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学习倦怠心理转变的策略探析

时间:2022-07-26 11:00:07

“学困生”学习倦怠心理转变的策略探析

针对学困生学习倦怠的现状,教师必须遵循其心理活动规律,把握学困生的心理和行为的矫治方法,采用不同的教育对策,多渠道最大限度地改良学困生学习倦怠的现状。

学困生转化学习倦怠现状教育对策一、前言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升学率的过分关注,学困生成了当今心理压力较大的群体之一。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日益加重的学习负担和频繁的考试,使学困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对学习厌倦情绪,如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心情郁闷,更有甚者,对学校产生了厌恶和反感的情绪,甚至发生了一些因学习问题而走上绝路的悲剧事件。学习倦怠已经成为了学困生成长的一个隐形障碍。探究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研究转变策略,制定转变措施,无论对学生自身健康成长,还是对一个家庭的和谐幸福,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学习倦怠产生的原因

学困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差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始终是一种应试教育。“学困生”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育为了升学,无休止的上课、补课、考试,抑制了学生的文体活动和其他爱好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但他们接受知识的水平不一样,致使那些需要长时间接受知识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时间久之,便成为学困生。

2.学习压力大

许多学生升入初中后,不能很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环境。知识跨度大,对知识难以理解,教学时间紧、进度快、质量要求高,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负担重。“时间战”“题海战”禁锢学生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无数次的失败产生了畏难情绪。

3.缺乏自信,学习目的丧失

现行的教育价值核心和评教体系最终的主题是学生成绩,学生也形成了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自我评价标准。每当考试成绩不理想,看到自己那么努力,其结果学习成绩还是提高不上来,从而怀疑自己,感觉自己不行,学什么都不会,进而放弃了努力。

4.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欠妥、陈旧

由于竞争激烈以及考评、考核、社会舆论的影响加上自己所带班级基础差,成绩好的学生屈指可数,造成了教师积极性不高,只盯住那几个成绩相对好的学生,而对绝大多数学生失去了信心,也缺乏足够的耐心,教育方式简单、粗浅,甚至用冷言冷语伤害学生的自尊,使他们自暴自弃,心灰意冷。

5.家长、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关系失衡

家庭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平时对孩子投入时间少,精力不足,切寄希望于学校,而教师联系家长也只能通过电话的联系方式,虽然方便,但解决问题不多,进行家访难度大,召开次家长会来者寥寥数几,老师见到此情此景也心冷一半。师生关系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三、“学困生”的学习倦怠心理转变策略

1.学生自身方面

(1)从激发动机着手,熟悉自我,让学困生想学

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励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磨炼学困生的学习意志,逐步使学困生在学习上处于情绪饱满、敢于思考的主动状态。一方面老师要采用期望的语言和行为感染学困生。如“我相信你一定能”“我喜欢你”“你能学习,一定能学好”“你进步了”等。另一方面要指导他们制订简单的学习计划,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和任务。同时,在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教师要鼓舞学困生克服困难,大胆参与。

(2)从培养爱好着手,教给方法,让学困生会学

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困生发展性辅导的关键。教师应该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和学困生一起分析学业状态的进展情况,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这样让学困生既感到教师的关怀,又让学困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

(3)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①树立成功信念,确立坚定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意为学困生建立合适的目标,并及时得到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成功的心理体验。

②强化心理练习,增强心理耐挫能力

针对学困生的心理困扰和障碍,教师应有计划的创造适宜的情景,开展心理练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③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

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体验使得他们很轻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水平,客观的自我评价,找到自已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产生自我激励,形成健康向上的自我体验,从而实现自我调控,这是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的关键。

2.学校教育方面

(1)教师应建立新型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单纯以分数高低评价学困生是不公平的,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手段和评价主体,摒弃“唯分数论”。不仅关注学困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及先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构建体现学生个性差异和学生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学用生不再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

(2)尊重每个学困生

老师不揭学困生的“短处”,不轻易做负面的评价,切记不能嘲笑讽刺学困生。老师要相信每个学困生,尽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每个人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个学困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和评价他们,从而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培养自信心。同时,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及时体验到成功的欢快,帮助他们分析成功的原因来自于自身努力,从而使其进一步熟悉自己,为新的成功不断努力。

(4)因材施教,方法多样

为了不断督促懒惰的学困生,课前应辅导他们掌握好与新课有关的知识;课堂上多关照,用关怀的目光多看他们几眼,对他们多提问,多演示,多鼓励;巡视作业时多在他们身边停留一会儿;批改作业时特别留心他们的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当面辅导;课余时间常与他们谈心,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

3.家庭教育方而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身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要以身作则,严丁律己,事事关注孩子的健康长大,事事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要让学困生感受到父母的爱,用爱为孩子创造一个被理解、被关注、被接纳、被支持的宽松环境;懂得做好父母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下一篇: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