情况下,中国这样一个特定时期的真诚的艺术品是很有它独特力量的。作为一种真正有力量的面貌,我希望它能被人们看到,感受到它的力量。这些实力派的作品被外国朋友看到,他们也能感受到中国绘画所能达到的能力――能给人的眼睛带来共鸣、能打动别人。不只是绘画技巧上的难度,对人类发展和工业文明带来的影响――一种思考、反思甚至诘问都在里面。”

从最早的为艺术家“打抱不平”,到筹备美术馆,也是经历过许多艰辛。由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早期代表作许多国外画廊买走,反而很多画都现在收回来都费了一些心血。王沂东的《沂河水》就让唐炬费劲了周折,首先他通过香港的画廊的展览看到,又得知被一个德国人买走带到欧洲,后来这幅画又被送到纽约拍卖,唐炬当即远赴纽约,将这幅《沂河水》收了回来,并笑称:“都绕全球一周了。可能当初卖给他们是几万元,但现在找回来要几百万,代价还是挺大的。”

我并不是“写实派” 藏家

虽然唐炬买的比较多的是经典写实作品,但是他不认为写实是他唯一的选择。目前他所藏作品多是在绘画领域、学术领域等都得到认可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家经过多年的积累,技术纯熟,阅历丰富独特,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品质相对较高。冷军是唐炬非常看好的艺术家之一,他已经持续收藏了冷军的十多幅系列作品。其中冷军一件重要的“极端写实”作品《蒙娜丽莎――微笑的设计》,是3年前唐炬花70万元买下的,如今很多买家都盯上了这幅画,叫价已经达到1500万元。

现在的唐炬被冠以“写实油画藏家”的名头,但他自己并不完全同意,“我觉得不太准确,像闫平就是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可我也很喜欢,收藏了一些;罗中立被归为当代艺术家,可在我看来,他是个实力派艺术家。我觉得写实是中国油画艺术的一个基本面貌,包括今天称之为当代艺术的绝大部分都是如此。所以我觉得所谓的当代概念对应的是时空范畴,不必过分强调所谓当代,我一直希望大家弱化当代这个概念。我欣赏的绘画是严谨的、有高超技艺水准的、能体现艺术家艺术修养的作品。”

所以,唐炬更乐于被称为“实力派作品藏家”。这种“实力”的主要构成是极具美术功底的学院及画院力量。艾轩、王沂东、杨飞云、朝戈、闫平、龙力游、石冲等人的重要作品,以及部分被划入当代艺术家范畴的如罗中立、何多苓、赵半狄等人的作品都在唐炬的别墅中展陈。他所选择和珍藏的这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都是经过他的理性分析:“一个人的能力和能量是有限的,我主要集中在学院派、实力派的范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人的艺术家创作的用心的、有真诚投入的油画艺术品,购藏入体系的藏品创作年代基本上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之间。”

话语权将回到中国

有绘画情结的人偏重绘画性,有喜欢时髦的人就喜欢时髦的画家,对于这个,唐炬选择避重就轻,他总觉得没必要凑这种热闹,花几千万买一副观念艺术作品,不如买些更重要的。2011年秋拍唐炬送拍了几件作品,之前一直在等时机,今年终于放手了。有些是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已经有几幅,唐炬从中做了一些取舍,另外就是五、六十年代之前出生的老先生作品也送拍了几件,如买的较早的朱乃正作品,这样才能换点子“弹买”更需要的作品。同时,唐炬也买了几件比较喜欢的作品,如曹力、韦尔申的已经收入囊中,韦蓉的《街景》虽然是小画,但是很精彩。

由于整个国际的经济形势严峻,唐炬观察到有些人已经有了危机感。但他认为这更是一个契机,每一次遇到这种局面唐炬都认为这对艺术市场来说是件好事,只有这种情况下,人们才能冷静下来,进行认真的判断,做出理性、正确的取舍。事实证明还是达到了这种效果,从香港到大陆,中国人不太看好的作品,今年都屡屡受挫。明明去年3000万买的,今年2000多万卖的也情况发生了。说到这里,唐炬不仅感悟:“这说明一个问题,话语权可能真的回到了中国人手里,外国人只不过做了一个短线的炒作,也不会再有外国人来捧这些艺术家,所以回到中国话语权范围内,慢慢梳理调整,有价值的留下来,虚假空自生自灭。这是我通过这次秋拍很明显的感觉。”

“所以我们没必要把这当成危机,不管怎么样,好的作品真的买不到便宜的。我今年秋拍买到的几件都是估价的好几倍,韦蓉的小画估价12万,36万拍回。郭润文《艺术家的故事》,我出到700万,最后加了10万也买不到,原来是被王薇买走了。我不知道是她,不然就不和她争了。看,多花好几百万呢。不过这说明好的作品还是一定有人争。

喜欢就出高价买

对于收藏,唐炬有他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收藏确实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回报,但收藏者绝不能只以投资获益为目的参与收藏,收藏的第一要义是艺术品本身。当面对一幅作品时,一个藏家首先要考虑的是喜不喜欢它,而不是它可以为自己赚多少钱。当收藏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梳理与调整,去粗存精后,自会有回报。

