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途径、新策略

时间:2022-10-14 08:46:12

【前言】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途径、新策略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人们缘何为中职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从传统和现实中可以找到答案。这是囿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泥潭而难以自拔惹的祸。纵观杰出的历史人物,大多不是单学书本知识,考试高分者中外皆然。据查,科举存在的1300多年间,有案可查、有名有姓的状元有500...

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途径、新策略

摘 要:由于传统教育的巨大惯性,人为地制造了一大批所谓的中职“差生”,加之有相当一部分职业教育工作者在中职学生观上存在着严重的价值扭曲,于是,“顺理成章”地将“差生”作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通过爱所教的学生,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发展的教育,为中职学生创造了扬长避短发展自己的广阔空间。其中,中职学生的主题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创新性的活动过程令人刮目相看。这说明中职学生是优秀的。教师要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职生的能力是多元的,他们可以成为多样化的人才。今天的教育更需要教师树立全新的中职学生观。

关键词:中职学生观;逻辑命题;调查;多元;多样

一、缘何要对中职教育深刻反思

社会人士认为中职学生是“差生”,职业教师和校长也存在此种观点,令人感到不安。前不久,上海某高校对62所中职学校的800名教师和53名校长调查发现:居然有80.7%的教师和52.8%的校长也认同“中职学生是‘差生’”。

教师和校长们带着“有色眼镜”打量着被世俗扭曲了的中职学生,可爱的学生能“阳光”起来吗?无怪乎有近半数(44.2%)中职教师对学生就业前景和未来个人发展“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

人们缘何为中职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从传统和现实中可以找到答案。这是囿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泥潭而难以自拔惹的祸。纵观杰出的历史人物,大多不是单学书本知识,考试高分者中外皆然。据查,科举存在的1300多年间,有案可查、有名有姓的状元有500多人,但真正留名青史的区区数人而已。绝大多数状元已在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况且,有关智力研究也已证明:就个体而言,人类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即智力超常者与低下者都占很小的比例,分别为3%。中职学生在高中阶段占了近半人数,如此巨大的智力正常的人群沦为“差生”,是极为不正常的。因此,必须对中职教育突破纯教育改革思维的局限。

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这里所指的“基础”,是多数中职学生的优势智能在传统教育中未被发现,在强调语文、数学、外语学习成绩的选拔中受到压抑。中职主要招收在“一考定终生”的选拔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由于将知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基础作为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在职业教育中重蹈义务教育阶段“差教”(很差的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从而将中职教育推向缘木求鱼的窘境之中。

学生进入职校后,虽然按“知识水准”标准将中职学生界定为“差生”,但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却是引申于荟萃着“天之骄子”的高校,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模式,让原本学科知识欠优的中职学生像知识厚实的大专生那样去“打拼”基础。原本以就业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中职教育,又有意无意之间移植着普通高中“打基础”的教育理念,系统知识的完美传统及文本本位的传授方式,使得中职教育的教与学脱节,学与用背离。

中职教育的基础在于突破传统教育“智育第一”的局限。然而中职学生在告别初中来到职校时原本也带着美好的憧憬,期待着新校为其人生带来新的转折。但本应以表扬、鼓励为主要手段的教育,以给中职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中职教育却不是这样,带有明显“普高化”取向的中职教育及其评价制度再度让中职生失望,于是他们故态复萌,于是乎又回归“差生”行列。

三、能力改变命运

由“知识改变命运”到“能力改变命运”的中职学生观和教育观,是将“差生”的中职学生培养成才的基本要素。

让社会实践成为中职班级文化建设的必修课。社会实践引导中职学生完成从自卑、自弃到自信、自强的转化,帮助中职学生摆脱目前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的鄙薄职业教育的阴影,处理好扬长避短与“扬长补短”的关系,促进中职学生目标明确地发展自己,以“成功者”的心态走向社会。

1.利用校外实践活动,感受“天人合一”的精髓

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我们建立团结和睦多民族国家的基石,这种思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振兴,社会才能进步,人民才能幸福。孔子的“天人合一”,是整个宇宙与人的和谐,科学地处理天、人之间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核心。从现代意义上理解,“天人合一”就是发展推进和谐,和谐保证发展,“天人合一”这个古老的命题,在当代社会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于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了让中职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深圳的巨大变化,我们便利用节假日带领中职学生走进大自然,注重教育活动过程的“开放”,让中职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接受社会的磨砺和大自然的熏陶。“世界即教室”,在校外创建21处活动基地,如下表所示。

通过参观基地实践活动,学生体会到幸福生活的内涵,能够善待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会热爱生活,更加珍惜生命。通过对大自然植被被破坏的调查、河水污染的调查、大树移栽劳民伤财的调查、马路隔离带浪费严重的调查、红树林的调查等增强了中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得出人类要想生存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结论。

2.职校“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学以致用,博学创新”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活动

(1)活动主题:奉献真诚爱心,关注身边的社会环境。

(2)活动立项依据:为提升社会环境综合质量,以及配合“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活动,我班利用班级主题活动的机会,对身边多项环境展开了社会调查。

(3)活动方案设计:通过下述阶段的具体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中职学生的能力。包括:活动主题提出;活动内容设计;活动计划设计;小组人员安排分工设计;成果展示设计;活动评价设计和竞赛评比创意设计。

(4)活动实施:以不同任务分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将所调查的内容、活动过程详情及结果进行最后确认。

(5)活动结论:深圳是个移民城市,学生身边的社会环境多样性、综合性明显,单一地、局限地通过一项调查已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所以产生了28项项目(活动)设计与实践活动,各项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该项目(活动)的设计与实践,阐明了中职学校学生首先必须具备核心价值观,才能处理好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的关系,否则再好的职业生涯规划,也会因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失去教育意义。 实践证明,“先有奉献,才有规划”。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四、成功教育是追求中职学生的潜能发现

多数中职学生的优势智能在传统教育中难以展现,但是当学校具备了成功教育的精髓――“三相信”的中职学生观,即相信中职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和在教师帮助下获得成功,必然会形成“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具体案例,从而让社会“换一种眼光看中职学生”。中职学生研究、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仅举几例如下:

1.网络、电影、电脑对中职学生学习的影响。

2.影响中职学生学习的因素。

3.中职学生的课余时间。

4.中职学生的棋类活动。

5.父母是否给予中职学生个人空间。

6.中职学生迷信心理。

7.中职学生环保意识。

8.中职学生吃口香糖。

9.中职学生餐前洗手。

10.中职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及乐器普及率。

参考文献:

[1]周茹.研究性学习方法讨论[N]武汉:湖北大学学报,2006.

[2]刘道玉.创新思维方法大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周茹.挫折教育[N].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

[4]陈宇.创新能力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

[5]叶迅影.奏响美的乐章[M].北京:朝花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上一篇: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教学 下一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过程教学法的应用