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眼中的中国改革30年

时间:2022-10-14 09:52:22

经济学家眼中的中国改革30年

中国改革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但改革之路仍然任重道远。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下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多位中国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共同探讨了中国改革30年的成败得失和未来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与决策。

中国建立市场经济非常不容易。我们从计划经济时期完全否认市场,到改革开放之后部分承认市场,再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完全承认市场,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而现在,社会上又开始蔓延着对市场经济的误解和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如果演变为某些经济政策,就会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学家有责任为推进市场化改革继续努力。

成思危

中国最著名的学者型高层领导之一。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及博士生导师等职。1997~2004年间曾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

张维迎

中国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经济学者;他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企业改革的理论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他发表的有关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观点经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2006年3月,他发表的题为《理性思考中国改革》的长文,将有关改革的反思讨论推向一个高潮。

厉以宁

在中国经济改革之初,他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包括用股份制改造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以及其他所有权不明晰的企业。这一理论和政策主张在中国经济改革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而得到理论界与政策制定者的广泛接受。他的许多理论与政策主张都对中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周其仁

关注现实问题,强调实证研究。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他对中国电信业改革的评述、对农村土地制度的评述,以及最近一年来在本报发表的医疗改革系列评论,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他所注重的“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为人们认识和理解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路径提供了清晰的视角,使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

吴敬琏

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而复杂的时期,在改革至今的各种争论中,他的思想主张一以贯之,逐渐进步。他提出,中国改革应当以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缩小国有经济范围,发展私营经济;应当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应当建立法治,实行民主。他的奔走与呼吁,对中国改革确立市场经济目标产生了重要影响。

上一篇:敢问路在何方 下一篇:张伯苓:中国奥运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