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时间:2022-10-14 09:43:48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以“一网三机”模式为核心,打造专业化的服务内容,把农村信息服务做成一个产业,实现市场化运作的持续发展。

襄樊市蔬菜批发市场入口处的显示屏上,正在显示当天最新的蔬菜价格。

佘学良是湖北襄樊市樊城区牛首镇兴隆村二组的村民,也是附近村镇首屈一指的大棚蔬菜种植大户,他拥有80个大棚,种植面积达60多亩,每年的纯利润都在8万元以上。在兴隆村这一带,佘学良绝对是一个蔬菜种植的领袖,村民们都要向他讨教今年种什么蔬菜赚钱、蔬菜卖什么价、往哪里卖等信息。

自2007年4月,佘学良又多了一个身份――神农公司信息服务站信息员。信息站就设在他家,他定期通过网络向神农信息网提交本地各种蔬菜的产量和价格数据,神农信息网汇总处理之后,再通过网站、手机等途径反馈给他以及兴隆村村民。这是成为全国首批16个“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之后,襄樊发生的新变化。

内容供应是关键

“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和市场化运作,是襄樊申请全国试点时提出的操作理念。如果没有企业来参与,襄樊农村信息化的进程没这么快,毕竟企业更有动力和活力。”襄樊市信息产业局局长喻奎说。

他提到的企业就是襄樊神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由湖北神农信息科技公司以51%的现金形式入股,襄樊市农业信息中心以多年农村信息化工作积累的存量资源、服务平台和用户入股,占49%,注册资金为100万元。而湖北神农信息科技公司则是民营企业湖北东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的全额子公司。

在试点启动之前,襄樊市已经在45个乡镇,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建立了信息服务站。襄樊神农信息科技公司将按照“十二个一” 的硬件标准,对现有的45个乡镇信息服务站“拾遗补缺”。这多出来的“五个一”主要是壁挂电视机、农村专用手机、摄像头、农村信息化培训教材和农村信息化作业指导书等。

此外还计划在今年新建95个农村信息站。新建信息站主要分布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畜牧养殖小区和专业特色乡村,依托乡镇农技服务中心、畜牧服务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和种养大户等建立。

此前,襄樊市农业信息中心已开通了农业科技110综合平台,整合了“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农技110热线、农业信息网以及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农业节目。湖北神农信息科技公司总经理封小霖表示,“过去政府也陆续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是有些信息站的电脑还是成了摆设,关键就是缺乏有效的内容供应。我们的目标,就是整合存量资源,成为农业信息的供应商。”

点评: 从以往单纯注重信息服务站的密度和数量,到现在认识到内容供应才是吸引农民应用电脑的关键,这已经是农村信息化建设意识上的一大进步。

“一网三机”模式

襄樊市农业信息中心主任凌冬说,农业信息中心从事农村信息化工作已经有7年了,体会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农村信息化要整合利用多方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 二是网络是基础,专业化的服务内容是关键; 三是要把农村信息服务作为一个产业来做。

专业化的服务内容成为襄樊农村信息化服务的目标和关键。襄樊主要是以“一网三机”的模式构建农村信息平台,一网为神农信息网,三机为手机、电话机、电视机+机顶盒。通过这“三机”提供短信增值服务、语音增值服务和视频互动服务,让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进村入户。

神农信息网将是最核心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平台。以往的信息服务站建设,主要强调信息由上至下的,襄樊模式则鲜明地提出了信息的循环利用: 通过基层信息员,既能实现由下至上地收集数据,经过整理后的信息也能由上至下到农民手里。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以乡镇信息服务站、村级信息服务点为核心的基础信息服务网络的铺设是第一步。同时,培训信息员和制定数据采集标准也非常关键。

“培训将采用乡镇信息站和信息化大篷车相结合的方式,在农民赶集时,利用信息化大篷车的优势,每辆车每两天可以培训15人次; 平常,我们将派人到乡镇信息站对信息员进行培训。”凌冬说。

襄樊市的农村信息化大篷车配备有一台做宣传演示的46寸液晶电视、两台带有CDMA上网卡的笔记本电脑,现场帮助农民查询农业信息。据了解,襄樊神农信息科技公司已经采购了两台专用的信息化大篷车,一次培训人数可达到30人。现在,公司正在紧张地编制农村信息化培训教程大纲及培训教案,包括电脑基本操作、互联网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农村信息化数据的采集、整理和等。

为了保证“一网三机”提供的信息产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襄樊神农信息科技公司还在制定相关的系统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和加工人员的操作。“我们会尽量把需要采集的信息细化,只要标准明确,信息员操作起来并不难。”封小霖表示。

点评: 电脑操作水平不足是制约农民应用电脑的一大因素,这就产生了农村信息化的另一大需求――培训。

盈利的探索

在襄樊农村信息化试点过程中,神农信息网无疑又成为了核心的核心,也是未来可能盈利的关键。公司还希望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在湖北省建立起不少于420个的乡村信息站,并在全国12~15个农业大省陆续复制襄樊经验。这样,遍布襄樊市乃至湖北省和全国的信息服务站,则成为向神农信息网输送珍贵一手信息的节点。

襄樊市蔬菜批发市场正在成为这样的一个信息服务点。这个交易面积20000 余平方米、经销户达100多个、年交易额两亿元的批发市场,主要经营来自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的反季节蔬菜。每天,服务站的信息员都要收集并上传这一市场的产品信息、价格行情,该市场在武汉、广州、上海、郑州等城市设有办事处,还能随时掌握并提供当地的蔬菜信息。每天早晨,经过处理后的信息都能在市场入口处的两块神农信息显示屏上公布出来。

迄今为止,襄樊农村信息化试点工作完全是企业出资,负责资金投入、整合资源、网络建设、信息采集、开发信息产品和信息终端等具体运作。政府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但是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湖北神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必然要考虑盈利。在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和湖北神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的为期3年的试点合作协议上有这样一条: 公司将投入2000万~3000万元支持试点工作,首批投入为350万元。

封小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如果按照现在的“十二个一”的标准配备硬件,一套设备就需要12000元左右,如果按照运营、培训投入与硬件投入4∶1的比例估算,仅在湖北省就要投入2520万元。

封小霖已经设想好了几个可能的收益方式。一是增值服务,若每户每年收取42元,按每个乡镇7000户、420个乡镇计算,预计到2008年仅湖北一个省就带来收入4220万元。二是数据信息收益,假如收费标准为120元/户/年,预计到2008年,湖北6.1万户农户共带来732万元收入。三是电子商务收益,假设2%的农户为养殖或种植大户,他们会有这种需求,收费标准是120元/户/年,共有6100户,共为73.2万元。四是户外电子信息平台,借助延伸到批发市场、乡镇的户外显示终端,可以广告。

目前,湖北神农信息科技公司正在申请CP和SP的资质,只要时机成熟,就可以开通增值服务。目前,他们给信息服务站配备的电脑都在3000元以下,还没有品牌电脑介入; 向农村提供的“神农通”手机的成本已经压缩到不能再低的200元。

“两年之内我们暂时不考虑盈利。”封小霖说,试点成功的关键就是农户对神农信息网及其提供的信息认可和接受。“也许有一天,我们的神农信息网和信息展示终端就能成为延伸到乡镇的‘分众传媒’,那时,神农公司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才会更强。”封小霖说。

点评: 农村信息服务站早已从乡镇延伸到村,甚至进入农户,除了其承担的“火种”意义外,这个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的信息服务网络还可以被更好地利用。

上一篇:如何充分利用IT预算 下一篇: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