回顾如何以有限的资源争取到符合自己收藏体系的作品,唐炬坦言最大的前提是入手早。受他确立的购藏体系的制约,决定了他购买藏品渠道的窄众化――从一级画廊渠道拿到符合他需要藏品的可能性较小,他只能着力于二级市场的拍卖。嘉德、保利、瀚海、匡时等拍卖公司都是他的市场来源。具体选择哪家公司合作,唐炬的标准坚定而简洁:只看有没有符合我收藏体系的好作品。“拍卖市场以后应该是个精品的平台,是少数顶尖艺术家和作品的平台,也希望拍卖公司能够征集到有沉淀和分量的好作品,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人来参与,我期待有重量级的作品出来,更希望好的艺术品得到别人的尊重。”

唐炬对艺术品的价值判断,则更相信自己而非批评家、经纪人、艺术顾问,“我比较自我,觉得绘画是可以用心灵去感觉的――直面作品,用眼睛和心灵去感觉。”至于眼光和审美能力的训练和达成,唐炬依旧不遵循传统的艺术史知识积累的常规方法,他较少阅读西方艺术史、中国艺术史(1979年后部分),“第一,我有美术工作的经验,第二,我有生活和视觉经验的积累,所以我有这个自信。对别人未必合理,但我坚持自己的视觉经验和判断,多面对好的作品,不会以既成的东西方艺术史理论作为寻找藏品的主线。”在有明确的目标和价值判断下,唐炬会尽量争取但不会不切实际地无底线坚持竞价。相较曾力挺实力派艺术品以抗衡火热当代艺术的激情年代,现在的唐炬显得淡定了很多。

唐炬从来不会考虑作品的价位,只考虑他自身的需要。今年秋拍买的陈丹青的《组画》花了2000多万,唐炬坦然地说:“没办法,想要画就得付出代价。”当然唐炬也捡过一些漏,可能这些人并不是市场明星,但是学术上有他的地位,又是很重要的作品,比如徐晓燕上世纪90年代的力作《大地风景》系列,在学术范围很有影响,唐炬在拍场上不到20万就买到了。

与其他收藏家稍有不同的是,尽管收的大多是在世艺术家的作品,但唐炬并没与每位艺术家深交。正是明确五六十年代实力派这样一个体系,唐炬做的是艺术史中一个片段的梳理,而不是盯着单个艺术家的作品。除了冷军以外,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唐炬大多是收一两件代表作。因为所需的都是五六十年代实力派代表作,唐炬主要的收藏渠道是通过拍卖。对新晋买家来说,唐炬建议首先不要从有合作画廊的艺术家手上直接拿,艺术市场的规则需要遵守。其次,由于中国画廊比较薄弱,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较大,应该找家有责任心的画廊,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及时换手最重要

与很多藏家拒绝谈“投资”不同,唐炬认为艺术品其实是一个投资的好领域,“你不能拿一幅画跟炒股票那样玩短线,因为艺术品的交易成本是很高的”。接下来唐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当你走拍卖这个途径买回一件作品,拍卖公司已经拿掉了12%的佣金,现在还有所得税,还有各种费,加上保险就平均增加到15%;等你下次出手再通过拍卖的时候,又是一个15%,这加起来就是30%。谁能保证一幅画短时间内至少要有60%的投资回报率。

唐炬坦言:收藏确实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回报,但进入者绝不能仅仅以投资获益为目的参与收藏。所以面对一幅作品,一个藏家首先要考虑的是喜不喜欢它,而不是它可以为自己赚多少钱。当收藏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梳理与调整,去粗存精,于是,在此时的“换手“中自有回报。

这种“换手”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包括卖掉一些以前买的作品,甚至用十几张作品去换一张自己收藏板块需要的作品,也会在时间短、数额大的情况下与朋友合买一张。2005年,唐炬与两个朋友合伙以1000万的价格买下了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唐炬占70%),2010年春拍时,这张作品以5712万的价格转手他人,而在2011年的秋拍中,此幅作品更以1.3亿拍出,“我一直在梳理,将作品调整成我建美术馆所需要的”,严谨的唐炬补充道:“当然我是不得已的,不是说那些作品一点儿价值都没有,只是我必须得做一些取舍。那么长的东西,我没办法陈列他,又是老先生的作品,加上它是纸质的,非常脆弱,如果在我手上万一有个闪失那可就罪过大了。”

对绘画的迷恋和情感上的牵引是唐炬面对喜欢作品时不能自拔的原因,“我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觉得五六十年代这批人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对绘画性放弃的时候,中国还有这样一批人在坚持,发源于欧洲的艺术样式在中国艺术家手里延续,我想力所能及的将这样有力量的作品集中在一个艺术殿堂里。画得好的作品我是真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仰慕,一定是有种心灵上的冲击,这种力量很微妙。”

唐炬平时最喜欢的就是宅在家里,或者独自一人旅行。他喜欢雪,就像冯小刚说的,雪能遮盖很多脏的丑的东西。目前唐炬刚刚从回来,经过许多危险的地段,他很享受这种孤独,和这些静寂的旷野。唐炬作为职业收藏家生活很开心,生活跟工作分不开了,没有界限了,基本看的是艺术、日常了解的、接触的也都是艺术,见到朋友们看到这样的实力派作品的感动,他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享受:“我的收藏也为家人营造了一种艺术的氛围,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味和质量,就像酿酒,你眼见了这个过程,也很享受。”

上一篇:隋建国,“时间”造就 下一篇:21_21 Design Sight: 超越视野的设计朝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