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教学对策

时间:2022-10-14 10:47:52

高考地理复习教学对策

摘 要:高考取胜在文综,文综取胜在地理。地理学科常常被学生称为“文科中的理科”,是制约文科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瓶颈,也是考生能否进入理想大学的“分水岭”。

关键词:地理;复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252-01

高考取胜在文综,文综取胜在地理。地理学科常常被学生称为“文科中的理科”,是制约文科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瓶颈,也是考生能否进入理想大学的“分水岭”。高考地理考查的内容繁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指导学生做到科学复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是每位地理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浓缩“精华”,淡化“边缘”,重抓主干知识,做好地理知识的深化与提高

复习时一定要重抓主干知识,把握好复习的重点,对非主干的边缘知识少花时间,少投入精力。

自然地理一直都是地理高考考查的主体,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也是考生能否获得理想分值和进入理想大学的“敲门砖”。建议在自然地理复习中,一些重点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气候、洋流、等值线等内容,地理原理和规律性都较强,复习重点放在对自然地理的成因分析、特征归纳、规律描述上,并配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训练。

区域地理是地理高考试题的重要载体。区域地理的复习要侧重区域认识方法、区域特征与区域比较、区域空间定位,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区域的水热位置、范围、地形,然后推理分析得出气候特点,进而得出当地的植被、水文、土壤的分布规律;再通过这些自然特征推导出该区域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国土整治等社会经济特征。从而为自然地理空间过程的理解奠定基本格局,为人文地理及国土整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提供分析、比较的地理背景。比如分析尼罗河流量变化的特点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们只要把握尼罗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流域的降水季节变化,取决于流域的气候特点,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和热带荒漠气候区,流域径流和气候的变化影响流域的农业生产。

人文地理重在典型案例的剖析,案例学习是我们学习人文地理的最好方法,比如人口问题近两年来高考都是考的典型的案例深圳,上海,这个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这些典型案例的特殊性,比如深圳市是一个人口迁入型城市,青壮年人口所占比重比较大,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掌握了这些,我们做这类题就容易了。

二、精讲精练、重点突破、构建答题框架,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转换

“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在许多高三学生中普遍存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在于考生并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与灵活运用。题海战术是很多考生应考的武器,但效果也并不明显。我觉得地理复习切忌片面追求做题的数量,教师千万不能把资料中的整套原题作为学生的练习题,一定要进行优化组合,精选其中有用、有效的题来训练,做一套有价值的“好”题比做10套价值不大的“歪”题更管用、更有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层次,提倡教师自己改编和创编新题,围绕学生的知识盲点和能力缺陷,设计需要补充的内容和强化训练的重点,还可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跳,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教训中由“恍然大悟”到“大彻大悟”。创编新题可以从记录学生屡次考试的问题人手,如学生在区域定位方面有缺陷,就多设计区域定位训练题;如学生在区位因素分析方面比较薄弱,就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先学基本的“套路”,再提供“陌生”的区域让学生练习(剖析案例――总结方法――推出新案例――学生训练)。

在复习过程中尽量多设计问题系列,形成组题,尽量延长知识链、拓宽知识面。努力挖掘知识的连接点和再生点,使学生的零散知识变得系统,肤浅的知识变得深刻。力求一题多练,扩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多见新“面孔”(新材料、新图像),感受新变化,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如等值线的训练,尽量涵盖多种类型,控制好练习题的难度,设置恰当的能力层次,既要防止低层次的重复训练,又要防止高难度的过高标准训练;既要让低分段学生看到“希望”,又要让高分段的学生觉得总有“缺撼”。

三、重视图像、挖掘信息、实现图文转换,培养地理基本思维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用图兴趣,培养用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方法,进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地图教学的契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深层次挖掘教材插图的隐性信息,形成图像分析的基本过程、方法。在复习中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教会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和使用各类地理图像的正确方法,掌握一些地理图像的绘制技巧,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换的训练力度,提高学生对地理图像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教给学生各类图像的判读步聚和技巧,培养学生图像信息获取能力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地理思维品质。

四、规范答题,讲求策略、重视解题技巧,培养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高考答题是按点给分,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对学生进行答题训练,通过设计一些经典型例题和案例,采取师生共同“破解”的教学方式,同析同解,共同探索破题的切人点、寻找突破口,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提炼解题方法。通过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要求学生平时答题时做到:采点广,尽量涵盖到方方面面,力求答案的完整;瞄点准,努力趋近“标准”答案。然后,教师再展示“标准”答案,是否“踩点”或“踩了哪些点”让学生作对比。要特别强化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度分析、全面概括、集中归纳、要点解答、规范描述(层次化、术语化)的摸拟训练。训练学生注意问题的隐性提示(暗示)。

同时应重视答题的规范养成,注意培养学生应用规范的地理术语表达地理问题的能力,注意纠正学生的错别字,避免不必要失分。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对文字的组织、层次的划分以及措辞的准确等情况进行深入的训练,从中不断地加以总结,从而真正提高考生论证解决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试论自闭症儿童的破冰之旅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