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 1期

时间:2022-08-30 07:36:23

经济学家 1期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黄志凌 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地方政府债务引发系统性债务风险可能性不大。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较快,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占GDP比例26.7%,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达到17.9万亿元,占GDP比例达到30%以上。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速度也不容忽视,如承诺的社会福利越来越多,维护区域稳定、承担社会道义责任的压力越来越大等。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削弱,2014年和2015年是地方政府债务集中还款期,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趋于上升,部分地区的政府性债务已经严重超过了财政承受能力。

但是,目前中国政府总体债务规模占GDP的比重并没有超过60%的国际警戒线水平,同时,地方政府资产规模远大于其负债总额。地方政府举债也大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这些投入可以使政府获得多方面的“投资回报”。此外,地方政府规范性发债的法规和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各相关部门有强大意愿和动力去化解债务风险。

综合以上因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引发系统性债务风险的可能性不大。(12月17日)

以有效供给管理对接“新常态”

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速和投资率的适当调整是必要的,但中国投资领域的核心问题不是总量和增速,而是结构、质量和综合效益。建议制度改革重点在已有部署上继续从以下方面深化:

一是简政放权、放松管制;

二是消除过度垄断,实现竞争性市场准入;

三是继续推进以“营改增”为切入点的财税配套改革,实现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合理调整及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设备更新改造、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等目标;

四是加快以“推进普惠制金融发展、扩大金融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多样化改革,其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的健康发展,以及商业性、政策性金融与PPP的良性互动和结合,应当纳入通盘战略性考量;

五是加快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理顺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为目标的资源、能源产品价格改革;

六是深化以“落实微观主体投资自”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核心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七是以打造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国际化”为目标的对外开放制度安排的改革。(12月23日)

M2不能再被用作衡量货币松紧之尺

鲁政委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2015年下行压力依然,中国经济或回落至7.1%。

仔细分析世界银行提供的1960年至2013年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M2/GDP数据后,会发现M2/GDP的比值未必是度量货币超发的合适指标,即便其比值很高,也不意味着必定出现通胀或资产泡沫(特别对于我国M2/GDP的比值已达到195%);无论我们如何卖力控制M2,也不可能令M2/GDP的比值最终出现系统性地下降。

在厘清上述流行误解之后,放弃M2的数量要求,转而以“保持适度的实际利率”作为度量稳健货币政策松紧的新“尺子”就是合适的。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就不仅仅是个操作层面改善和提高的问题,而是整个货币政策框架需要转型,而这是一个需要自国务院层面进行的重大“顶层设计”问题。(12月24日)

2015年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

屈宏斌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正在加大,这一局面将延续至2015年。鉴于人民币对美元走强、货币政策进一步放宽的预期,汇丰已将美元兑人民币的预测目标从人民币6.10元上调至6.22元。

从宏观层面来看,这将产生两个主要影响。

首先是外汇市场资金流入结构性放缓对货币状况的影响。目前不仅经常项目规模逐渐缩小,金融账户资金流出也在增加。由于中国希望保持资本流动的平衡,所以外汇市场资金流入减少可能成为结构趋势。中国2015年可能需要实施定向流动性释放措施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才能确保基础货币稳定的增长。

第二个影响在出口方面。预计2015年人民币的贬值幅度不到1%。不过这对人民币兑贸易伙伴的汇率(名义/实际)的影响则比较难以确定。

事实上,考虑到对欧元区可能采取量化宽松措施以及日本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预期,预计欧元和日圆兑美元的贬值幅度将大于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幅度。也就是说,人民币兑贸易伙伴货币的名义汇率可能升值,而且考虑到中国的通胀水平高于欧元区和日本,实际汇率也可能升值。

决策者仍然有充足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措施,通过内需来提振经济增长。力度更大的货币宽松措施和更高的财政赤字是支持2015年内需的途径。(12月24日)

2015年中国经济或将出现五大变数

徐高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经济突变式恶化的风险。当经济面临的压力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又或者经济预期大幅恶化,将会导致经济格局在短期内骤然失稳,进入“硬着陆”状态。从2014年的经济状况来看,这个突变点已经距离不远。考虑到2015年经济增速可能相对2014年进一步放缓,经济突变式恶化风险不可低估。

第二,货币政策操作。货币政策在2015年仍会以宽松基调为主,但会以何种方式进行却存在不小变数。

如果近期刺激信贷增长的宽松方式成为趋势,将有望将积压在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疏导至实体经济,在起到稳增长功能的同时,为金融市场降温。反之,如果定向宽松基调延续,那么金融资产泡沫化倾向还会加剧。

第三,房地产复苏强度。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刺激对地产行业的信贷,放松地产投资的资金瓶颈,是决定地产复苏强度的关键变量。考虑到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地产行业虽然复苏大方向没有问题,但强度和速度有不小变数。

第四,地方政府融资体制改革。2015年财政赤字规模估计不会放大太多(不超过2万亿元)。

这意味着在堵地方政府融资“后门”时,财政这一“正门”开得可能会不够大。这样一来,要么地方政府融资受限导致基建投资减速,进而经济下沉,要么促使地方政府用更偏的“后门”来寻求融资。

第五,美国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美国的QE3已经结束。市场普遍预期联储会在2015年年中开始加息。这固然表明美国经济的复苏已足够强劲,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风险。美国货币政策紧缩已带动美元升值,加大了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资本流出的压力。新兴市场会否会爆发较大的危机,对我国影响会有多大,都存在变数。(12月28日)

上一篇:养老,与房地产思维说再见 下一篇:南车国际化是“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