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时间:2022-10-14 10:03:36

浅谈怎样使语文课堂活起来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充满诗情画意人文之美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之学、技巧之学,甚至变成应试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厌学甚至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想方设法”让课堂“活”起来,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堂兴趣“活”新课改形式下,如何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下面就“怎样使语文课堂活起来”这一话题,做一些初浅的探讨,和老师们做一交流。

一、要营造一个轻松平等的课堂氛围

教育界中有句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长期以来,老师给自己的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总喜欢学生对自己绝对服从,总喜欢板起面孔。殊不知,这样一来,学生在老师的威严之下,似乎很听话很认真,实则内心充满了抵制、恐惧心理。这样一来,他们不会主动回答问题进行交流,课堂气氛往往死气沉沉,没有一丝波澜。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首先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轻松的氛围,用微笑和满腔的热情去感染学生,让他们乐于接近老师,喜欢和老师交流。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看似很不起眼,但带给学生的是无限的温暖,情感的认可。这样一来课堂便变成了充满温馨,充满爱意的快乐海洋了。

另外,把学生看成“天使”,和学生交流互动时要有平等意识,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善于倾听他们的见解,和他们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们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有时对文本有着独特的解读,甚至和我们教师备课时所准备的答案大相径庭,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不能武断地做出对错判断,合理的应该给予肯定,不合情理的也应该以平等商榷的方式给予引导更正。久而久之,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也会把参与课堂讨论看成是一种乐趣,回答问题方式,从“被提问式”变为“主动参与讨论式”,其意义有了质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宋代朱熹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做学问要不断地从外界获取新的知识,否则会成为一潭死水。其实这两句,在我们教学中也能带给我们启示,那就是,课堂上要想充满活力、生机,就需要老师尝试不同的新鲜的教学方法。英国哲学家洛克曾说:“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他们前进。”如果教学方法陈旧呆板,学生们会有种“审美疲劳”,这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如果不断有新鲜的教学方法的“活水”注入,课堂上将变得异彩纷呈。

如可以积极开展课堂五分钟演讲活动。每周教师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个话题或选择一种社会现象,让学生思考、写作,最后整理成文。然后利用每节语文课起始间段的五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提出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这种“形式”,学生们是很感兴趣的,马上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既锻炼了演讲者的讲话胆量,又活跃了课堂,可谓“一箭多雕”。

再如,学习完了经典诗歌,可即时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通过与多媒体画面、配乐的结合,学生的参与性会极大的提高,课堂也随之活跃起来。有一些难背诵的篇目,如《孔雀东南飞》《蜀道难》《将进酒》等长篇诗歌,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记忆欣赏,进一步会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起到很好效果。

还有,在教学中可将“话剧”“小品”“辩论赛”等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寓教于乐,既丰富扩展了语文课本内涵,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内容丰富精彩。我在带领学生学完曹禺的《雷雨》时,总会让学生选几个片段,在课堂上以话剧进行演出。学生通过排练演出,对文中人物个性化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感触,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增添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时,遇到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探究问题时,我会积极地调动学生辩论的热情,甚至故意“挑拨离间”“煽动”他们,让他们形成不同观点派别,加以激辩,从而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当然为了使课堂活起来,我还积极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还有意识地将课本的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发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等等。当然,每节课具体用哪种方法,需因课堂内容而定。

总之,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变得异彩纷呈,充满激情与活力。

三、让幽默走进语文课堂

有学者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的更好。”事实证明,一个有幽默素养且将幽默运用好的老师,往往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课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活跃课堂,离不开幽默。

笔者在平日教学中,有意识地尝试幽默教学起到了良好效果。

有一次,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与太子丹诀别情节,我让一位同学朗读,那位同学没有把握好感情基调,尤其读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读得较为轻柔、舒缓,没有将荆轲那种决绝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他读完之后,我进行点评说:“听你这么一读,我们仿佛感觉荆轲在和煦的春风里,内心欢喜,趁着酒兴赋诗一首,好不惬意。”我一说完,周围的同学笑了起来,那位同学很是羞涩,我又让他重读,再读时他就读得低沉、悲亢了许多,基本上读出了诗歌的意蕴,我给予了他掌声。这样一来,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调节了课堂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一个长期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我想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独特经验,有着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而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应该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努力方向。当然如何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还有许多,在这里就不一一而谈了。我想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欢声笑语,那他的课堂一定是成功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韩雪屏.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

\[2\]郑国民.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为孩子们创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下一篇:转变教学策略,焕发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